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秋裤真能让人失去抗寒能力吗

来源:网络

只有中国人才歘秋裤吗?秋裤真的能让人市区抗寒能力吗?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秋裤。

【流言】 “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1953年,苏联遗传学家李森科对斯大林说这句话的时候,数以亿计的秋裤没有经过任何论证,正源源不断地在中国强制推广。可悲的是,穿秋裤并非诞生于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而是诞生于新中国建立后,诞生于对“苏联老大哥”的盲信与言听计从中。放眼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的人民穿着秋裤:中国和北朝鲜......给人穿上保暖的衬裤,人双腿和关节的抗寒性就会在几代之后丧失,变得完全无法在高纬度地区活动。李森科期望秋裤导致中国人失去在苏联远东地区生存的遗传基础,并带来体质弱化等一系列副作用,削弱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巩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永久占领。“

【真相】坦率地说,这个一望即知是钓鱼的帖子最后能成为经久不息的谣言,的确有些出人意料。别的暂且不论,秋裤作为一种保暖衣物和别的衣服有什么区别吗?如果穿上秋裤真的有损抗寒能力,那秋衣、毛裤、羽绒服、帽子、手套、棉靴难不成也都是阴谋?还有热炕、暖气和空调呢?

秋裤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秋裤定义为”长腿的、穿在外裤里面的衣物“,那么可以肯定的是,秋裤绝对不是50年代才发明的,也不是只有中国和朝鲜人在穿。事实上,穿两层裤子这种行为在西方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那时的欧洲人因为骑马的方便已经普遍抛弃了罗马式的袍子。服装史学家称那时在里面的裤子为”drawer“,外面的则称为”breech“。

不过今天的这种略带紧身、以保暖为目的的秋衣秋裤在英语里一般合称为Long underwear或者long johns。这种样式的秋裤可能最早在17世纪在英国出现,到18世纪的时候成为流行的睡衣,后来也成为了保暖用内衣。只需搜索一下”Long underwear“这个词就可以看到大量穿秋裤的老外。

某美国秋裤公司的广告,这款秋裤售价11.95美元,明确指出它适合在寒冷的室外工作时穿。

当下在欧美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秋裤的比例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良好的室内保暖条件以及“以车代步”的生活方式的普及。

穿秋裤真的能让人失去抗寒能力吗

"秋裤阴谋论“的核心是穿着秋裤60年后,人就会失去抗寒能力,从而无法在寒冷地区生存。假定这个抗寒能力真的是一个合适的生理指标,那么穿衣服会影响到抗寒能力吗?这个影响真的能在60年就产生永久效果吗?

这事得从两百年前的拉马克说起。

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虽然现在我们总是把用进废退栽到拉马克头上去,但其实这有失公允,因为“越用越发达,越不用越退化”的想法至少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而在19世纪初,这几乎是“常识”了,甚至连达尔文都没有否认这一点。拉马克的学术研究不在于提出了用进废退,而是把它和获得性遗传结合起来、用来解释物种发生变化的原因,这个才是他的独创。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他的观点是错误的了。首先,“越用越发达”这个说法只对某些特例成立。人类的肌肉和骨骼的确可以因为合理锻炼使用而变得强大,但不正确的使用也可以导致受伤甚至报废。接触某些病原体可以起到免疫的效果,但是除非是专门设计的疫苗,不然往往得不偿失。相当一部分其他器官则完全没有这回事,比如多数毒药长期接触不会产生耐受性,只能导致慢性中毒(但是砒霜很可能例外,此事下回另议)。事实上几乎所有器官的使用都伴随着损耗,只不过对于肌肉和免疫系统这些领域,人体生理采取了近似于“预备队”的机制,哪里出现需求就往哪里投入资源。但这些是特例,不能随便外推的。

其次,就算是那些可以“锻炼”的器官,也没有什么简单机制能让它传给后代。拉马克时代人们对遗传的具体机制一无所知,只能想当然地觉得一个人的一切身体属性都会传给后代;但是后续的科学进展证明并非如此。先是孟德尔发现决定性状的因子是离散的,不是一团浆糊的连续体;然后魏斯曼提出了种质学说,指出生殖细胞和体细胞是分离的,后者就算发生改变也不会自动影响到前者;最后则是由克里克提出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指出信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由DNA向外传递,而不能反过来。

这些年我们对遗传学又有了新的理解——表观遗传学领域。虽然DNA本身序列不能以获得性的方式改变,但针对DNA的修饰却可以。遗憾的是,大部分这样的遗传都是直接在细胞代际之间进行的,一个细胞获得修饰,它分裂产生的细胞也会带上这个修饰;但是体细胞发生了修饰要如何影响那些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殖细胞呢?不影响生殖细胞又怎么影响后代呢?还没有发现这样的机制。

总而言之,在秋裤这个案例上,是不能指望获得性遗传的。

既然获得性遗传不成立,那李森科是怎么成为权威的呢?其实完全是瞎猫撞上死耗子,他推广的小麦春化技术确实提高了一些产量,但是这个技术本质上和获得性遗传完全无关,却被他拿来作为论据。而一旦他出名并成功地傍上了政治势力,接下来的事情就与学术无关了。

自然选择与人类文明

但是,保暖衣物还真的是有一条可能途径来影响人的抗寒能力的,这就是通过自然选择。不过,走这条途径可是很麻烦的。

基本原理也简单:当天气足够冷、穿的衣服足够少的时候,总是会冻死人的。如果存在某个”抗冻基因“让人不容易冻死,那么每冻死一个人,”抗冻基因“所占的比例就在人群中多了一点儿,天长地久,也许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积累,整体人群就都变得更抗冻了——好吧,这就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可惜,要达成这个”美好“的前景并不那么容易。首先,不同的人之间真的存在抗寒能力的显着差异吗?这个差异真的是基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吗?其次,现实中天冷会冻死多少人呢?也许大部分人一觉得冷就迁徙到温暖的南方去了或者整天躲在屋里不出来,那样也无效。更何况,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实在太过漫长,假如一个没有”抗冻基因“的人有1%的概率在生孩子之前就被冻死,那么这个基因扩散到全部人群大概需要1000代,这对人类而言就是两万年。到那个时候人类文明还存不存在,都是未知数呢。

更要命的是,在这则流言中,万恶的苏修试图采用的办法是消极的:通过推广秋裤来阻断上面的自然选择过程。假定这个”抗冻基因“没有任何坏处,而秋裤又让它不能发挥好处,那只能等待它随机漂变、以及被突变破坏了。这两种方式都十分不靠谱:随机漂变顾名思义是完全随机的,越漂越多也完全有可能,而且总的来说人群越大漂得越慢;突变更是不能指望,人类碱基突变率大概是每代三千万分之一,那么每一代平均每个人在某个特定基因上发生突变的概率大概是万分之一左右,而且这个突变还不一定有效果。刚才1%的选择压都要花两万年,现在这万分之一的突变压真得等到沧海桑田了。为这么遥远的事情计算,这万恶的苏修也未免太高瞻远瞩了一点儿吧……

但我们不必讨论这些莫须有的可能性,因为同样的过程正真真切切地在我们生活中起作用。在文明之前的人类,死掉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跑得稍慢一点儿就是死,力气偏小一点儿也是死,免疫力略差一点儿还是死;但现在我们有了分工,有了农业,有了卫生,有了医学,有了社会保障,这些要求都放宽了,结果是一个标准现代欧洲男性的肌肉比起标准女性尼安德特人的肌肉还要少10%。

这是人类在退化吗?我不这样认为。自然选择固然可以提升某些指标,但每一次选择都要以一些人死掉为代价。我们可以放弃现代文明,这样会有很多身体脆弱、免疫力低下、有先天缺陷的人死掉,但谁知道有多少聪明的人、敏锐的人、高尚的人、伟大的人呢?谁又能预言未来跑得快的人一定更适应世界,画画好的人就一定不适应呢?自然选择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不能预料未来的环境,一旦环境剧变就抓瞎;而人类文明虽然减弱了自然选择的效果,却大大提升了多样性。某种意义上,掌握着文明的多样化的人类才是适应力最强的物种,而用石器时代的”好“标准来要求现代人类,未免太过狭隘、太过短视了。

回过头来,想想保暖衣物在现实中的作用,你还会为此担心吗?

教你冬季保暖小妙招

第一,将封闭暖气罩开放

有些人给暖气安上暖气罩,冬季最好打开散热罩,如打开影响美观,可把散热罩倒装,让百叶网朝上使用,使热量散发出来。

第二,在暖气片后面装反射膜

可采用金属表面的铝扣板,也可用厨房使用的灶台金属膜或者烤制食品用的金属膜,安装在暖气片与墙壁之间,可保温、反射暖气热量。

第三,新房暖气片正确放气

一些家庭装修时置换新型暖气片,特别是立式和异形的暖气片,暖气片里空气和冷水不放净,散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第四,玻璃贴保温膜和涂刷保温涂料

冬季室内的热量40%与窗户玻璃散失有关,特别是一些有落地窗的家庭,可采用粘贴玻璃保温膜和涂刷玻璃保温涂料的方法。

第五,门窗加装和更换密封条

老式的铝合金门窗和钢窗没有密封条、还有一些新式的门窗密封条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密封条老化问题,造成室内热量的散失。

冬季吃什么御寒 推荐3款食物

一、海带等含碘食物

从中医角度来说,海水性属阴冷寒凉,生长于此的海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海带性味咸,长期食用还有温补肾气的作用。因而,冬季食用海带,可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

另外,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而海带正是人类摄取钙、铁的宝库。每100克海带中含钙高达1177毫克,含铁高达150毫克,所以冬天吃海带对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均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除海带外,还有紫菜、海盐、发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生热效应,它能加速体内(除脑、腺、子宫外)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增加产热,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抗冷御寒。

二、肉类食物

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较好。它们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1、羊肉

性味甘温,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有暖中补虚、开胃健脾、益肾养肝、御寒祛湿之功效,历来被用作冬季御寒和进补壮阳的佳品。冬季常食还能保护胃肠黏膜,增加消化酶分泌,促进消化吸收。

2、狗肉

性温味甘,能安五脏、暖腰膝、温肾壮阳,善治脾胃虚寒之疾。冬季常食对腰痛、脚冷、体质虚弱有良好的保暖御寒作用。

三、辛辣食物

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含胡椒碱。

辣椒可刺激食欲、增进消化,能使心跳加快、末梢毛细血管扩张、流向体表的血液增加,故冬天吃点辣椒可抵御寒冷,并能防止因受潮湿而引起的关节痛、腰腿痛和胃虚寒

总结:秋裤对于人”抗寒能力“的效果,与其他保暖衣物其实根本无区别。如果你在冬天很怕冷,体质虚弱的话,小编在此提醒你还是穿上秋裤吧。它还是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的,小编希望大家能顾健康温暖的度过这个冬季。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