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养生常识 秋季养生切记三大篇

来源:网络

秋分节气已然到来,代表着秋天的来临。在秋天之中,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生活上,我们很容易就会出现些问题。那么在这秋季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在秋季应该怎样进行养生呢?秋季之中又有哪些养生常识呢,今天小编将来和大家聊一聊秋季养生的问题。

秋季来到之后,我们在饮食上最好能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多吃一些酸咸的食物。在精神调养方面,最好能经常出去走走,多接触大自然,让心情更加平和。而且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早睡早起,早上起床之后最好能运动一个小时,对身体很有好处。

秋季养生三大篇章

膳食篇

立秋之时,暑气未尽,由于气温乍寒乍热,人的抵抗力变弱,伤风感冒等疾病容易侵袭人体,所以,立秋应更加注重保健养生。下面介绍秋季养生的4道食疗菜式,助你秋季养生一臂之力。

立秋养生膳食注意事项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

总之,在营养膳食方面,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保健篇

我们总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就拿一年四季的气候来说,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在不同季节,不同的方面会需要不同的爱护。秋天是一个比较干燥的季节,也是一个我们要好好调理我们身体的季节。那我们究竟要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让他远离各种各样的疾病呢?这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始做起。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但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有人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小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秋燥属于秋季中特有的现状,往往给人的身体带来一些损害,比如口角干裂,喉咙肿痛等等。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多给房间通通气,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补充身体内的水分和维生素。同时,也要注意好身体的保暖,防止突然降温而着凉。

饮食摄养

秋属肺金,主收。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饮食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秋季饮食除了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注意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时不宜过多进补,以免“饮食自信,肠胃及伤”。

精神养生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运动护养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秋天气候多变,天气渐冷,此时可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

保健防病

秋季是肠炎、痢疾、乙型脑炎等病的多发季节。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秋季燥邪易伤人,除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外,对于确有阴伤之象,表现为口燥咽干、干咳痰少的人,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心情篇

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恰好能洗去酷暑的袄热。

立秋后,阳气日消、阴气日盛。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本是自然界的运作规律,万物开始由生命的成熟顶端走下坡,花木逐渐凋零,生机顿失,人的情绪也跟着自然界的萧瑟走下坡,如果情绪与身体没有跟着调和过来,常引发忧愁、低落的情绪。

秋天容易肺燥肝郁结

“我们常说‘秋风秋雨愁煞人’言之有理,”中医郭忠祯解释,中医的情绪问题都跟气机不顺、气血不调和有关。

从脏象学说来看,四季都有相对应的脏象,其中秋季与肺相应,肺在五行属金,金对应的情志系统正是忧悲,因此秋与忧悲相应。

中医说秋气主燥,秋燥表示金气旺,金克木,因此秋燥抑制肝气,肝气郁结就容易产生闷闷不乐的情绪问题。

中医圣典《素问》称秋天“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位,养收之道也。”说明秋天安心宁神、收敛情绪的重要性。

立秋第1招:放松法,忘掉忧愁

经常练习太极气功或放松运动,可以有效帮助自己对抗压力,摆脱忧愁。

物理治疗师简文仁说,现代人常常有意识无意识全身紧绷,焦虑忧愁时如此,就算开车也如此。他经常遇到不晓得如何放松、不自觉就全身紧绷的患者。

简文仁解释,肌肉绷紧容易夹到附近的神经血管,血液循环不好、神经传导差,就容易引起酸痛。如果经常练习放松,可以让身心保持在舒坦平和的状态,科学上也证实,放松可以使人体内的脑内啡和阿尔发波(α波)增加,降低交感神经的冲动,平抚情绪、安定心神,更能有效帮助睡眠。

打哈欠、伸懒腰、深呼吸、昏倒等等都是人体自动的放松机制,差别在于程度不同。

第2招:运动接触阳光,增加活力

九月重阳登高望远,秋天应学古人经常到户外走走、多运动,可以舒肝、增进肺活量。

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的护理研究所建议大家,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要整天呆在家里,应该多出去走走,多晒晒阳光,接触接触不同的人与生活,吸收生活之中的活力。也可以走进大自然,在没人的地方倾听一会大自然的声音,这样就会让心情很快好起来。

第3招:情绪养生食谱,赶走忧愁

1.百合莲子白木耳汤

润肺燥、安心神、健脾胃、补气,对治疗咳嗽或失眠也有效。

做法:将莲子煮熟透后,加入百合和白木耳,起锅前加入少许冰糖即可。

2.玫瑰花饮

调肝、舒肝郁。

材料:陈皮1钱半、佛手1钱半、玫瑰花茶1钱。

做法:将三种材料放入开水中即可。

3.也能这样吃

八宝粥由百合、桂圆、莲子、芡实、薏仁、扁豆、山药、红枣和米组成,能够补血、养血、补气、安神,治疗少痰的咳嗽。

成方“加味逍遥散”由当归、白芍、柴胡、白术、甘草、茯苓、煨姜、薄荷、牡丹皮、山栀子等组成,能理气养血、舒肝解郁、强健脾胃。将新鲜百合装在纱布内,打成果汁,每天喝40cc,也能达到安心宁神的效果。

总结:通过文章的阅读,大家对秋季的一些养生常识了解了吗?虽然文章中说的不是很多,但如果大家都能认真做到了,相信会对大家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好处。同时也希望大家也多多关注秋季的养生常识,将它们传播给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让他们也能够快乐的健康养生。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