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住酒店切记要注意这件事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住酒店8个安心提示

第二章:乘坐飞机会不会缺氧

第三章:健康无小事 清扫亦文章

经常出差无可避免的要住酒店,但是你会住酒店吗?酒店里的用品如何使用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不被细菌感染呢?小编给你八个安心提示,让你放心住酒店!

住酒店8个安心提示

对于经常出差的人来说,最担心的是酒店的卫生情况。酒店的卫生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螨虫、臭虫等各种小虫子,二是床单、马桶等器具的消毒不彻底,因此入住酒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先检查洗手间 进入酒店房间后先检查洗手间,这里是最容易生小虫子的地方。还要掀开床垫仔细查看,也不要忘了床头板后面。如果有类似发霉胡椒粉状的东西,就要找服务员解决。

行李不要放在地上 行李放在地面上很容易受到各种小虫子的入侵,尤其是铺有地毯的房间。行李尽量放在桌子上,并记得拉上拉链。为了保险起见,可以给行李套个塑料袋。

换房间尽量离问题房间远点 一旦发现确凿证据表明房间存在 问题,应立即调换房间。新房间应尽量离问题房间远点,因为小虫子很可能沿着墙壁或电线传播。

带上长袖睡衣和长睡裤 如带上自己的床单如果还对酒店的卫生质疑,可以铺上自己的床单,就不用担心隐藏的灰尘和细菌了。

远离浴缸 浴缸最容易藏匿细菌,应洗淋浴。

用蒸汽湿润干燥的空气 如果你的房间里能烧水,那就在水壶里装满水后加热,让蒸汽充满整个房间。

回家后,赶紧用热水洗衣物许多小虫子都难以耐受50℃以上的水温,所以回家后最好烫洗一衣服。行李箱在收起来之前最好用真空吸尘器清扫一遍。

乘坐飞机会不会缺氧

当您乘坐民航飞机到达拉萨,在空中飞行时飞机客舱内并没有不适感,下飞机到了机场反而感到不适,因贡嘎机场海拔3600米,人们会有轻度缺氧感觉。而民航飞机内并不缺氧,与开着空调的办公室一样舒适。这是为什么呢?

有些人对乘坐飞机存在误区,认为飞机在空中飞行,海拔高、机舱内环境封闭、乘客又比较多,必然会缺少氧气,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不能乘飞机。有的旅客因为担心缺氧而不敢乘坐飞机,宁可选择乘坐数日火车前往目的地。其实,现代民航大中型飞机并不缺氧。

人体缺少氧气分4种情况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氧气,人就不能生存。缺氧者轻则头晕目眩,重则意识丧失。人体内的氧气是由红细胞来运输的,红细胞就好比氧气的运输车,造成人体缺氧无外乎以下4种情况。

NO.1 由于“车”少引发的贫血性缺氧,如红细胞减少。

NO.2 由于“车”拒载造成的组织中毒性缺氧,如煤气中毒。

NO.3 “道路”堵塞导致的循环性缺氧,如血管梗塞。

NO.4 “货源紧张”引起的缺氧性缺氧,如空中缺氧。

前3种情况都属于原本氧气充足,因人体不能正常利用氧气而缺氧。第4种情况即我们要讨论的乘飞机会不会缺氧的问题。

航空缺氧究竟是谁惹的祸

地球上的大气压力为760毫米汞柱,到了天空,大气压力会有所降低。在5000米高空是405毫米汞柱,10 000米高空是198毫米汞柱,空中气压降低称为高空减压。大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混合组成的。其中氧气占大气的21%,这个比例是不变的。但高空大气干燥,水蒸气稀少,随飞机升高,大气压力降低,氧分压也随之降低。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由它们各自的气体分压决定的。所以,飞行员在1 2 000米以上高空飞行,要带上一个特制的供氧头盔,叫做加压供氧。航空缺氧的真正缘故是由于大气压和氧分压同时下降所导致的。

飞行高度到达6000米,人体内含空气的器官,如中耳腔和胃肠里的气体就会膨胀成原来的2倍,耳内就会感到不舒服,胃肠还会发生高空胀气;飞行高度到了8000米,体内就会产生氮气泡,发生高空减压病:飞行高度到了1 9 000米,体内水分会变成气体,人就会像气球一样肿起来,称体液沸腾,所以医生提醒外伤或手术后的患者不宜乘坐飞机,道理就缘于此。早期,由于飞机简陋,乘飞机的禁忌证是很多的。无论是高空缺氧还是胃肠胀气,都是气压降低惹的祸。

飞机的密封增压座舱

解决了空中缺氧的难题

由于空中环境特殊,高空减压、缺氧、还有寒冷等原因,早期的飞行环境对飞行员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后来,通过对飞机座舱采用密封和人工增压的方法,不仅解决了低气压和缺氧问题,还解决了诸如温度、通风、噪音等问题。如今,现代化大型民航客机在万米高空飞行与在安装空调的房屋内一样舒适。

缺氧分为潜在缺氧、轻度缺氧、中度缺氧和重度缺氧。高度在1500~3000米为潜在缺氧,在3000~4500米为轻度缺氧,在4500~6000米为中度缺氧,在6000米以上为重度缺氧。人体对轻度缺氧会自我调整,叫做代偿,如昆明的海拔高度是1895米,属潜在缺氧:拉萨海拔3680米,属轻度缺氧。

最好能选择大型飞机旅行

无论乘陆海空任何交通工具,旅行中突发疾病甚至意外死亡都是不可预知的旅行意外。以美国为例,1998年乘坐飞机的乘客大约有6亿人,在飞机上共死亡43人,其中死亡总数的2/3认为是与心脏病有关。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因氧气运输道路不畅而缺氧,发生意外死亡:冠心病患者不仅对缺氧敏感,如震动、噪音、焦急、疲劳等因素都会诱发意外发病,这类患者乘坐飞机及其他交通工具要特别注意。但6亿乘客中死亡43人,相当于每100万乘客约有0.31人发生意外,概率是微乎其微的。正常情况下,现代化大中型飞机不会令人缺氧,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大型飞机指双通道通行的宽体飞机,座位数在200座以上:中型飞机指单通道飞机,座位数在100~200座之间;小型飞机多用于支线飞行,座位数在1 00座以下。要根据飞机的机型大小,飞行高度,航线长短等选择飞机,建议有条件者尽量选择乘坐大中型飞机。

乘坐飞机适应证小贴士

您是否适合乘坐飞机,可参考以下标准:只要您的身体能经受去昆明旅游的考验.您就适合采坐大飞机、享受空中旅行的快乐。

健康无小事 清扫亦文章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间又是在家里度过的,.保持居家环境的清洁不仅能营造舒适的感觉和愉快的心情,对家人的健康也十分重要。

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2009年的报告显示,美国每年由住房内的霉菌、蟑螂或灰尘过敏引发的哮喘达460万例,消耗医疗费用约35亿美元。据统计,2008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为6,9%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中国城市疾病第四大死亡原因,农村疾病第三大死亡原因:研究表明,住房内的霉菌孢子、灰尘中的螨虫,均可明显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作,居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见一斑。

随着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各种各样不断升级换代的消毒剂、清洁剂、杀菌剂走上超市货架,进入千家万户。尤其是抗茵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这些越来越“高级”的清洁产品果真对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吗?下面就以清洁产品中常见的两种含氯漂白剂和氨清洁剂为例,谈谈清洁产品中的健康隐忧。

含氯漂白剂

含氯漂白剂是最古老、去污能力最强的清洁产品之一,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衣物、厨房、浴室的清洁工作中,有漂白、杀菌、去除霉垢的作用,但同时也具有腐蚀性,容易灼伤皮肤。

含氯漂白剂对人体有高毒害性。由于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含氯漂白剂成了最容易被儿童误服的清洁产品之一。氯还有另外一重危险,即当它和氨(清洁产品中的另一种常见成分)以及酸性清洁剂(比如洁厕液、除垢剂等)混用时,会释放出有毒气体,危害人体健康。

改良方案

◎使用双氧水代替含氯漂白剂,同样能起到漂白、杀菌的效果,且无毒。

◎在选购清洁产品时,优先选择那些标签上有“非氯”字样的产品,

◎一次只使用一种产品,在往下水道倾倒清洁产品时,不要同时倒掉几种清洁剂。

◎不要让清洁产品直接接触皮肤,最好戴上塑胶手套操作。若不小心溅到皮肤上,需尽快冲洗干净。

◎清洁剂用完后要漂洗干净。

氨清洁剂

氨也是清洁产品中的一种常见成分,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有穿透油脂的能力,可应用于清洁玻璃、瓷砖表面等。未稀释的氨会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人在吸入氨气后会发生中毒表现,如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等。氨的刺激性是有害浓度的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因此要尽量减少使用含氨的清洁产品,以免家居环境中长期保持低浓度氨。

改良方案

◎使用含氯、氨、酒精、碱液、醇醚类清洁产品时,记得带上手套,并且开窗通风。

◎尽量选购标有“可生物降解”、“无磷”、“不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合化学溶剂”等字样的相对安全的产品,

结语:你会住酒店吗?住酒店要注意别被细菌惹上身哦!(文章原载于《健康文摘》,刊号:2012.05,作者:国川文/葛盛秋/雨晨,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