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夏季养生吃喝讲门道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吃喝讲门道 夏季养生3原则

第二章:夏季养生 喝水有讲究

第三章:夏季养生必知 防暑湿常泡脚

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法则,每一季的天气特点不同养生法则千差万别,那么夏季养生要注意什么呢?

吃喝讲门道 夏季养生3原则

吃喝讲门道

保健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年四季都应重视。夏季烈日炎炎,酷暑难当,昼长夜短,相对于其他季节而言,人们在吃喝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天热出汗失水,会使人体内蛋白质代谢加速,继而使氮排泄量增加,从而使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因此,人在夏季必须注意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一些豆制品、蛋类、绿豆、白木耳、海蜇、海带、芝麻酱、奶类、鱼、虾、鸡等,这些食物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比较清淡。温度升高使人体代谢加快,大量出汗,从而导致机体的耐力、抵抗力降低,致使人体出现疲倦乏力、头昏、口干、食欲减退等情况,因此,人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产热较少而含有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饮食。多食西瓜、西红柿、苋菜、豇豆、小白菜、黄瓜、小米、猪瘦肉、动物肝脏、鸡蛋、牛奶、绿豆等可补充营养,增加体力。但是饮水不要过猛、过速或者一次过量,应少量多次饮水。夏季天气炎热,胃肠功能受到暑热刺激后相对也会减弱。老人过度食用生冷瓜果、冰冻食物,会加重心脏负担和有损消化功能。为保证胃肠功能正常,应选用具有滋养补益、抵御暑热侵袭的食物,如西红柿、黄瓜。成人每天吃300克左右西红柿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黄瓜不仅能清热解暑,还可降血脂,且鲜黄瓜中的丙醇二酸还具有减肥作用。

2.多吃苦味蔬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味食物具有清热解暑、健脾燥湿、除烦提神和健胃的功能。

3.进补宜益气

祖国医学有“补气防暑法”,即夏日进补时宜选取一些补气药物,连服数剂,以扶正气。常用的补气药有西洋参、黄芪等。将3克五味子捣碎,煎汤代茶饮,可治气虚不敛、口渴多汗。

总之,夏季饮食以清淡、新鲜、易消化为主,少食高脂厚呋及辛辣上火之物。烹调时应注重色、香、味,以增进食欲。要多饮水或各种有益饮品。亦可自己制作一些清凉食品,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以及赤豆糕、酸梅汤、菊花茶等。还可以吃一些新鲜的凉拌菜,加些醋、蒜泥、姜末等调味品,既能解暑祛湿,健脾益肾,又能抑菌杀菌,预防肠道疾病。另外,饮食养生要注意卫生,不可过食或滥食,不然会伤害胃肠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甚至会发生腹泻、菌痢等病症。

起居有学问

1.早唾早起

夏天日出早,应早睡早起,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夏天万物滋长,是一年中最适合滋养阳气的时候,加上昼长夜短、气候闷热,清晨五六点钟是起床的最好时机。

2.适当午睡

午睡是养生的良方之一。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午睡格外重要。午睡的时间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它所产生的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能补足人必需的睡眠时间,使机体得到充分休息,神经机能尽快恢复,还能大大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通常,经过短暂的休息,人的精力会迅速恢复,所以有人称午睡是“工作中的加油站”、“生活中的调节器”。但是,不宜在阳台、树下、露天或有穿堂风的厅堂等处午睡,更不要在凉滑的水泥地上午觉,也不要穿无肩、无领、紧身衣或透气性能差的衣服.防止汗出当风感受风寒湿邪,引发肌肉关节酸痛、麻痹或四肢僵硬而致病,以穿着经济实用、较为宽大的棉制品为好,既透气又吸汗。

3.避免潮湿,保持居室干燥通风

阴雨时节或高温天气都可利用空调对室内进行除湿或降温。万一雨天涉水淋雨,可饮服姜糖水以驱逐寒湿之气。若有头重、身热等症状,可服用藿香正气丸解表除湿。若衣服汗潮,要及时洗澡更衣。雨季过后,还须晾晒衣被,驱潮消霉。汗流浃背者不可骤然进入冷气房中吹风,建议将汗拭干后再进入室内,且室内与室外的温差不要过大,以利于身体健康,节约能源。

降温有窍门

1.挂窗帘

阳光直射的房间,一定要挂窗帘遮挡阳光。窗帘宜选用吸收热量少的浅淡颜色材质,并配以遮光布。

2.室内“制冷”

在居室里放些冰块或几盆清水,或在地上洒些清水,或多擦几遍地,均有助于吸收热量。

3.一天数澡

可一天数澡,尤其是早晚洗温水澡,对防暑降温非常有益。有人出汗后贪图凉快,喜欢冲冷水澡,而没有想到大量出汗时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骤然降温,血管急剧收缩,对心脑血管均无益处,甚者会引起心脑血管病发作或致肌肉关节不适,引发身体调温机能紊乱等疾病。即使不便一天数澡,多用自来水冲洗几次手,对降温也是有益的。

4.降温适度

电扇、空调都是夏季家家必备的降温装置。但是,无论电扇还是空调,都不可以直接对着身体降温,而应采取“迂回战术”,用“微风”、“摇头风”或“折返风”(直吹墙面再让风折返)。尤其在睡眠后,即便是年轻人,也不可调到高挡直吹,以免面、腰腹、关节等处受寒引发疾病。所以,降温应尽可能方式和缓,老人和孩子均宜摇扇取凉。空调降温,温度最好设在25℃一27℃之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10℃,开机1~3小时后关机,保持室内自然通风。

夏季养生 喝水有讲究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所以夏季养生及时补水很重要,但是喝水也有讲究,喝对了才能达到养生的作用。

不渴也要喝水

不能等口渴时再喝,口渴是体内轻微失水的表现。夏天每日补充水分在3000毫升左右,才能满足人体需要。

口渴不能狂饮

口渴狂饮会使体液中水与盐失去平衡,轻则引起胃肠剧痛,重则危及生命安全。

大量出汗应补盐

夏天大量出汗后,应适当喝点淡盐水。

出汗后少食冷饮

其实,冷开水中水分子大部分处于聚合状态,不容易渗入细胞,而热开水中单分子较多,能迅速渗入细胞,使缺水的机体及时得到水分补充。

不宜多饮纯净水

因为纯净水在制作过程中,既除掉了一些有害病菌、有机物等杂质,也除掉了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夏季养生必知 防暑湿常泡脚

夏季暑多夹湿,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就会出现没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用温水泡脚(足浴)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脏腑机能,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适合。从经络角度来说,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各脏腑相对应的反射区,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泡脚时通过经络传导,也能达到脏腑保健效果。

睡前泡脚胜吃补药

泡脚也有讲究。“睡前洗脚,胜吃补药”,睡前用40℃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20~30分钟(期间可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同时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一般来说,每晚一次足浴即可达到保健目的,洗毕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亦可早晚两次(一般上午10点1次,晚上睡前1次)。每次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但对于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高血压等要适当延长一些。具体时间需根据泡脚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及泡脚后的感受来逐渐调整。

不同中药足浴适应症不同

夏季祛除暑湿还可用中药藿香煎汁泡脚,取藿香30~50克放入2000毫升水中用武火煎煮40分钟,再用文火煎至1000毫升,取汁后再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将两份药汁放在盆中,浸泡双足,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在浸洗过程同时进行足部按摩。

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有不同的适应症,如头晕、头痛、失眠、耳鸣、感冒、湿疹足癣、风湿性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结合自己具体情况请有临床经验的中医生开具足浴的中药处方。

家庭足浴也有宜忌

家庭足浴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饭后不能立即足浴,以免影响消化;足浴时,室内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不要直接吹风,精神要放松;水温要保持温热,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适,太热会烫伤皮肤,尤其是糖尿病人浸泡水温更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足部皮肤皲裂者水温不宜太高,泡洗后擦干应涂上凡士林;冬天足浴时应在膝盖上加盖大毛巾保暖,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足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告知家属及时处理。

另外,夏天许多人喜欢用凉水洗脚,认为这样可以降温消暑,感觉比较舒服。其实这样不利于下肢血液循环,长期如此对健康有害,应该避免。

结语:夏季天干物燥,身体里的水份都特别容易被蒸发,这样的季节里一定要做好体内保温和防暑降温工作。(文章原载于《养生阅刊》,刊号:2012年第4期,作者:霍清萍,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