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春季养生 日常调摄6注意事项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春季养生保健 日常调摄6个注意事项

第二章:春季养生保健切忌5个不宜

第三章:春季按摩三穴位防病又保健

第四章:中医教你春季养生2大家常招

现在正值初春,寒冷的冬季还未真正离我们而去,阴晴不定的天气、冷暖无常的气候实在让人为健康捏了一把汗。那么在这个时期,我们日常调摄该怎么做呢?饮食起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春季养生保健 日常调摄6个注意事项

春季,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气候的不稳定,使对气候敏感的人有诸多不适应,对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调摄。>>>24节气之立春养生

早睡早起

俗话常说:早睡早起精神好。春季,晚上不要睡得太迟,早上要早起,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春季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体才能得到调整和补充,进一步促使机能承受紧张度能力的增加,减少白天的困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春日里尽量不要熬夜,以免诱发和加重春困。

衣着宜宽松

在春季,起床后宜披散着头发,松开衣扣,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这样使思维易迅速活跃起来。此外,春季着装衣裤不宜过紧。现在一些年轻女孩为追求曲线美过早卸去厚重的冬衣,而穿起紧身衣裤,其实这很不利于健康,原因在于:女性的阴道常分泌一种酸性液体,使外阴保持湿润,有防止细菌侵入和杀灭细菌的作用,若裤子穿得过紧,就不利阴部湿气蒸发。长时间过热过湿的环境,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容易引起炎症。

莫忘“春捂”

传统养生理论强调“春捂”,是因为人们刚刚度过“冬藏”阶段,代谢功能、抗病能力较低。强调“春捂”正是为了使人在体内产热量下降后免遭春寒侵袭。春暖花开,过早地顿减衣物,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大,影响机体功能,造成各种疾病,所以“春捂”习惯要保持,尤其是清晨与夜晚,穿衣、盖被宁可偏多,重点在于背部和腿部,以保存阳气,增强抵抗力。

运动锻炼

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方醒之时,总觉懒散而无力。此时伸伸懒腰,并配以深吸深呼,则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

踏青出游

寒冷冬季里,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经过一季的静养,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更是萎缩不展,收缩无力,此时外出踏青赏景,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精神。特别是春天的郊野,空气清新,花红叶绿,百鸟争鸣,置身于如此优美的大自然怀抱,心情自然舒畅起来。而且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踏青春游的风俗,所以踏青出游不失为春季养生的好方法。

家居绿化

绿色有益于人的健康长寿,绿色植物可吸收滞留在空气中的大量尘埃,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消除生活环境中的噪音,改善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绿色还能吸收阳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有益于眸明眼亮和消除疲劳,并使嗅觉、听觉以及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得到改善。在阳台上种些花卉,摆上盆景,可美化环境,又对人体健康有好处。如在室内,可栽种能净化空气的花,如吊兰、米兰、月季、文竹等。

春季养生保健切忌5个不宜

春天,应该加强锻炼,使身体更健康。正值春季,也正是身体觉得疲乏无力的时候,总说自己被春困所缠上,那就是冬天没有保养好肾脏,提醒大家春季养生一定要切忌5个不宜,做到健康的养生。

春天情绪不宜平和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可以说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节,对于养生也是如此。以往,一说到养生,人们就会说心态平和,但春季养生却不同。刘敏说,“春天不要平和,春季一定要让心情欣然、愉悦,秋天才要讲求平和。”

香蕉和梨不宜吃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所以春天应该多吃一些辛味的东西。比如,民间讲究在农历二月二吃春韭做成的春饼,韭菜就是辛味的,具有生发的作用,让人微微出汗,可以帮助体内的寒气发散。另外,也可以吃一些辣椒、萝卜等。

相反,那些滋阴的、寒凉的食物就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比如香蕉、梨、百合、银耳等。特别是生冷的东西,像冰淇淋、冷饮等,会将寒气聚集在体内,导致夏季脾虚,带来一系列不适。

春捂不宜过汗

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冻”,但不是随便“捂捂”就能达到保健的效果。刘敏说,捂的度就是不能过汗,如果天气很热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不宜过早穿单鞋

俗话说,病从脚下起。现在很多年轻女孩,很早就开始穿单鞋,对身体非常不好。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小腿内侧为肝、脾、肾三阴经,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宜过早穿单鞋。

雾天不宜锻炼

春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锻炼的热潮中来,但雾天不宜进行锻炼。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锻炼时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害物质。

春季按摩三穴位防病又保健

中医认为,春季阳气增长,阴气减退,在阴阳交替季节,容易生病。在这里中医教大家按摩穴位,可防鼻塞感冒等症状,又对身体有养生保健功效。

鼻塞流鼻涕 按揉风池穴

冬春过度之际,天气乍暖还寒,早晚比较冷,很容易感冒、鼻塞。不少人会觉得鼻子不舒服,不自觉地流鼻涕、鼻塞,抵抗力差、疲劳感加强的人甚至出现感冒的症状。这个时候你不妨试试按揉风池穴。

中医认为,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最易感受风寒之邪,所以有保健意识的朋友们都喜欢在寒冷的季节出门戴上帽子,抵御风寒对头部的侵袭。风池穴意指易为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按揉风池穴(当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将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按于同侧风池穴,其余四指附于头部两侧,由轻至重按揉1分钟。这个穴位除了能治疗鼻塞、流鼻涕,还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感冒、落枕等病症。

上肢劳累不适 点按曲池穴

如今代步工具多了,下肢渐渐解放,反而是上肢最受累,上肢酸胀疼痛,有时抬升都困难,这个时候你不妨试试按揉曲池穴。曲,是隐秘的意思,不容易被察觉。池,代表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这个穴位容易积聚寒湿之邪。

点按曲池穴(在两侧肘部横纹外侧端凹陷处,按压上去有酸重感),有缓解上肢不适以及清热泻火作用。每次点按1分钟。需要注意的是,此穴容易造成流产,孕妇禁用。曲池穴还能治疗手肘疼痛、眼疾、牙疼、高血压、贫血等症状。

手脚怕冷 按压阳池穴

很多人适应了温暖的空调间、暖气房,却适应不了室内外的温差,如果平时疏于锻炼,很容易外出受凉,觉得手脚越来越怕冷。怎么办呢?不妨试试刺激阳池穴。阳池穴名意指阳气生发之池,有生发阳气、沟通表里的功能作用。

阳池穴位于手腕部位,即腕背横纹上,中指、无名指指缝中(或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刺激这个穴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另外经常按揉此穴,能够防治“鼠标手”,即肩肘腕综合征。

中医教你春季养生2大家常招

春季喝花茶去内热

玫瑰花或者菊花加绿茶(寒性体质者用红茶),是春季清热、顺气的最佳饮品。野菊花和决明子泡茶喝,每天喝一袋减肥茶通净肠道,多喝大米稀饭。晚上睡觉前再用热水泡脚至微微出汗,然后按揉太冲穴10分钟,后背膀胱经上刮痧(沿后背脊柱两侧,从上而下,出痧即止)。

此外,饮食上注意多吃凉性食物如鸭蛋、莲藕、蘑菇、银耳等,并要求不要动怒。

中医点评:太冲穴对疏肝理气正当选;而用菊花疏散肝火也是不错的选择。用菊花有这样的讲究: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而清热解毒,则是用野菊花。

但是,这些方法只针对“里实热证”,即身体较强壮、容易上火的人。

肠胃也有消气穴

胃经上的下合穴,能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还是着名的消气穴,专消肠胃之气。敲击足三里也能很快缓解胃痛和胃胀。而对于胃寒型的胃痛,吃大枣也有不错的效果,因为枣性温,能补脾温胃。

中医点评:对于脾胃虚的人,最好是将大枣洗净水泡蒸熟后食用,或者水煮后喝水、吃枣或者煮粥时加入数枚也可以。另外,大枣性热,适合胃寒之人食用,腹部胀满,舌苔厚腻者和有内热的人不宜食用。

结语:春季虽是“生”的时节,但早春的确有太多的疾病隐患,因此想要让自己健康的渡过这一时期,一定要从自身入手,做好养生保健工作。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