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肾虚怎么调理 中年人肾虚的症状有哪些

来源:网络

人到中年,各种疾病也会随之而来。很多忙于生计的中年人都会感觉很“虚”。那么你知道肾虚怎么调理吗?你知道中年人肾虚的症状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帮大家总结了几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虚”多是心理压力大造成的

中医的肾概念主要是从功能的角度来说的。

涵盖了人体的生殖、泌尿、神经、骨骼等各个组织、器官,起调节人体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元气”、“原动力”的作用。

而中医的肾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是难以理解的,西医的肾概念只是从解剖学角度出发的肾。

“虚”主要是功能低下、营养缺乏的结果。肾虚会表现出与肾相关的机能减退。

比如脑子慢、不长个儿、性功能低下、容易骨折、贫血、憋不住尿、腰腿发软等。

这些也都是中年人常见的情况,但并不能一概而论,凡出现上述症状就肯定是肾虚所致。

临床上,很多中年人找到大夫求助性功能低下如何解决,并强烈暗示要求补肾。

其实再仔细探讨他们的病情,大多是心理压力造成的。因此,遇到这样的求助者,负责的医生是不会给他开补肾药的。

补肾有很多误区

张所长告诉记者,有很多人根本没必要去补肾,疲劳、年龄都不是界定补肾的标准。

本来不需要补肾的人吃了补肾药,不但营养物质不能被补上,还给脏器平添了排毒的负担。

还有人认为“人到中年脾胃不好也要补肾”,这是欠妥的。“是药三分毒”,补肾的药对脾胃不好的人伤害更大,硬要补,身体不但吸收不了,反而有副作用。

张所长说,不分“阴虚”还是“阳虚”盲目补肾的做法是错误的。

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阳虚”,“阴虚”表现为营养不足,功能亢进。

因为“虚火”造成了人体内物质的过分消耗而导致阴气不足,也就是“阳气”的偏亢。

中医历来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如果该补“阴虚”的时候补了“阳虚”或者反之,都会严重破坏人体平衡,加重病情。

最后,张所长特别提出,性健康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肾虚”和“要补肾壮阳”。

有些钻法律空子的商贩利用人们的认识误区,在补肾药中放入类似万艾可等药物成分,这种做法对患者非常危险。

猪腰花和牡蛎对补肾有益

中国中医研究院于天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保护肾气的要领有三点:注意适度的运动、性生活和睡眠。

适宜的运动能改善体质,活跃思维,强壮筋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使肾气得到巩固;

其次,性生活要适度,不勉强,不放纵;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工作再紧张,家里的烦心事再多,到了睡觉的时候也要按时休息。

一定要争取做到这三点,否则吃多少补肾的药,效果也不会好。

于教授还说,中医常讲“药补不如食补”,我们常吃的食品中就有补肾的功能。

比如,猪腰花、牡蛎、核桃。猪腰花和牡蛎含有大量的锌,对补肾很有好处,核桃还有润肺的作用。

生食或者用一两核桃仁配一斤白酒浸泡一个月,每晚少量饮用,也能达到补肾的效果。民间还有“东北人参,江南海马”的说法。

这就是说,海马和人参的滋补功效是齐名的,中医里有用海马煲汤来补肾的方子。

当然,如果怀疑自己肾虚,还需要专家的最后确诊方能开始药补,这是最为保险的方法了。

肾虚的九大症状

症状1:畏寒肢冷

“畏寒”指有怕冷而且怕风吹的感觉。“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甚至冷至肘、膝关节的症状。

“畏寒肢冷”往往伴随腰膝酸痛、神疲倦卧、少气懒言、口淡不渴等肾虚病症。

症状2:房事过度

中医认为肾藏精。肾精化生出肾阴和肾阳,对五脏六腑起到滋养和温煦的作用。

肾阴和肾阳在人体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如果这一平衡遭到破坏或者某一方衰退就会发生病变,男性会出现阳萎早泄、滑精、精液病等病症。

症状3:头晕无力、失眠多梦

肾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滋养和温煦着其他脏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伤及肾脏。

许多慢性病如慢性肝炎、冠心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病人,往往伴随有肾虚症状。

症状4:哮喘

肾脏有“纳气”的功能。因肾虚不能纳气,就会引起喘息气短,呼多吸少,使你感到难以畅快呼吸。

厉害的情况下,伴随气喘还可能出现喘气加重、冷汗直冒等症状。

症状5:腰痛

腰痛根本在于肾虚,可分为内伤和劳损。内伤肾虚一般指先天不足、久病体虚或疲劳过度所致。

轻者难以弯腰或直立,重者出现足跟疼痛、腰部乏力等症;劳损指体力负担过重,或长期从事同一固定姿势的工作(使用电脑、开车等),久之会损伤肾气,导致肾精不足。

总结:通过小编上文的介绍,你知道中年人肾虚的症状有哪些了吗?你知道肾虚怎么调理了吗?千万不要忽略这些症状,这样只会让你衰老的更快,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远离肾虚。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