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养生解读 什么是“君子有三戒”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养生解读 什么是“君子有三戒”

第二章:男性养生保健 需“六戒”

第三章:养生先养心 健康需戒七个不良“念头”

第四章:中老年养生 “四勤”与“四戒”

儒家有一句话名言“君子三戒”,想必大家都略有耳闻,那么从养生学而言,这三戒有什么养生保健的作用呢?除了这三戒,在生活中健康养生还有哪些禁忌呢?

养生解读 什么是“君子有三戒”

按,观此文,即知儒家之戒律,不同阶段戒律不同,可严可宽,据此亦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活泼灵动的特质,那些思维单一、死板的人永远不能参透。

人生三戒

人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而且,有的事情,你必须不为,否则就会吃亏。正是基于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很多文化都有严明的戒律。

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宽容的文化,它也有戒律么?当然有:

孔子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这是儒家的“修身三戒”。

既然是修身之戒,那么就要以身体的状况为依据。血气,其实就是气血。人的气血水平决定了身体的状态。儿童气血稚嫩,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血也在滋长充盈,慢慢稳定,到了壮年,气血已经达到最允盈、最旺盛的状态,然后,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人的气血又在走向衰弱,人也随之走向衰老。

随着气血的弱而强,由盛而衰,人的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复杂和微妙的变化。不同的阶段有不同阶段的毛病和问题。《淮南子·诠言训》:“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强暴,老则好利。”年少猖狂,因为气血未定,见识尚少,壮年强暴,因为气血旺盛;老年贪财,因力气血衰弱而物欲仍在。有这些毛病和问题,第一容易伤害气血,影响健康,第二容易伤害德行,影响修身。

针对这些毛病和问题,孔子才提“三戒”。这既是养生三戒,也是修身三戒。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得。

少年戒色

年少之人还处在成长阶段,血气还没有稳定下来,这时候要戒色。

我们知道,《黄帝内经》说: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女子“二七而天癸全,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男子二八一十六岁的时候,发育基本成熟,可以生育;女子二七一十四岁的时候,有了月经,发育基本成熟,可以生育。

但这仅仅是生理上可以生育,而实际上,并不是最佳的结婚年龄。所以按古礼,“男二十而冠,女子十六而笄’,这时候表示可以结婚了。可以结婚,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必须结婚,古礼义云,“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这是结婚的最佳年龄。从生理上可以生育,到礼节上可以结婚,再到实际最佳的结婚年龄,是一直往后推迟的。因为在这一段时问里,人虽然发育成熟了,但仍气血未定,不宜过早接触性生活。

按照传统,青少年男女之间的界限是很分明的,这并非不人道的礼教,而是出于对年轻人健康的保护。

中年戒斗

壮年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从字面上理解,中年人不能打架。因为壮年人血气最盛,一旦打起架来,往往出手狠,用力猛,伤人伤得厉害,自己受伤也多。

阅历丰富的老人们都知道,人年轻的时候身体好,并不意味着老来健康。为什么?因为年轻时候身体太好的人,往往仗着自己的体力强、精力旺,从而使用过度,消耗过多。

斗,还意味着跟人斗争,争强逞能,欺压别人。人在壮年的时候,可谓“正当年”各方面都到了最佳状态:不仅体力达到了最好,而且,事业、人际关系等也到了成熟而稳定的状态。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血气方刚的刚候,要谨防折断,谨防内伤,谨防争强逞能而与别人结下仇怨。人在最刚的年岁里,仍应以柔为处世修身之道,才是长久之计。

老年戒得

一个人,如果到了老了才说:“你瞧我现在,色也戒了,斗也戒了。”这时候再戒色、戒斗,毫无意义。人老了,戒之在得,要戒贪得无厌的毛病。

人在年轻的时候努力挣钱,追求财富,这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他要立身处世,要成家立、到处都需要钱。而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挣钱的过程,也是你修身的过程,也是锻炼你为人处事的过程。

人到老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老年人贪得无厌,追求财富,坏处多多。首先.血气衰了,你没有精力去追求财富,如果此时还在为财富挖空心思、疲于奔命,势必精神内伤,血气损耗,身体就吃不消了。

再者,人到了老年,家里的重担该交给儿女担着了,老人需要亲自做的事情已经不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就少了。这时候贪得无厌,完全中出于习性。

有句话专门劝老人不要积攒财富:“儿女胜似我,积财做什么?儿女不如我,积财做什么?”儿女比父母强,父母根本不用为他们操心,积累钱财干什么呢?只恐怕他们还不稀罕;儿女不如父母,是败家子,父母更没有必要为他们积攒钱财,这样只能助长他们的依赖性,使他们更无能。

男性养生保健 需“六戒”

第一:戒有病不治

查了,高血脂、脂肪肝,认为没事,不治。有的人跟我说,我离死还很远呢。那不行,小病不治成大病,既花钱又浪费时间,所以一定要记住小病都要上医院,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事业去奋斗。

第二:戒酒

就是不要嗜酒无度。少量红酒我们认为是活血化淤的。

第三:戒不体检

有的年轻人单位组织体检都不去,你对你卡上有多少钱很了解,但是你对你身体里的状况却不了解,这是不好的。

第四:戒多食

年轻人胃气大,能吃,喜欢美食,长此以往肯定把胃气伤了。另外,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压、痛风。青壮年现在这样的问题很多。

第五:戒欲

这也有几方面,不要太贪婪,比如说我要买房、买车,我要干什么,欲望太多失望也会很多,不平衡给身体带来伤害。还包括中青年的性欲,也不要太多,要适度。

第六:戒怒

因为工作辛苦,心情有时候不太好,一发怒体内所有的内分泌都紊乱,肾上腺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就会上升,血管就会痉挛。发怒,中医来讲肝气上逆,人也容易生病。年轻人不要肝火太旺,遇到棘手的事情要冷一下再处理。

养生先养心 健康需戒七个不良“念头”

1、嫉妒心理

“人比人,气死人”,任何方面都不容别人比自己优越,这种心理所产生的行为,不但容易在同行、同事、邻里和家庭之间产生摩擦,也易使自己整天处于焦虑烦躁之中,伤心劳神,危害健康。

2、贪婪心理

重财重利,贪欲无度,劳心伤脾,则百病丛生。

3、私心太重

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世上的好处自己捞完才心甘,否则就怨天怨地。有这种心理,整天劳心伤神,寝食不安,必然危害身心健康。

4、阴险心理

心胸狭小,心机阴险,以整治他人为乐。这种品性阴险的人,不但生活不能潇洒轻松,而且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5、怀疑心理

对亲朋好友和同事,缺乏起码的信任和尊重。须知疑心过重是导致家庭失和、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6、回归心理

总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中,倚老卖老,看不惯一切新生事物。此心不除,就会落伍,形劳精亏,积虑成疾。

7、忧郁心理

抑郁寡欢,思绪重重,叹老悲老。殊不知,“怕老老得快,叹病病自生”。此心不除,疾病更易缠身。

中老年养生 “四勤”与“四戒”

人到老年,形体结构、功能和精神心理皆逐渐老化,而工作、生活环境渐趋安逸。如果疏于养生,易致气脉凝滞,百病丛生。老年人在养生之时,要根据自己生理机能的特点, “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宜做到“四勤”与“四戒”,这对保健益寿很有好处。“四勤”与“四戒”的具体内容如下:

勤餐少食

老人的消化功能日益减退,难以消化吸收所吃的全部食物,如果每顿饭吃得比较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心、肾的负担。但如果吃得过少,每日摄入的营养又难以满足机体的正常消耗,容易出现饥饿、头晕、乏力、胃痛等不适症状。所以最好是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吃七八成饱,胃、肠、胰、胆和心脏有疾病的人及肥胖者更应注意。

勤咽唾液

唾液是十分宝贵的液体营养物质,一个人每天可分泌出1000毫升~ 1500毫升,唾液不仅能湿润和稀释溶解食物,有助于胃的消化吸收,还能杀灭进人口腔内的细菌。唾液内含有淀粉酶、黏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生长激素等成分?中医认为,常咽唾液有灌溉五脏六腑、润泽肢节皮毛、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故有“咽津益寿”之说:老年人可每天于早、午、晚各做一次“咽津功”,即宁心静气,舌舐上腭,将口中生出的唾液缓缓咽下,重复数次:

勤于咀嚼

勤于咀嚼、细嚼慢咽不仅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而且使面部肌肉得到运动和锻炼,增加大瞄皮层活力,预防大脑早衰和老年痴呆症: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脱落等原因,不容易将食物嚼得很细,因此更需要细嚼慢咽,以利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勤咀嚼对牙齿保健和延缓面部咀嚼肌萎缩也有帮助。

勤于交谈

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孤独寡言,要常和他人交谈,这样可以开阔心胸,舒畅气血,有利身心健康。

老年人养生除了要坚持做到以上的“四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的“四戒”:

戒久卧

中医认为,久卧者伤气。老年人要顺应四时,春夏“晚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睡眠不能过少,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8小时足够了。只有适量的睡眠才能达到宁神养气,延年益寿的效果。

戒久立

久立者伤骨。老年人在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两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倾斜,两下肢均匀受力。老年人如果久坐不动或久立不走,会出现气血凝滞,从而招致疾病,易引起小腿静脉曲张、腰腿部关节炎等病。老年人气血运行本已减弱,全靠动静结合调节平衡,因而要坐与走轮流交替,活动筋骨。

戒久坐

虽然坐是消除疲劳的一种必要休息,但长期坐着不动,会使肌肉因缺乏锻炼而导致松弛,久而久之就会加速肌肉的衰退与萎缩,这就是中医所讲的“久坐者伤肉”的道理。老年人往往闲暇时间多,有的常沉醉在麻将台上,有的一下棋就是一整天,还有的热衷于长时间的垂钓。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老年人应多参加户外活动,不宜坐得过多、过长。

戒久视

久视者伤血:人到老年,视力本已经下降,倘若用眼过度,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伤血耗气,导致眼睛疲劳、目眩、头晕、心悸、失眠。因此,65岁以上的老年人看书报杂志或电视以1~2小时为宜,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结语:不同的年龄段,其身体特点、健康特征都各有不同,因此养生各有侧重点。想要更健康的生活,就应该从自身入手,先改掉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吧!(文章原载于《中华养生保健》,刊号:2012.02,作者:唐略,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