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常看韩剧谨防变脑残

来源:网络

很多人不承认看韩剧会影响自己的智商。但是事实上研究发现,经常看韩剧的人心理的确不成熟。韩剧看多了很容易就影响了大家的判断能力和思维方式。

常看韩剧谨防变脑残

“剧傻”是指常看节奏缓慢的连续剧可能会影响人正常的思维能力,偶像剧看多,可能变傻。满是帅哥美女、王子公主的偶像剧,有人喜欢,有人则觉得太幼稚。发表在《媒体心理学》上一项研究指出,偶像剧看多了,的确有可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逻辑性等。

“行为同化”:看什么像什么

奥地利林兹大学心理学家马库斯·艾派勒等人发现,看完一段电视或电影、甚至小说后,人的行为、思考方式等会不知不觉受到影响,与片中的情况趋于一致。心理学家的话不是空穴来风,他们为此做了许多试验。一项经典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仅仅是启动人们头脑中“老人”的概念,就会让这些人在从实验室到电梯的途中走路速度变慢,这种现象被称为“行为同化”。

行为同化不仅发生在简单的躯体运动领域,也会扩展到智力行为——另一项研究发现,与那些想象“超级模特”的被试相比,想象一位“教授”的典型行为、生活方式和性格特质能让人在常识测验中得分更高。发表在《媒体心理学》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也指出,在阅读完一段以“愚笨的小流氓”为主角的简短剧本后,人们在常识测验中的成绩会比那些阅读中性材料的参与者要差。

实验的参与者们也完全没有意识到阅读一个“笨人故事”和“自己变笨”之间竟然存在着联系。不过,悟性高的读者到这里也许就会想了——既然读一小段“笨人故事”都会产生“让人变笨”的效果,那么看完一部长达数十集乃至上百集、有着一个傻乎乎还带着一股冲劲儿的女主角的偶像剧后果真是有点不堪设想。因此,偶像剧中相对简单化的社会背景,甚至有些“脑残”的对白,自然影响现实生活中的我们。

“行为对比”:想到伟人,就觉得自己是个笨蛋

社会心理学家们不仅发现了“行为同化”现象,也发现了“行为对比效应”。与想象“超级模特”的人相比,想象“一般教授”的人常识测验得分更高,然而,如果想象的是“超级教授”爱因斯坦,那么得分反而较低。

研究者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具体的范例(如爱因斯坦)不仅会启动人们脑海中关于“教授”的固有印象——聪明、睿智,也同样会促使人们拿自己和爱因斯坦相比较,然后得出“我其实也不怎么聪明”甚至是“相比与爱因斯坦,我真是太笨啦”这样的结论。但在考虑一般的教授形象时,则更容易去考虑自己和他们的共同点——比如都上过大学。剧傻:看偶像剧影响正常思维

针对有韩剧迷为看新剧通宵不睡觉,导致工作丢三落四。专家指出:“韩剧其实就是靠着环环相扣的剧情牵着人继续看下去,看韩剧太投入,或感情上和剧情引起强烈共鸣时,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可能会影响人正常的思维能力,混淆虚构的剧情和现实。”

心理学家指出,常看韩剧可能导致思维能力下降,并且沉迷任何偶像剧都可能“中毒”。专家提出过度看韩剧将导致两大恶果:一是让男人变得女气;二是让小孩变“傻”。“看冗长的韩剧包括国内一些情感剧,观众通常不需要动脑思考,沿着缓慢的节奏向前进展,人的思维方式也会沿袭电视剧的剧情发展,可能养成遇事情不喜欢动脑的习惯。”

当然,专家也指出到底会不会变“傻”,与个人有关。如果关注其中的积极面,比如剧中人物的奋斗过程等,也会激励自己。

变不变“剧傻” 由你决定

最近发表在《媒体心理学》上那项研究则证实了这一猜测。研究者要求一部分参与者在阅读之后对“笨人故事”做简单的总结,而要求另一部分参与者在阅读后特意找出自己和主角的不同之处。结果发现,那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与“笨主角”的不同之处上的参与者在常识测验中的表现至少和阅读中性材料的控制组一样好。

这样看来,问题也许并不在于我们看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去看。比如我们可以一边“咬定偶像剧不放松”,一边在嘴里唠叨“这什么破编剧啊!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呢!完全没有逻辑嘛!”也许, 更有不少人从电视剧里找到了自信——“连这么笨得女主角都能遇到白马王子,我至少比她聪明一点吧!”

值得庆幸的是,偶像剧里并不是只有笨笨的女主角,更多的是关于友谊、梦想、勇气和爱。我们都曾经和偶像剧中的主角们一起伤心一起快乐一起成长,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电视上的那些面庞太稚嫩,故事太老套,才明白自己也许已经过了偶像剧的年纪。但在偶像剧落幕的那一刻,我们至少回想起自己同偶像们一起成长的岁月。

妈妈日夜看电视 儿子患上自闭症

5岁“哑童”说话只会吐单字

医生:长久开电视 幼儿“很受伤”

儿子长到5岁,只能吐单字,说不了整句话,到医院一查,竟是患上了自闭症。

5岁的波波,至今仍无法说出完整句子。上周,妈妈带着他来到武大中南医院儿童神经与心理疾病门诊。副主任医师范静怡发现,波波想喝水时只会牵着妈妈去找水壶,却不会用语句表达。

据了解,波波妈爱看电视,常常一天要开十几个小时。尽管波波一天只看1个半小时的幼儿节目,可范静怡认为,波波的病情应归因于电视。因为研究证实,电视光开不看也有危害。

“对于8个月至2岁的宝宝,就算没有专注地看节目,电视开着就是一种负面影响。”范静怡解释,宝宝周围充斥着声音与画面,占用了他们与父母交流、说话的机会,一旦错过这个语言发育期,再训练补救就比较困难了。

专家强调,自闭症的发病除环境因素外,还与遗传等有关。专家建议,家中有2岁以内的孩子,开电视时间别超过2小时。

让孩子不再黏电视的六个绝招

很多孩子都喜欢长时间“挂”在电视机前,大人拖也拖不动,电视怎么也关不掉。电视看得太多,不但对眼睛极为不利,体能、智力、脑力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建议,别让两岁以下的小孩看电视,至于大一点的孩子,建议只看优质节目。

1.事先订好规则

先说好规则,可减少争执和赖皮的机会。周末就和孩子讨论下周可看哪些节目,包括看的时间和次数。像吃饭时不能看电视、作业没做好不能看或是看到几点就要去做作业,都要事先跟孩子说好。

2.用好的DVD取代

其实,已有愈来愈多的家长发现电视节目并不能提供孩子有益的内容。他们愿意花钱购买或租借优质的DVD当孩子的教学工具。

3.把电视和遥控器藏起来

自从人类有了电视,它似乎就霸占了客厅最重要的角落,但现在最新的潮流却要把电视推到最不起眼的角落,以减少它的诱惑。美国“关机联盟”就不断倡导,把你们家的电视连同遥控器都一起藏起来。如果不习惯家里突然没有电视的声音,不妨打开收音机,利用音乐和有趣的广播节目当家里的背景音乐。

4.别在孩子的房间放电视

现代人的家里都会有一台以上的电视,理由是让家中不同成员各取所需。但如果在孩子房里也放电视,只会让孩子和家中其他成员更疏远,也会影响他们学习和睡觉的时间。更糟的是父母看不到孩子是否看了不健康或不该看的节目。

5.别把电视当保姆

别因为无暇陪伴,就把孩子丢给电视。相反的,可请孩子来分担一些家务,比如一起准备晚餐、打扫房间等等。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和孩子变得更加亲近了。

6.家长要以身作则

如果不想让孩子看电视,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关掉电视,花心思创造更多有趣的家庭活动,比如参加各种活动或游戏、一起运动健身等。更重要的是增加与孩子互动相处的时间。

结语:一幕幕相似的情节,狗血到看一眼就能预知下面情节的剧情。依然会有那么多人津津有味的看下去,不是大家不会判断,而是生活让大家懒得去判断了。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