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你不可不知的10大日常养生常识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你不可不知的10大日常养生常识

第二章:日常养生保健误区

第三章:每天摸耳朵 有助日常养生保健

你知道降压药和柚子一起吃会有什么反应吗?你知道抑郁症是“吃”出来的吗?如果你不知道,那就赶快来看看小编今天给大家盘点的10大日常养生小常识吧,对你养生保健非常有帮助哦。

你不可不知的10大日常养生常识

节日莫乱给肠子“洗澡”

吃喝是节日不变的主题,但往往是饱了口福,累了胃肠。因此假期一过,不少人就开始了“清肠”计划。

近来医学研究表明,不提倡健康人清肠。清肠即要排便,但排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讲究“先来后到”,代谢早、积累时间长的垃圾会先排出体外。因此,只要每天能正常排便,就不存在垃圾在肠道内长时间停留的问题。同时,有害和有益细菌在肠道内和平共处,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若没有这些细菌,消化、分解就无法进。过度清肠,反而会打破平衡,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因此,无论是节食,喝水还是喝清肠类保健品,都不科学。

短时间内饮水过量,血浓度会不断稀释,全身细胞的氧交换也会受限,脑细胞一旦缺氧,大脑反应就会迟钝。此外,清肠类保健品往往是苦寒之物,长期食用会进一步刺激肠道,降低肠道蠕动功能,加剧便秘,引发口臭,导致贫血等。其实,要想给胃肠道减负,应该从调节生活习惯入手、多运动、饮食清淡。

吃出来的抑郁

抑郁是困扰现代人的一大心病。可是,有谁知道抑郁可能是自己吃出束的!近来研究发现,吃了过多的油I炸食物,可能是导致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2万余名未曾患过抑郁症的志愿者进行了长达6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I现,吃含大量反式脂肪的油炸食品的人,患上抑郁症的比例比没有吃的人高出48%。摄入越多的反式脂肪,病症越严重。而且,抑郁症不但让人沮丧,还与许多慢性病相关,如风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哮喘和肥胖等。此外,研究还发现,食用橄榄油可降低患抑郁症的几率。

寒冬时节当心冻出来的牙病

冬季之所以牙齿出问题的几率高,主要因为寒冷所致的免疫系统相对薄弱。再加上气候干燥,大量的病原体游离在空气中,容易诱发牙病。此外,接触到冷空气的牙齿,还容易引起牙周炎、牙龈出血等。如果再遇到冷l热交替,牙痛的发生率更会大大提高。

因此,冬李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避免冷热刺激,预防因干燥和细菌感染而诱发牙周炎,牙龈出血等病。②牙齿对温度比较敏感,通常低于10℃或高于50℃,牙体就会l有反应,能导致牙髓病变,所以最好用温热水漱口;从室外进屋.由于温度反差大,不要马上喝过烫过热的水,以免出现过敏症状。③科学选用牙膏。如交替使用含氟和1抗过敏的牙膏,能降低牙齿敏感的几率,还可以预防龋齿。

冬季老人要少喝茶

大多数老年人都喜欢喝茶,尤其入冬以后,许多老年人都茶不离手。但也有老人发现,喝热茶并不能越喝越暖,反而有时会手脚冰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国健康保健协会的罗伯森教授研究发现,铁元素参与人体的体温调节,老年人在寒冷环境中调节体温或保持体温的能力,与每天从饮食中摄取的铁元素量密切相关。而茶属于碱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参与消耗体内铁元素,因此,大量喝茶会导致铁的流失,使人在冬季更容易受凉。

从中医角度来讲,不管是茉莉、菊花等花茶,还是龙井、碧螺春等绿茶都属寒凉,摄入人体后会带走体内的部分热量,从而导致体温下降,并使老人因受寒导致各种疾病的入侵。所以专家建议,老人冬季要少喝茶,如果一定要喝,可适当喝些红茶。红茶性温,可祛寒暖胃,并有助老人消化,在喝花茶、绿茶时,可以放几颗红枣,几片生姜,抵消寒性。此外,老年朋友可以适当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带、紫菜、豆制品和猪肝、瘦肉、蛋类等。

降压药和柚子是一对“冤家”

柚子味美爽口、提神开胃,不少人都爱吃。但专家提醒,高血压病患者服完降压药后不要马上吃柚子或饮用柚子汁,否则,会产生血压骤降等严重不良反应。

究其原因.由于袖子含有一种生物活性成分,此成分能与很多药物在肠道内结合,促使药物迅速进入血l液,使血液浓度迅速升高,这等于加大了药量,还会影响肝脏解毒,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此外,柚子本身也有降血脉的功效,如果与降压药同服,会使降压的效果增加几倍到几十倍,这就等于加大了药量,使血压骤降,引起头晕 、恶心,因此二种东西同服会比较危险。

莫让小儿的扁桃体过早“下岗”

扁桃体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5岁以下的小儿切除扁桃体,要慎之又慎。只有两种情况下,才建议切除:一是有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二是扁桃体过度肥大。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有个标准:1年发作7次以上;连续2年每年发作5次以上;连续3 年每年发作3次以上。由于扁桃体发炎很可能继发其他疾病,因此符合上述两种情况要手术切除。6岁以上的儿童,扁桃体的免疫功能会逐渐被其他器官所取代,如果每次感冒扁桃体都会发炎,继发心肌炎、肾炎等疾病的风险较大,或扁桃体发炎致呼吸道受阻情况较严重的,最好还是切除。

谨防冷风吹出颈椎病

天气一冷,除了特别容易感冒外,有些人背和脖子也开始疼痛。原来,冷风也会吹出颈椎病。

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可能因为姿势不当造成颈椎劳损。值得注意的是,颈椎病与受寒及潮湿等因素刺激有直接关系。冬日气温降低,很多颈椎病患者会病情加重,带出现颈部不适、肌肉酸痛,甚至头晕的现象。因此,冬天一定要做好颈部保暖,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或加重。冬季为颈椎保暖。 可以围上厚的长围巾,一方面避免颈部受寒,减少顼椎病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也能去除颈部疲劳,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造成脑部血液循环减慢和头晕、头痛等症状。

吸烟导致中风提前10年发作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安德鲁·派普博士研究发现,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而且中风发作危险比非吸烟者早10年,科学家调查了950名中风患者.结果发现,其中吸烟患者700名,平均年龄只有58岁,不吸烟患者250名,半均年龄超过67岁以上。另外。吸烟者发生血管栓塞性中风危险增加2倍,血管破裂性中风增加14倍研究还发现,小中风吸烟患者发生中风的危险会增加10倍。这些患者如果继续吸烟,中风危险还会更大。研究人员表示,吸烟者戒烟之后一年半至两年,其中风危险可降低至非吸烟者中风发病率水平。

戒酒过猛可能导致心脏病

喝酒过度有害身体,戒酒过猛也同样会损害身体。德国医学专家最新研究显示,戒酒过猛有可能导致心脏病。

长期酗酒会造成心肌的直接损伤和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产生心率变慢、血压下降等。如果戒酒过猛,酒精对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就会突然停止、减弱或消失。此时,戒酒的人如同戒烟和戒毒的人一样都会面临“戒断综合征”,即自主神经系统需要重新调节平衡,被抑制的交感神经会突然活跃,造成心跳加快、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严重者尤其是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会由于心脏疾病导致死亡。因此,不论是长期饮酒还是间断性饮洒的人都不要戒酒过猛,要逐渐减量、循序渐进。

维生素D的缺乏可以诱发糖尿病

维生素D缺乏可能引起缺钙,导致骨质疏松,这似乎已成为常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还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出现胰岛素抵抗、肥胖、患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之一。

维生素D的摄人多少与胰岛素敏感性,胰岛β细胞功能有密切关系。维生素D缺乏,β细胞就失去了工作动力,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同时,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长时间待在室内、不爱运动、晒太阳少有关。对女性来说,还可能与其正处绝经期或产后,出现内分泌紊乱有关。这样的人更容易肥胖,出现情绪不稳,易怒和烦躁等,这些都是糖尿病的发病诱因。因此,人们不妨多晒太阳,改善饮食结构,吃虾皮、紫菜等含钙丰富的食物。这样,不但能补充维生素D和钙,还能预防糖尿病。

日常养生保健误区

年轻的女性白领如今成了“亚健康”的高危人群。她们常常会在网上或杂志上搜索时下最流行的养生之道,然后照单全收。那么你知道你有哪些日常养生保健误区吗?

误区一:饭后马上刷牙

错!口腔学专家最新研究认为,饭后立即刷牙有害牙齿健康。在牙冠的表面有一层珐琅质,刚吃过饭,尤其是食用了酸性食物,会使珐琅质变松软。这个时候刷牙容易造成珐琅质的损害。时间一长,牙齿的珐琅质就逐渐减少,容易使人患上牙齿本质过敏症,吃东西时牙齿就会出现酸、痛的症状。因此,口腔学专家提醒,进食后最好用清水漱口,待1—2个小时后再刷牙。

误区二:洗肠、断食,排毒养颜

很多人明显坚持洗肠美容,目的是让自己的身体里没有宿便,不蓄积毒素,避免了社交场合的尴尬,皮肤也会变得透明有光泽,比单纯外用化妆品效果好。 不习惯这种方法的人,可以选择断食的方法排毒,即一周里有一天不吃饭,只吃水果或者喝蜂蜜水,同样可以起到排除身体毒素的作用。

错!中医也讲排毒,除了正常的大便、小便及出汗三种排毒通路,古代人甚至还有春秋放血排毒的说法,但洗肠容易让肠管变粗,长时间反复刺激还会使肠管麻痹,最终导致一些人为因素疾病。断食排毒法也要因人而异。有的人脾胃虚寒,吃水果等凉的东西胃里会发生胀气。如果你是超负荷工作者,到该吃饭的时候不吃,身体会出现乏力、眩晕、低血糖症状,对健康会有影响。

误区三:塑身内衣,不费力就能拥有好身材

听听电视购物栏目上,塑身内衣的导购小姐怎么说?身体的脂肪是可以移动的……再看看最早流行塑身内衣的日本,第一批拥趸者如今已是六十岁的人了,身材还保持在三十多年前穿衣时的样子。你说谁能抵挡这样的诱惑?

错!塑身内衣紧绷绷地“绑”在身上,既影响了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汗液排泄,又会导致外阴潮湿,细菌繁殖。尤其是少女长期穿紧身衣,不仅会影响发育,还会诱发乳腺增生或囊肿等疾病。所以,养生保健专家提醒:女性的腹部有许多重要脏器,如子宫、卵巢等,长时间穿束身衣会使肌肉紧绷,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束腰还可能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如果一天有8个小时“塑身”,处在腹腔缺氧的状态下,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误区四:注意饮食和锻炼等于减肥

如果你认为只要做好这两项就足以保证体重下降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你或许忽略了另一个主要因素:由于减肥而导致的睡眠问题。芝加哥大学研究睡眠的伊维-凡-科奥特博士说:“体重超标和患肥胖症最多的也是美国人。或许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肥胖和睡眠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性,睡眠不足会导致我们胃口失调。”每个人都有其所需的正常睡眠时间,如果睡眠时间少于这个时间哪怕这个差仅为一小时就会导致其体内荷尔蒙失调。

在对这些睡眠不足者的血液进行分析化验后发现,他们血液中控制人食欲的瘦素含量减少。当我们的进食量到了一定的程度,瘦素就会“告诉”我们已经吃饱了。与此同时血液中血浆饥饿激素含量增多。血浆饥饿激素的作用是,当我们的身体热量供应不足时它就会发出饥饿信息,这样就促使我们开始进食。

误区五:每天8大杯水保健康

每个人所需要的水都不一样,喝多了不但无益健康,还会造成肾脏的负担。人体摄取的水分除了经由排汗或呼吸时排出外,仍需经由肾脏来代谢,如果水喝得太多,肾脏排水量增加,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易让肾脏功能衰竭,反而易影响肾脏的健康;而且,体内的电解质会因为被太多的水稀释,引发电解质不平衡的危险。

很多人只注意喝水的量,却忽略了在日常饮食中也会摄取水分,比如每餐吃的食物、水果、饮料都带有水分,三餐至少占了500毫升;因此,每天喝的水必须低于1600到1950毫升,否则就会饮水过量,肾脏病或心脏病患者甚至需要限水,以免危及生命。

误区六:裸睡比较健康

专家认为:裸睡只是舒服罢了,跟健康一点儿关系也没有。穿衣服睡觉虽然会影响排汗及皮肤散热,但人体皮屑整天都在剥落,而皮屑是尘螨和霉菌的营养来源,被单和床单上一定会有一些微生物,光溜溜地躺在床上,这些微生物更容易接触皮肤,裸睡反而可能增加感染的危险。

误区七:早睡早起身体好

随着年龄增长,与睡眠有关的褪黑激素分泌时间愈早,所以老人家会倾向早睡、早起,较符合自然生理时钟。年轻人(尤其是仍在发育的青少年)只要按照自己的生理时钟作息即可;但最好不要超过晚上11点,因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时间,这时候若不睡觉,正在发育的年轻人会长不高,成年人则容易变老。

误区八:中药趁热喝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在我国南方,夏天经常服用的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误区九:不运动肌肉会转成脂肪

对于那些一周中将3到4天的时间花在体育锻炼上的人来说,如果停止锻炼,这些人的肌肉会变成脂肪吗?养生大师多纳-理查德森-尤尔说:“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肌肉是肌肉,脂肪是脂肪。这两者之间不会相互转化。”佐治亚州立大学运动科学教授华特-汤普森说,肌肉是一种较为密集的物质,而脂肪则比较密实。当你停止运动时,肌肉会变得有些松弛,但不会转化成脂肪。反过来是否成立呢?很遗憾,体育运动也不会使脂肪转化为肌肉。一个运动俱乐部的成员拉尔-斯兹曼斯克说:“虽然脂肪不会转化成肌肉,但若想拥有发达的肌肉就必须进行拉力锻炼,这样才能去除体内的多余脂肪。”

每天摸耳朵 有助日常养生保健

耳朵为听觉器官,能够分辨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并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肾开窍于耳,故耳的听觉功能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精充足,髓海得养,则耳的听觉功能正常。如果人的肾中精气虚衰,髓海空虚,则听力减退,或有耳鸣、耳聋等,故中医用补肾法以治耳功能减退。

平时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保护耳的功能。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噪声对耳的损伤,周围环境的噪声不要超过65分贝。如果在噪声超过65分贝的环境下工作,要适当采取措施(如戴耳塞或耳罩)以保护听力,否则将会引起永久性的听力减退。

洗澡或游泳时,要注意防止污水进入耳道,避免诱发耳道感染。如果有污水进入耳道,要用消毒棉签将水吸干,必要时可用少许酒精消毒。尽量不要挖耳屎,因为耳屎对耳道有保护作用,并可以自行排出,如耳屎过多堵塞耳道时,要请耳科医生检查处理。

总结:以上盘点的这10大养生常识以及养生误区和一些养生之道,希望大家都能注意了,科学正确的去做一些养生事情,这样你的身体才会更加的健康哦。(文章原载于《生活与健康》,刊号:2012.02,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