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息肉与癌是“近亲”

来源:网络

化疗是一种保守的癌症治疗方法,但是这样的治疗方法一直在被很多人误解着。导致癌症的原因可能会有很多,息肉也是癌症的发病因之一。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息肉与癌是“近亲”

不少人在体检时,发现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长了息肉,因为担心息肉会癌变而整天忧心忡忡。那么,体内长息肉究竟会不会变成癌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息肉的来龙去脉谈起。所谓“息肉”,就是指身体某个部位由黏膜覆盖的正常组织上赘生的一块“肉”。人体上至鼻腔、声带,下到子宫、直肠,均是息肉喜欢生长的部位。医学上一般按息肉生长的部位来给它们命名。如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称之为“多发性息肉”。

息肉会逐渐由小增大,但其生长速度却较缓慢。息肉体积微小时无任何症状,增大后会逐渐出现相应症状。症状出现的迟早固然与息肉的大小有一定关系,但与它存在的部位关系更为密切。如鼻息肉大多数生长在后鼻腔的部位,一般要大于豌豆时才会出现鼻塞、鼻衄等症状。而光滑无比的声带,即使出现小如芝麻、绿豆的息肉,也会引起声音嘶哑。空腔颇大的胃体,即使胃壁上长了很大的息肉,患者也可能毫无感觉。

不少息肉确实会令患者惊恐不安。如结肠和直肠黏膜上生长息肉时常出现便血,有时候出血量还很大。时间长了易引起贫血,影响身体健康。而小肠的息肉常会出现腹痛,有时还可能导致肠套叠和肠梗阻,出现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需要医生及时处理甚至手术治疗,否则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更重要的是,不少息肉容易恶变成癌,尤其是胃肠道的息肉,癌变率更高。如腺瘤型的胃息肉,其癌变率可达42%~77%。其中以绒毛状息肉的癌变率最高,而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更高。由此,把息肉说成是癌症的“近亲”是恰如其分。

既然息肉与癌症攀上了“亲戚”,那么人们对它就不能等闲视之,应该将它作为一种癌前的症状来看待,应及时手术,以免“夜长梦多”,发展成为癌症。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息肉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不再需要剖胸、剖腹。但对于那些范围较广,体积较大的息肉,在内窥镜下切除有困难,仍需手术治疗,以“一时之苦”来换取“长治久安”。

并不是说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息肉容易癌变的条件为:1、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2、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3、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患者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4、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5、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100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100%。总之,因息肉是癌症的“近亲”,密切观察、定期复查,十分必要。

错误的化疗传言

关于化疗,有一些“传言”耸人听闻,这对治疗效果本身也是不利的。

第一错:化疗“生不如死”

无论是肿瘤患者还是普通人,对于化疗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似乎每个接受化疗的病人都会有生不如死的感受。但事实上,肿瘤本身对患者体质的伤害和生活质量的下降才起主要作用。化疗对肿瘤的杀伤和抑制作用,反而会减轻肿瘤带给患者的不良症状。

现在,化疗的一些辅助药物得到了很大发展。对于曾经所“畏惧”的化疗反应如呕吐、白细胞降低等,已有了比较有效的预防和对抗药物。当然,不可否认,化疗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而患者的疾病和体质也存在着多样性,如何选择适合某一患者的药物和方案以及出现毒副反应后的处理和调整就显得至关重要。

第二错:生命不息,化疗不止

这种说法也未必准确。很多患者在接受了手术治疗后进行的化疗我们称之为辅助化疗,这都是有具体时间和疗程数的。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化疗的目地在于控制肿瘤的发展进而延长生命,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持续进行,如果肿瘤没有发展就不用再进行化疗。那种隔段时间就化疗一次的做法毫无医学根据,并不足取。

如果肿瘤出现进展,则再根据间歇时间和患者的具体状况决定合适的化疗方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平衡化疗疗效和毒性的关系。

第三错:化疗必须住院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常常有担心,似乎只有住在医院里接受化疗才是最佳的选择。其实,目前绝大部分的化疗毒性对患者来说都是可以耐受的,不需要医生护士进行特别处理。此外,除了一些特别的化疗方案,绝大部分的药物都可以在门诊给予,其效果与是否住院毫无关联。

其实,患者在门诊或者在家里,反而能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得到更多更好的照顾,这对于提高患者抵抗力是很关键的。而且,医院病房环境十分复杂,容易产生细菌等病原体的传播,对于接受化疗的患者是易感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医生都希望他们尽快出院回家的原因。

乳腺癌手术的三种常用方法

目前常用的乳腺癌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乳癌根治术、改良乳癌根治术和保留乳房手术。

乳癌根治术

是将病变乳房、腋下的淋巴结以及一些胸腔壁的肌肉切除,这种手术的创伤较大,术后对上肢功能会有影响。所以当癌细胞侵入了胸腔壁的肌肉才能进行这类手术。

改良乳癌根治术

这类手术是将乳房和一些腋下的淋巴结切除,而不切除胸壁的肌肉。由于胸腔壁的肌肉受到完整保留,因此胸腔壁和手臂肌肉的形体均不受影响,可以迅速复原。这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标准乳癌手术方式。

保留乳房手术

又称“保乳手术”,所谓保乳是指保留乳房的基本形状,仅切除病变的部分。其中包括:象限切除、区段切除、局部切除,加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研究表明,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与同期根治性乳房切除手术的患者效果相似。

研究发现,同期保乳手术和乳房切除术在术后存活率和复发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通常,行保乳手术的患者,需要每天进行放射治疗连续5~6周。

但是不是每位患者都适合保乳手术,只有病变处于早期、肿瘤较小才能采用此种手术方式。医生会权衡多方面的因素,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由于保乳手术不仅考虑了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还兼顾了术后上肢功能和形体美容。因此,目前保乳手术已成为欧美国家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但是 由于我国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术后辅助放疗等方面与欧美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该术式只限在少数有条件的医院开展,但将成为今后我们发展的方向。

结语:癌症病人吃什么才能够抵抗化疗的伤害呢?相信你也有想法了。不管是什么时候,心态都是治疗癌症中相当关键的因素。所以即使是癌症晚期也不能灰心。(文章原载于《中外健康文摘》,刊期:2012.06,作者:于峰,郭烨,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