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南方暴雨导致55人死亡 暴雨防灾3要点

来源:网络

近阶段,南方出现了暴雨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和损失,据相关部门报道,这次南方暴雨已经造成55人死亡14人失踪。我们在积极做好暴雨防灾的同时还需要普及相关的防灾救灾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

据报道,由于强降雨区范围缩小,强度减弱,中央气象台于17日06时解除暴雨蓝色预警。但未来24小时,广东南部沿海、台湾、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盆地东部、贵州中部、湖南西北部、山东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其中,云南西北部、台湾西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暴雨(50-70毫米),上述局部地区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

图为被大水围困在店内的男子被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厦门救助基地的潜水员成功救出。2013年5月16日凌晨,强降雨致厦门多个路段严重积水,厦门前埔一带 出现严重内涝和山体滑坡。尤其是前埔旧货市场附近山体滑坡,造成300多户房屋被淹,3人被埋,1人被水围困,100余部车辆被淹。

据报道,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截至17日20时,近期的南方暴雨洪涝风雹灾害已造成安徽、福建、广东、湖南等10省份55人死亡、14人失踪,其中湖南因灾死亡3人。>>>北京突遭强暴雨 要谨防疾病来袭

国家防总同日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堤坝巡查守护、山洪灾害防御、防洪工程调度、人员转移避险和各项责任落实。

目前,江南、华南地区已进入汛期。根据预测,近日西南、华南、江南仍有强降雨,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暴雨防灾自救要点

面对暴雨、雷电、雷雨大风这类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我们该如何防御和自救?一旦灾害级别超出常规,我们又该如何降低损害?我们也采访气象、防汛方面的专家,他们给出了如下建议。

一、险情来临时

提前准备适时撤离

假如您住在地势低洼的居民区或者是平房、半地下室,在雨季前应准备一些沙袋。一旦获知暴雨预警信号,可提前在容易进水的地方(比如半地下室的窗户边、低洼的房屋门)筑起“小堤坝”等,防止积水入室。

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出现险情,住在城市危旧平房及低洼地区的居民要听从政府部门的转移安排,迅速有序撤离。

普通住户,如遇积水漫入室内且无法排除,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并撤离。专家建议,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应该立即转移到安全场所避险,比如小区中地势较高的区域。

市民自我防范意识弱

本周,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气象局预报专家张明英。据他介绍,北京市气象部门拥有一套科学的气象灾害预警制度,“这是针对北京的气象条件特点建立的,目的是及时发布预警信号,提前告知公众做好应对灾害天气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

然而,7?21暴雨灾害后,多个部门共同分析了相关数据,发现北京市民对天气预警信号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自我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包括:很多人在获悉暴雨预警信号之后仍照常出行、逛街、去山区旅游等,结果给自身安全和家庭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熟知预警信号的含义

张明英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根据灾害程度、可能受灾的影响程度、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时间紧迫性进行信号分级(暴雨预警信号参见上图),然后公开发布。

尽管目前天气预报难以实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但北京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在70%-80%左右,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仍然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因此,专家特别呼吁广大百姓对灾害性天气建立一种“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主动防范意识,对已经发布的预警信号采取“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毕竟“一旦出现险情,其损害程度一般会大大超过灾前采取准备措施所投入的成本。”

北京的灾害天气很多

很多人都觉得,北京是几百年的皇城,地理位置优越,应该很少有灾害。但气象专家们的看法正好相反,“北京其实属于灾害性天气较多的地区”,这个结论令记者非常吃惊。也许正是这种常识上的缺失,才会导致许多市民对危险级别的预警视而不见。>>>暴雨自救策略 雷雨天如何保安康

据张明英介绍,三面环山、山体高度在1000米左右等自然条件造成了北京地区上空气流较乱的特点,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较易发生暴雨、短时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但这些灾害性天气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点。比如,北京汛期为6月1日至9月15日,主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其间,局地暴雨时有发生,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包括导致山区暴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塌陷等灾害。此外,夏季也是雷电灾害的多发期。

二、平日

留心观察生活环境

除提高防范意识,掌握一些必备的自救逃生技巧外,您还需要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加以观察和了解。比如,自己所处社区的地势条件,哪些地方较高便于雨季汛期出现险情时转移,哪些地方较低容易积水需要注意避开。如平时多留意、有所准备,一旦发生危险时可迅速找到正确的方向。

塑料袋会堵塞雨水口

城市排涝的重要设施――雨水口出现排水不畅的问题在城市很常见,这与一些排水口被生活垃圾和建筑杂物堵塞有关,它们需要人工清理后才能顺利排水。为此,专家提醒市民,平常不要向雨水口倾倒杂物,特别是随手丢弃塑料袋。塑料袋一旦跟其他垃圾汇集到雨水口,排水设施很容易被堵塞,清理工作费时费力。

应对暴雨大风三大注意

张明英介绍,与冬季的系统性大风相比,夏季可能出现的短时雷雨大风来去匆匆,毁坏力强、危害性大,而且发生的局地性强,准确预测的难度很大,特别需要市民朋友提高应急避险的能力。避险的三大注意:

首先,暴雨大风大多持续时间短,有条件的朋友获知预警信号后尽量避免外出;假如暴雨大风时正巧在室外,要及时躲避,不要在室外使用手机。

其次,一旦遭遇暴雨大风,要躲开可能发生危险的建筑物、电线杆、墙、广告牌等;牢记树大招风的俗语,在遭遇大风时,一定要注意避开大树。

第三,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无处躲避时应尽量找低洼之处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体的高度。

雷电来去匆匆危害大

据专家介绍,北京汛期的暴雨期间有时还伴随强烈的雷电,其威力巨大,不得不防。专家告诉记者,如果获悉雷电灾害预警,居民应迅速避入室内,并关闭门窗,以防止球形雷和侧击雷进入。

三、家庭防雷

拔掉插头最为有效

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主任宋海岩指出,强雷雨天气时,应拔掉家中所有电器的电源插头、网线、电视线、电话线等接口,防止雷电随信号线入侵所造成的电器和人身伤害。“由于雷电电磁场的作用与距离有关,拔掉插头后还应该将插头离开插座一段距离。”虽然有点麻烦,但专家表示,这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防雷措施。

雷雨天时,人在家中不要靠近通向室外的门窗,也不要靠近水管、暖气、煤气等金属管道;尽量不要洗澡,特别是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者);如遇有人遭受雷击,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抢救,并通知医院进行抢救。

专家提醒,家庭装修时要有意识地做一些防雷工作,如阳光房的金属框架很多,在装修时应与防雷装置有效连接。在安装电器时,尽量远离外墙或柱子,避免雷电波或磁场损坏电器。别墅或住在楼顶的业主,如果在楼顶新改或扩建建(构)筑物,应该留意是否破坏了原有防雷装置,如已破坏了防雷装置应及时修复,报请检测机构检测。

结语: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变化,未来的自然灾害依然会不时的和我们相见,在能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在灾难来临时实施自救。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