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来 做一名潮流“简客”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简客”生活

第二章:在“蜗居”里快乐地宅着

第三章:让购物更快乐

现在的你幸福吗?你的生活快乐吗?是不是正在为没有很多的钱而烦恼呢?其实生活未必要买的起奢侈品才是快乐,做个“简客”也很好!

“简客”生活

拥有的越少你会越觉得自由

省得越多可以更久地享受理财的宁静和安全感

理财的宁静和安全感来自于拥有的少量的东西

东西少意味着少挪点,少搬点或者在旅行时少带点

对东西的负担越小,维修少了,时间却多了

你的时间越多,你会觉得越放松

你越放松,你越不会在乎东西的多少了

如果你少在乎点东西,就意味着你更少地在乎想象了

如果你少在乎点想象,你会更关心经历和回忆

如果你更关心点经历和回忆,东西不多,你也会快乐

如果你只有一点东西也快乐的话,你绝不会想要得更多

你要得越少或需要得更多,你就会觉得更无拘无束。

来,做一名潮流“简客”(minimalist),奉行极简主义(minimalism)吧!

我们每天所做的一切,都在竭力让幸福、惬意、充实的生活形象与外界的人和财物联系起来:穿着名牌、住着宽大明亮的房子、奢华的用品、高档的电器、豪华的汽车,还有一大群朋友……我们的思想和感情都受制于外界的事物,被消费型社会的需求刺激,没有停歇的时刻。而占有的越多,我们在思考、说话、欲求、购买、运输、保养、丢弃各种物品上所花的时间就越多。不觉得累吗?

简单生活是一种自愿的选择,不是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和衣不蔽体,不是无奈地承受生活的贫困。过简单的生活,不是要舍弃物质舒适,而是要少而精。即使没有多少钱,也可以很好地生活。

简化物质

她拥有两房一厅的公寓、两辆车,和足够款待20多人的宴会瓷器。身为加州大学的投资管理公司的项目经理,年薪4万美元,黛米·斯托贝尔却并不开心,她形容自己被困在“工作跑步机上”。

终于有一天,她从“跑步机”上走了下来。

今年31岁的斯托贝尔女士和她先生罗根·史密斯,在看到有关“简单生活”的书籍和博客后,开始把自己的一些物品捐赠给慈善机构。经过几个月的整理,他们翻出了好几堆毛衣、鞋、书、锅碗瓢盆,以及在尝试分居时搁置在橱柜里的电视机。最后,他们把汽车也卖掉了。在看到某网站鼓励消费者们自我挑战仅靠100件个人物品生活后,为响应这个号召,斯托贝利女士大量消减了行头和化妆品。

她母亲说她真是疯了。

到现在,斯托贝利女士和先生已经过了三年简化生活,他们住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的一个37平米的居室里,有一个小巧的厨房。史密斯先生在读生理学博士学位,而斯托贝利女士作为一名网页设计师和自由撰稿人,高高兴兴地在家工作。她有4个餐盘、3双鞋和两口锅。史密斯先生还有几周才能完成学业,家里的开销目前由斯托贝利女士支付,她每年约有2.4万美元收入。他们不开车,但有自行车。另外,他们3万美元的债务也都还清了。

斯托贝利女士的母亲深受感动。现在,这对夫妇不但有钱旅游,还能给侄女和侄子提供教育经费。因为他们的债务已还清,斯托贝利女士可以减少每天的工作时间,腾出更多时间参加户外活动和义务活动。每周她都为一个名为“生活瑜伽”的非盈利性拓展项目工作约四小时。

她说:“我坚信物质并不能带来幸福感。”

改变消费

在经济衰退前,斯托贝利女士和丈夫就已改变了消费习惯。而之后,众多的消费者也开始重新反思他们的生活方式,给整个国家的消费模式带来了重大变化。

“我们正从消费挂帅—就是‘不假思索地购买’—转变为精打细算地消费。”零售研究和咨询公司NpD集团分析师马歇尔·科恩(MarshalCohen)说。

针对疲软的就业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消费者们改变了以往几十年的习惯,开始多存少花,行业专家预计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根据去年美国一项政府报告,6月份,消费者税后收入的6.4%被存入银行,之前的很长时间,这一比率是1%至2%。与5月相比,6月的消费支出和个人收入持平,这表明依赖购物者花钱的美国经济不可能很快反弹。

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从乐观的角度看,消费者针对经济危机所进行的行为调整将最终给他们带来快乐,比如,有关消费和幸福的新研究表明,把钱花在经历上比花在购买物品上能带来更大的快乐。在实施购买前,他们会进行很长时间的计划,并且不再和周围的人互相攀比。

如果消费者们不再坚持新的消费习惯,零售商家和市场营销者们在经济衰退期间采取的推销伎俩就会演变为长久的经营策略。他们会向消费者们推销一些声称可以让人们在家里也能自娱自乐的设备,或者向他们推出独特的活动项目和个性化的服务。

花钱的学问

一些分析家表示,虽然本次节支风潮可能只是全球经济衰退的反应,但消费者可能也会因此发现真正使他们感到幸福和满足的东西,永久地改变消费方式。

“实际上,直到最近,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不多。”在消费和幸福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前沿的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系副教授伊丽莎白·邓恩(ElizabethW.Dunn)说,“对于收入和幸福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令人意外的是,对于如何花钱的研究着作却很少。”

挥霍性消费一直是体现魅力的方式,而且至少可追溯到1899年以前,当时的经济学家凡勃伦(ThorsteinVeblen)出版了《有闲阶级理论》,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人们如何通过花钱来证明其社会地位。

此外,拥有更多金钱就会让生活得到改善,这一直被当做永恒的真理。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已经显示出,金钱的数量达到某种程度后会使人快乐,因为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最近一轮的研究都是关于情感效应(没有更贴切的术语可以形容)的问题:怎么才能用钱获得最大快乐。

幸福买卖

消费者的快乐体现在哪里呢?学者和研究人员还无法断定出阿玛尼(Armani)品牌是否比杜嘉班纳(Dolce&Gabban)品牌更能让你开心。但他们发现消费的类型、规模和频率甚至是花在消费上的时间都影响长期幸福。

一个重要的发现:把钱花在体验上—音乐会门票、法语课、寿司课、摩纳哥酒店的一晚—都比花钱在一般东西上带来更长久的快乐。

“其基本观点就是‘度假比买新沙发更好’。”邓恩教授总结两名同事、心理学家利夫·万博文(LeafVanBoven)和托马斯·基拉维基(ThomasGilovich)的研究时说。她曾在一篇与哈佛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同事合写的文章中陈述她的观点:“如果钱不能带给你快乐,原因可能是你不会花。”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公共事业、人口、健康和经济学副教授托马斯·德雷尔(ThomasDeLeire)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考察了9大类消费领域。他发现唯一与快乐成正比的类别是休闲消费:度假、娱乐、运动以及如高尔夫球杆和鱼杆这样的器械。

根据美国国家老年研究院的一项研究结果,德雷尔教授对已婚人士不同支出水平带来的幸福感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婚姻增加幸福感。)

“在休闲活动方面花两万美元带来的幸福感与婚姻带来的幸福感大致相同。”他说,看起来在休闲活动上的花钱可以减少人们的孤独感,并增加了与他人的互动。

在“蜗居”里快乐地宅着

零售商和分析家认为,在过去几年里,体验比财产更能吸引消费者,他们更喜欢把闲钱花在晚上与家人共聚、看电影和玩游戏上,或宅在自家后院。许多零售专家认为,这并不是一种时尚,而是“新常规”。

“我认为许多改变是永久性的。”JenniferBlack&Associates零售研究公司董事长兼俄勒冈州州长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詹尼佛·布莱克(JenniferBlack)说,“我认为人们正逐渐意识到,他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并不稀罕,而对创造印象更感兴趣。”

她认为,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婴儿潮出生的人们一直对就业市场和能否送孩子上大学十分关注。虽然他们还会继续花钱,但在重新调整优先次序之后,会减少花钱的数量。

虽然大多数的消费者不会将生活简化到斯托贝尔女士那种程度,但仍有许多人惊讶地享受着简单生活的乐趣。波士顿咨询集团在去年6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衰退的焦虑已经推动了“返璞归真运动”,在过去的两年里,家和家庭变得更重要,而奢侈品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性则下降。

“此次经济衰退使得占有物品的情感体验发生了真切变化。”为制造商和零售商提供服务的营销咨询公司WSLStrategicRetail首席执行官温迪·利尔曼(WendyLiebmann)说:“我们听到人们谈的是希望不要失去社会联系,不要失去时光、家庭和体验。”

最近的研究表明,与物质消费不同,休闲和服务型消费能够显着地加强社会联系,这反过来有助于增强幸福感。(学者已经达成广泛共识,即人际关系质量和幸福感紧密相关,因此,任何使社会联系更稳固的事情都有可能让我们感觉温暖。)

但现实当中,精耕细作的人际关系很罕见。正如邓恩教授和同事丹尼尔(DanielT.Gilbert)和蒂莫西(TimothyD.Wilson)在他们即将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那样,只有白蚁、裸鼹鼠和某些像蚂蚁和蜜蜂这样的昆虫才会像人类一样具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些精英群落中,只有人类进行购物。

在2008年经济衰退达到极点时,沃尔玛超市意识到消费者们都“宅”起来了—休假时呆在自家后花园里,增加在家用晚餐的次数,晚上在家玩游戏。因此,商店里的商品被相应地归类,这些商品可以把任何蜗居变成家庭影院,或者把后院变成音乐角。沃尔玛不仅卖烤肉架和棋盘游戏,还卖体验。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听取顾客建议。”沃尔玛发言人艾米·莱斯特(AmyLester)说,“知道他们给自己设定了消费额度,购买时要考虑不要超出额度。”

玫瑰色的回忆

研究人员说,体验型消费之所以能产生持久幸福感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可以经常回味,即使是最平常的体验。比如在罗马旅游时,你可能有排不完的队,照相机也摔了,甚至还和爱人吵架,这些情景在你的头脑中会变成玫瑰色的回忆。

旅行并不完美,但我们却把它们变成了完美的记忆。

相比物品,经历之所以能够提供更大的乐趣,还因为它们经得起反复体味个中滋味,而穿上件新皮外套或者打开闪亮的平板电视所带来的快感则持续的时间较短。

“当我们买了新房子以后,很快就会习以为常。”正在研究心理学家所称的“享乐适应”现象的Lyubomirsky教授说。该现象显示:为了保持稳定的幸福水平,人们会很快适应变化,不管这种变化是巨大的还是可怕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新物品所带来的情绪波动将趋于平静。

“我们不能继续从所购物品中获得快乐。”她说。于是,我们又去买新的东西。

EdDiener是伊利诺斯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兼美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前会长。该协会曾推动有关让生活更有满足感的研究。EdDiener和他的妻子曾经找房子,看过一些喜欢的房子后,他们并不像某些夫妇那样选择那些面积大、厨房精致、采光良好或者卧房宽大的房子,而是在考虑到享乐适应研究后,作出了决定。

“如果房子邻近健行小径,那么,健行就比较容易实施。”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考虑到该研究,我认为健行小径可能是形成幸福感的一种因素,我们不用太在意厨房地板有多漂亮或者水槽是否好看之类的事。我们买了靠近健行小径的房子,它真是太好了,我们每周有四到五天都去散步,乐此不疲。”

让购物更快乐

学者们发现,消费者会通过购买许多小乐子来代替一笔大的开销,来应对享乐适应性。因此Lyubomirsky教授建议每周做一次按摩、订购鲜花,或者给欧洲的朋友们打个电话,而不是买辆捷豹;休几个三日周末,而不是长达两周的假期。

“我们也会适应这些小事。”她说,“但是,积小成多,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感受到购物的快乐。”

比起如今可以通过信用卡和手机在任何时间买到想要的东西,消费者过去的购物体验更能让人感到快乐,WSLStrategicRetail的利尔曼(Liebmann)女士说。“你会为了买某样东西攒钱,心存期盼。”她说。

换句话说,期待某样东西并努力工作去获得,会使它更显珍贵和令人兴奋。

事实上,学者发现期望会增加幸福感。想买一个ipad吗?在把它买回家前,你可能会考虑很长时间。同样,对一次到加勒比海的度假:如果你提前预定机票,将会比你拖到最后一刻订机票更快乐。

离开无休止的攀比循环

过去四年里,洛杉矶的电影制片人RokoBelic环游世界并制作了一部名为《幸福》的纪录片。自从开始着手影片,他把家搬到Malibu海滩。

洛杉矶虽然挺好,但是他没法儿去冲浪。

“我搬到一个活动房屋停放场。”Belic先生说,现在他每周都去冲浪三四次。“这确实使我更快乐。”他说,“我们以前被外界灌输的那些可以让我们快乐的事,比如每两年买一辆新车或者买最新的时装,其实并不能让我们感到开心。”

Belic说,他的纪录片表明:“每个快乐者的唯一共同点是拥有牢固的人际关系。”

相反,专家认为,购买奢侈品则是一个无休止的攀比循环。邻居们有一辆漂亮的新车,对啦!现在你也想要一个。邓恩女士和其他同事去年6月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篇研究报告发现,财富会干扰人们品味正面情感和经验的能力,因为富有会降低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获得快乐的能力,比如每天吃一块巧克力。

另外,在某件事上花钱,比如和朋友露营或品酒,这种经历会让人无法与其他人进行比较,—因此会更幸福。

幸福不是非此即彼

当然,有些时尚追求者观点不同。对许多人来说,衣服不过是实用品。但是对于一个特定的群体,衣服都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一种家庭传递记忆的方式。对他们来说,关于“人们最终将不再从物质方面获得快乐”的研究结果不适用。

撰写大众时尚博客“麦迪逊大道间谍”的HayleyCorwick说:“我不可能丢掉衣橱里的东西,我17岁时买的衣服现在还喜欢。”

她不认为幸福是非此即彼。有时候,你想去旅行,其他时候,你可能想要一个汤姆·福特手袋。

而斯托贝尔,现在是一个简单生活的拥护者。她利用空余时间在Rowdykittens.com上写一些自己生活的文章。

“如果我还住在那个宽敞但却被无用之物塞满的两房公寓里,有两辆车以及3万的债务,那么我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方式。”她说。

“放弃一些东西吧!”她建议,“试试感觉怎么样!”

结语:你的生活快乐吗?其实拥有幸福的人生未必要奢华,简单快乐就好!(文章原载于《健康忠告》,刊号:2012 第2-3月,作者:STEpHANIE ROSENBLOOM,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