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超市里的潜规则 你知道多少

来源:网络

现代社会,大型的购物超市越来越多,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是也有很多人对于超市的食品安全提出质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超市里到底有什么你不知道的养生秘密呢?快到下文中来瞧瞧吧。

超市里的秘密

秘密一:新鲜牛奶通常摆在最里面。

记者走访了北京朝阳区、海淀区和昌平区的几家大型超市。在京客隆、沃尔玛、易初莲花、物美、华联、家乐福六家超市中,记者发现,在每家超市的牛奶、酸奶、袋装熟肉等食品货架上,人眼平视过去,最先看到的,摆在最外面的商品,生产日期几乎都不是最新的,反而越靠里摆放的生产日期越近,也就是说“越新鲜”。

在位于北京五道口的某大型超市中,记者看到货架中间一层的5瓶装养乐多生产日期是1月31日,而上下两层摆放的生产日期分别为2月12日和2月14日,据记者观察,几乎所有来购物的顾客,目光都会先集中在中间的货架上,上面的商品也卖得最快,其中就有三位顾客从中间的货架上拿走了东西。

专家解密:

中国市场学会食品营销专家韩亮告诉记者,“如何摆放商品, 是超市的一种营销策略,把商品按照不同位置摆放,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销售量。”通常,利润较大的物品,摆右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所以总喜欢拿右边的东西。一些不太新鲜的食品,通常也会摆放放在这个位置。

生产日期靠前的牛奶、饮料等食品则摆在与顾客视线平行的位置。调查资料显示,放在与顾客眼睛视线平行位置的商品,可以增加70%的销量。这也是超市物品摆放的最佳位置,第二是齐腰的地方,第三是与膝盖平行的地方,这些位置摆放的商品利润都比较大。

另外,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建议,尽量不要买摆卖的食品。“这种买卖方式也叫做裸卖,超市里空气流通差,人又多,食物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很不卫生,应尽量买袋装或有包装的食品。”去冷柜买东西,则要记住“好货沉底”的原则。对于生活用品,要想选购性价比高的东西,应把目光投向货架的上层和底层部分。同时,还要留意超市入口,商家喜欢把便宜货摆在那里,可以去淘一些经济实用的生活用品。

当你走进超市时,一定很想为自己和家人挑选出最健康的食物。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一些并不符合要求的食物却被放进了购物筐里......

秘密二:早上8:00—9:00超市里人最少。

有关调查显示,这个时间,超市里的人流量最小,但蔬菜、鲜肉类食以及海鲜产品是最新鲜的。晚上8:00以后超市人最多,但很多食品,如蔬菜、海产品、豆制品等养生食物都不新鲜了,开始打折促销。

专家解密:

何计国告诉记者,散装的新鲜肉食都是早上上架,蔬菜也是最新鲜的,此时购买这两种食品性价比最高。但水果却不能保证,因为很多水果都要存放两三天,每天在水果表面淋点水,就会让它看起来依然很新鲜。对于晚上超市的打折促销活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食品而言,只要是打折促销的肯定不新鲜,尤其是熟肉和豆制品,一定要慎重购买。

韩亮认为,蔬菜、水果最好去农贸市场买。那里的东西更新鲜,而且很多地方跟超市的货源一样,价格也会更便宜。如果去超市,尽量早上去。

秘密三:用灯光让食物更“新鲜”

我们到超市里会发现,那里摆放的各种肉类,都红嫩新鲜,各种蔬菜都翠绿无比。等买回家再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专家解密:

原来,超市里特意选用粉红色的灯光照射肉类,会显得格外鲜嫩;选用绿色的灯光照射蔬菜,会显得更绿。另外,范志红提醒,不少熟食在暖色光的照射下显得像刚出锅似得,其实不然。

秘密四:买一赠一有猫腻

消费者购物时并不注意自己不需要的商品价格,商家根据这种消费习惯,提高价格后再附赠品。比如一瓶洗发水本来应该20元,现在买一瓶洗发水赠送一块价格2元钱的肥皂,但超市实际已悄悄地将洗发水的价格提高到22元。买洗发水的顾客白得一块肥皂,肯定就会觉得很划算。

专家解密:

世界着名食品企业纳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的促销经验认为,折扣标志可增加销量的23%,“特别是促销食品,基本上都是一个新的搭一个旧的卖。”范志红告诉记者。

为避免被捆绑促销吸引,建议消费者购物时把注意力应放在你想购买的东西上,而不是和它捆绑销售或附赠的物品上。

秘密五:当天没有卖完的散装肉食返回厂家,由厂家进行再处理、再销售。

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一些超市里,偶尔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熟食柜台里出售的食物,上面标注的日期竟然还没有到。

专家解密:

“标有当日生产日期的熟肉,其实并不新鲜。举个例子,今天买的香肠里可能会掺杂前几天没有卖完的香肠。”何计国说。

而且何计国提醒说,熟食的包装层数越多越不新鲜。一般情况下,很多熟食如肉类和肠类都用保鲜膜包装,包了一层的,说明东西还比较新鲜,层数越多,越能掩盖其不新鲜的一面,而且很多都是因为食品失水,才导致包装袋滑落,所以只能多包几层。另外,最好不要买降价、促销的熟食和豆制品。

超市散装熟食应小心购买——超市卖的散装熟食卤水鹅头,可能会不卫生,消费者最好慎重购买...

秘密六:超市特价商品并不便宜。

例如,一袋零售价3.3元的饼干,三连包销售时标明特价10元。不经常购物,不熟悉商品价格的顾客往往一见特价就购买,难免上当。

专家解密:

超市在促销的时候,都会推出一些特价商品,很多人认为特价商品就是价格便宜的商品。商家正是利用人们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将一些正常价格的东西甚至是高价的东西,标成特价出售。

食品安全

1、脱脂并不代表真健康

如果你想了解食品工业的内幕,那么,就去超市的糖果区走一遭吧。那里,你一定还会看到“脱脂”的字样。虽然这是真的,然而,这些不含卡路里的垃圾食品几乎全部是用糖及加工后的碳水化合物制成的。我们这里要说的是,那些商品制造商把顾客当成傻子。而超市也是以这一点作为他们的营销战略。举个例子吧,就拿前面提到的“脱脂”糖果来说,制造商所希望的是,当顾客看到“脱脂”,就会把这当成是“健康”、“不会发胖”的养生食品,从而就全然忘了这些食品中含有的糖分。这是一种分散注意力的策略:食品公司的广告只会展示他们想让你注意到的那一面,而超市里的糖果区仅仅只是个开始。

2、数字也能骗人

在一瓶低糖茉莉花茶的瓶子上,你会在包装的含量表里看到这样的字样:“含糖量低于4%”。而在茉莉蜜茶的包装上,只表明了含有白砂糖,并没有表明含量多少,这可不会为你的健康带来多少好处,尤其是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

3、光明乳业不会让你知道,所谓的半脂芝士其实不存在

那么光明乳业所谓的半脂芝士到底是什么样的食品呢?当你了解了以后,你就会为所付的钱大感失望:每100克原味芝士片含脂肪26克,能量1300千焦,而半脂芝士片含脂肪12克,能量1049千焦。为什么不在营养表上标注卡路里的含量呢,实际上,全脂和半脂芝士卡路里含量不会相差太多。那么,你打算消化多少克的卡路里呢?

4、食品公司不会让你知道“对心脏有益”的麦片,糖分含量并不少

在中国,桂格(Quaker)麦片的包装上打着世界心脏联盟的标语,而桂格公司美国版的包装自豪地在他们的包装箱上打着美国心脏协会的标语,但是,从标语下面的一行字我们可以得知,桂格公司只是达到了美国心脏协会(AHA)规定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标准”。因此,就算它的产品中含糖量严重超标,也仍然可以合格。食品工业不会让你知道,食品公司是要付钱才能得到AHA对其产品的认可。

超市里最脏的9种食物

抗生素牛肉

牛肉当然是肉类里我们最喜欢的,吃个牛肉汉堡真是过瘾极了。然而很不幸,从美国2010年的农业部报告中我们了解到,牛在饲养的过程中被喂食了大量的抗生素、驱虫药,这些药物如果残留在了牛的体内,未 被完全分解,那么我们食用后就会进入人体,就会造成肾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严重的可导致肾虚。

含有重金属的燕麦片

近些年在营养学家的提倡下,燕麦片这种食物成为人们心中的“养生圣品”。但是超市里卖的速溶燕麦片不但对我们没有益处,反而有害。

因为速溶燕麦片一般都很甜,所以高的卡路里也是不可避免。如果单是这样也就罢了,但是经过调查,让速溶燕麦片吃起来很甜的高果糖玉米糖浆中,重金属汞的含量远远超标。

冰冻鲜虾

你以为你真的买到的是鲜虾?其实你都不知道它已经放在冰柜快半年了,只不过在冰冻前经过了各种药水、抗生素的处理后导致它根本就不会腐败,就像是制作的标本,就算是放上一年,它还是老样子不会变。而 检疫部门更是在冰冻鲜虾身上发现了农药残留,这让它彻底不干净了。

肉馅

我们包饺子、捏丸子的时候需要用到不少的肉馅。以前需要我们挥动双刀不停的对着一块肉进行剁宰,现在超市里为我们节省了很多的力气,直接提供已经剁好的——精肉馅。

我们以为精肉馅就是上好的肉制作成的,其实它是各种各样的碎肉通过混合绞制而成的。先不说它的成分都是以脂肪为主,单是卫生条件就会让你觉得脏。因为碎肉在绞制的过程中不仅混杂有加工厂里的灰尘, 还有猪毛等等,但是当他们混在一起后打碎后,我们在购买的时候根本法无法分辨。

盒装鲜猪肉

难道超市里的猪肉也有问题!或许是的,而且问题还不小。据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在2012年进行的调查发现,由于现在的猪在饲养的过程中被喂食了过多的抗生素,因此抗生素残留问题相当严重,这就导致了超级 病菌MRSA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目前这种病菌的致死率已经超过了艾滋病。

罐头食品

罐头制品一贯被大家认为是最卫生的食品,毕竟罐头采用的巴氏杀菌是现在最好的杀菌方式。然而现在罐头制品的包装却成为最大的问题所在,因为包装里含有的双酚A会溶进食物里。双酚A或许你不太熟悉,但是我告诉你,如果食用了它会导致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胰岛素分泌絮乱从而患糖尿病,甚至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所以以后看到它还是绕着走吧。

烤火鸡

圣诞节的必备之物也不幸上榜了,根据研究人员介绍,它们进行抽样调查的时候都被震撼到了,因为80%的烤火鸡几乎就像是在浸泡在MRSA里一样,病菌的含量实在太高了。这也是为什么圣诞节之后医院都会爆满 的原因之一。

冷藏的水果

也许冷藏的水果跟新鲜水果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它的抽检调查情况却很糟糕,原因就是发霉!别以为放在低温下它就不会坏,其实它已经滋生了不少的病菌。如果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非常不利于养生保健。

被污染的生菜

生菜是我们都喜欢的一种蔬菜,它拥有良好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而且它还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这一切看起来非常美好,但是由于河水被污染,需要大量水来灌溉的生菜就成了“带病体”,所以最 好选择一些看起来颜色正常的生菜,如果生菜出现其他颜色,那绝对是被污染了。

超市里最脏的10个地方

看似清洁的超市,其实还存在一些鲜为人知的健康养生威胁。近日,美国“MSN健康网”载文,刊出多位专家总结的“超市里的十大潜在健康危险”。

1.刷卡器

刷卡结账输入密码时,很容易被刷卡器传播病毒。美国纽约大学临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蒂尔诺表示,超市刷卡器比ATM机和电梯按钮还脏,其病原体可能来自于蔬果和肉类等多种超市 物品。建议用完刷卡器后不要摸脸,尽快洗手。

2.清洁商品区

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会副会长詹姆斯·苏布莱特表示,清洁剂易挥发化学物质,可能会使人流鼻涕、打喷嚏、呼吸不畅。建议易过敏的人经过清洁产品区时不要停留过久,若有过敏或哮喘现象,应尽 快去医院诊治。

3.结账台传送带

美国南加州医科大学微生物学家迈克尔·施密特博士表示,禽类、活鱼等农产品放在传送带上,容易造成细菌交叉污染。其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可能造成食物中毒。为安全起见,这些食物 最好始终放在密封的塑料袋内,食用前务必彻底清洗。

4.肉制品

施密特博士表示,超市预先加工好的肉馅中含有多种菌群。但是如果储存得当,冷冻保存,使用高温烹调处理,就不会有安全问题。

5.购物小票

购物小票的油墨中含有双酚A,该物质与某些癌症、哮喘、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建议尽量减少与购物小票直接接触;不让孩子碰购物小票;接触购物小票后最好用肥皂彻底洗手。

6.购物袋

美国休斯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凯文·莫拉诺表示,购物袋如果不经常清洗,上面就容易附着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一旦温度和湿度适宜,购物袋就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建议购物袋应定时清洗,彻底 晒干后再使用。肉食、新鲜果蔬和即食食物应严格分袋盛装。

7.果蔬架周围

超市工作人员会给蔬果喷水来保持保鲜,但喷雾器容易滋生细菌。美国密歇根微生物学家康妮·莫巴奇博士表示,如果吸入其喷出的水雾,容易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如果工作人员正给蔬果喷水,最好过 一会儿再去挑选。

8.儿童座椅

施密特博士表示,购物车中的儿童座椅容易传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了防止孩子受到超市病菌感染,家长应该教孩子吃东西前洗手,食物和玩具分开放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9.破壳鸡蛋

施密特博士表示,蛋壳一旦破损,细菌就容易侵入,并迅速繁殖。因此,买鸡蛋前应检查蛋壳是否完好,拿过鸡蛋后,应该彻底洗手才更利于日常的养生。

10.购物车

莫拉诺博士表示,超市购物车很可能造成食物间的交叉传染。牛奶、猪肉、禽类和鱼类包装袋一旦发生泄漏,购物车内其他食品就容易被污染。发生此类情况,回家后应该对果蔬等被污染的食物彻底清洗再储藏 或食用。

小心超市里15个心理陷阱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逛完超市,最后买的总比原先预想的多,回家后也往往会后悔?答案可能让你大吃一惊:超市里所有的一 切——从货架到摆放、广告、灯光、音乐,看似随意,其实都经过了精心 设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钱从你的口袋里“掏”出来。

有研究表明,超市购物中有 60%左右属于计划消费,40%左右属于冲动型购买,而后者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超市的“心理战术”。

近日,中国市场学会食品营销专家韩亮和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为大家揭开超市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心理秘密”。

1.与视线平行的商品利润高

超市的商品摆放都有一个共同原则:你容易拿到手的永远是商家最想卖的。调查显示,销量最佳的物品摆放位置依次为与 顾客视线平行处、齐腰处和齐膝处。

其中,前者是超市货物摆放的最佳位置,可增加70%销量。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润较高或者快过期的产品放在1.5米到 1.7米的高度间,方便大家看到后随手就能拿取。请记住:你只要踮踮脚或弯下腰,就可能选 到物美价廉的产品。

2.最想卖的东西放右边

超市的购物通道一般是足够宽、笔直平坦、少拐角的,这是为了尽可能延长消费者在超市的“滞留”时间,避免他们从捷径通 往款台和出口。

超市还利用人们习惯用右手的习惯,将最想推销的、利润较高的商品,放在主购物通道或展柜的右侧,顾客经过时,会被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激起购买欲。

一般来说,体积较大的商品常放在入口处附近,这样消费者会用手推车购买大件商品,并在行进中增加购买。所以逛超市不妨多用左手拿货。

3.薄利多销品“守住”入口

走进超市,迎面可能就是一堆特价商品,但你要保持冷静,越是容易看到、拿到的商品,越是超市利润较高或急于出手的 商品。

一般来说,挨近入口的地方,放的多是薄利多销、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以吸引你进门,比如书本、拖鞋、毛巾等,而烟酒等贵重商品一般放在超市中间偏后 区。从消费心理学角度说,逛超市时,人们总认为前面 的货物一般,里面还有更好的,所以往往越到最后买的越多。

4.新鲜商品摆最里面

超市总是希望“把先进的货物先卖出去”。所以,摆放牛奶、酸奶时,喜欢把最新鲜的产品摆在最里面,每天逐渐更换;冰柜和冷柜食品,也都是把新鲜产品放在最下层。

如果你想买出厂日期最近的,那就把最里面的商品“掏”出来。

5.蔬菜水果利润最高

超市中的蔬果大多陈列在中心位置,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心理学研究发现,由于人类早期长时间居住在阴暗的洞穴里,因此对 色彩缤纷的食物有一种本能的兴奋,占有欲和购买欲容易被激发。

第二,农产品是超市里利润率高的产品,大多数超市都将这个区域承包给供应商,虽然价格比菜市场贵得多,但在超市也能卖出去。

另外,很多蔬果宣称是“绿色有机”养生产品,其实未必是真的。

6.价格“拆东墙补西墙”

超市里有一整套复杂的价格策略,你可能会看到“天天低价”、“5公里范围内最低价”等大幅吸引眼球的标语,但实际情 况却并非如此。

超市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一些,让你形成这家超市比较便宜的印象,并且不自觉地以为所有东西都便宜。然后超市再将别的物品较高定价,把损失弥 补回来。

像可口可乐这样价格透明的品牌产品,价格一般很低,甚至比别的超市便宜,但像不知名品牌的毛巾、 衣 服、鞋、杯子等,价格就可能比外面高。

7.现烤现卖以“味”诱人

超市面包房中飘出的浓郁香味总让人无法抗拒。一般人认为现场烤面包、做熟食是为了“新鲜”,其实,这是超市的“嗅觉 营销”。

研究发现,食物的香味会刺激人体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调动与欲望相关的情感中枢,即使你不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食品的购买量。

有些超市不具备现场制作养生食品的条件,就会用特制的食品气雾剂喷在空气中。同理,超市里免费品尝的食品、饮料也会增加你购买的可能性,即使你不买他们推荐的牌子,也会不自觉 地买些别的。

8.儿童的钱最好赚

最容易出现购买冲动的是谁?孩子。儿童的消费是非理性的,并且占有欲很强,可以在情绪上操纵父母。正是利用这种消费心理, 超市里有一套赚孩子钱的销售策略:第一种就是精心布置儿童产品(玩具、食品等 )展柜;第二则是在孩子必经之路设“埋伏”,比如在中心过道展示,在商场内 的 自动扶梯两侧放上诱人的食品,既吸引孩子,也吸引了那些抵抗力差的成年人。第三种方法最隐蔽,由于孩子通常是妈妈带着,所 以有些超市会把儿童产品摆在女 性 必需品附近。

9.买一赠一有猫腻

世界着名食品企业纳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的促销经验认为,折扣标志可增加销量的23%。

但其实也有陷阱:其一,有些商家 悄悄提高商品价格后再附送赠品。比如一瓶洗发水本来20元,现在买一瓶洗发水赠送一块价格2元钱的肥皂,但洗发水的价格已被悄悄提高到22元。

其二,许多超市常将快过期的商品与正品捆绑销售,消费者往往忽略它的生产日期。比如牛奶就常搞“买一箱送一箱”的活动,第一箱还没喝完,第二箱已经过期了,而且促销的牛奶很可能是要过期的,错误的食用方法可能会影响你的养生健康。

10.特价区“混水摸鱼”

超市里常常会搞促销,但有些促销却未必真便宜。

比如在特价区会混有一些原价的东西;在大大的价格表下用不起眼的小字写了该商品的生产厂家,同时混放其他品牌,一些不细心的顾客容易误买;在服装区,把颜色、款式相近的不同牌子的衣服混放,只标便宜 的价格,把高价的价签 藏 到不显眼的地方。很多特价商品也并不“超值”。

比如,1瓶1.2升橙汁27.4元,3瓶放在一起“特价”81.3元,许多消费者乍一看以为能省很多,其实,算清这笔账之后发现,每瓶还是卖到了27.1元。

11.大包装比小包装更贵

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这也成为了超市的一种“销售心理战术”。

逛超市时,你可以算一算,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不是整数,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费者一时也算不清到 底哪种更划算。

12.被切开的水果“来历可疑”

包装分切的水果可以吃多少买多少,这种销售方式表面看很方便消费者,其实来历可疑。超市每天都有大量水果因外 观或变质等问题无法销售,一般的做法是化整为零,包装销售。

有些超市的工作人员用刀把果蔬坏的部分切掉,剩下的切成小块,用保鲜膜包装起来,这样看不出 一点儿问题,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质量却可能大打折扣。

13.利用灯光以“色”引人

一些小超市中肉类专柜的上方回安装粉红色灯,能让鲜肉看起来更加诱人,等你买回家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因为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娇艳,一般来说,肉类常用红灯光,面包类常用黄灯光,海鲜类常用蓝灯光。

14.导购员大多拿回扣

逛超市时,会碰到许多“导购员”向你热情推荐产品。其实,在他们热情的背后,却有拿回扣的“隐情”:一些影响力不大的品牌通常没钱大量投放广告,质量也不出众,所以利用“ 人海战术”,在超市内大量安置导购员,并允以高比例提成。

导购员一般会使用“褒此贬彼”的方法,拼命劝说顾客购买自己承销的品牌商品,将顾客忽悠得“雾里看花”。

15.结账是最后一道购物关

暴露在面前的诱惑越多,顾客就越经受不起这些考验。调查发现,被“困”在长长结账队伍中的人,购买货架上糖果、饮 料的几率高25%。

款台边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经济实惠的小型零食,而排队付钱时往往是人最没有耐心的时候,让你很难扛过这最后一道购物关。

结语:通过上文对于超市秘密的一探究竟,大家是否对自己在超市买的东西有了检查一番的想法呢?去超市购物,重要的是挑选到合适的、安全的、健康的养生商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购买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