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合理用药 七个我们常见的用药误区

来源:网络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病而服药一些药物,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些药物服药的正确方法,所以我们便经常会出现一些服药药物的误区。甚至有些人因为服药错误而导致身体出了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服药呢?服药有哪些误区呢?下面小编来为大家解答。

七个常见的用药误区

现象一:乱服止痛药,容易掩盖病情

很多网友不了解长期服用止痛片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中国药学会专家指出,痛觉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可以作为某些疾病诊断的依据。止痛类药物容易掩盖疾病本身的症状、延误针对病因的治疗。遇到疼痛后简单地寻求止痛药的帮助,可能会错过对疾病最佳的诊治时间。因此,在遇到某些不知原因的疼痛时,患者要积极就医查找病因,切不可盲目依赖止痛药。如果需要使用止疼药物,每次服用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3天;服用时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长期服用止痛药会让人体对药物产生依赖,如此长期服用下去,就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损害,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控制药物的食用量。过度的服用止痛药会严重伤害到心血管系统及肝肾的功能,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用药原则。

现象二:服用过量维生素,良药变毒药

许多人每天都会服用大量维生素,但大部分网友却不了解维生素一般服用方法。专家指出,服用维生素前提条件是掌握“适合”与“适度”两个原则。所谓“适合”是指应根据个人情况不同来定制补充方案。

如感冒患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经常喝酒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6,因维生素B6在脂肪及蛋白质的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防脂肪肝的辅助成分;喜欢运动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C,以补充由于出汗过多而引起的消耗;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因机体容易缺乏日常膳食中含量很少的维生素D,可适当补充一些。而“适度”强调的是不要认为维生素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就盲目补充。其实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是有一定量的,摄入过量的维生素会引起中毒。

比如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可引起的中毒综合征,导致烦躁、头痛、呕吐、皮肤瘙痒、视物不清、肝脏肿大。婴幼儿服用维生素A,如一次剂量超过30万国际单位,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服用5万~10万国际单位,6个月左右可发生慢性中毒;除维生素A外,维生素D过量会造成多脏器点状钙化和多尿;维生素E过多会导致出血倾向。因此,维生素不能吃得过多,也最好不要空腹服用。

现象三:自行调快输液滴速,严重可致死亡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在打点滴的时候,觉得点滴的速度太慢了,于是自己将点滴速度调到最快,根据网上调查,基本上所有打过点滴的人都有过这样的行为,然而这样的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很不好,如果强行加快点滴速度,很有可能让我们出现昏厥现象。

中国药学会专家指出,首先,不赞成遇到发烧、感冒、腹泻等就去医院输液。公众用药要遵循“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其次,如果需要输液治疗,一定要谨遵医嘱,切不可自行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

儿童、老年人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全或功能降低,输液速度应减慢,儿童的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钟,老年人输液速度不应超过40滴/分钟。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分钟为宜。

输液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后果。如硝普钠在滴注时需严格控制滴速,过快可使血压急剧下降;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滴注速度应8~15滴/分钟,过快则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甚至昏厥;钾剂滴速过快可能引起高钾血症,表现为四肢无力、手脚口唇发麻、呼吸乏力及呼吸困难、心率减慢、心律紊乱,甚至心脏停搏;过快输注氨基酸、脂肪乳等肠外营养药物,可引起面红、发热、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等不适。

中国药学会专家提示公众:如果在输液过程中遇到了心悸、心慌等现象,一定要及时向护士和医生报告,切不可自行调整或隐瞒,导致身体受到损害。

现象四:润喉片当零食,长期口含反伤喉

润喉片种类繁多,但润喉片毕竟是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清凉的薄荷有收缩口腔黏膜血管、减轻炎症水肿和疼痛的功效,但口咽并无炎症也经常含服的话,口腔黏膜血管因经常收缩,易致干燥破损,形成口腔溃疡。大部分中药制剂润喉片含有冰片,冰片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痛,但易造成滑胎、流产,孕妇在服用润喉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此外,润喉片通常还含有碘,虽然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口腔黏膜刺激性也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而诱发口腔溃疡。

很多人服用润喉片都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我们在食用润喉片的时候,一定要把药片放在我们的舌根部,不要咬碎,更不要给咽下去,就让它在那自行消化。含药片的时候应该尽量少说话,最好不要吃东西,也不要喝水。

现象五:小小创口贴,乱用有风险

部分网友反映在皮肤受伤后第一选择就是使用创口贴,其实,创口贴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对于不同的创伤,使用创口贴方式不能一概而论。中国药学会专家强调:首先,对于出血较多的伤口不宜用创口贴,而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其次,小而深的伤口也不宜用创口贴,因为不易清洗干净,容易遗留异物和被细菌污染,尤其较易感染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若再贴上创口贴,会加重感染;对于动物咬伤、蜇伤造成的伤口,切忌使用创口贴,以免毒汁和病菌在伤口内蓄积或扩散;对于各种皮肤疖肿不能使用创口贴,因为创口贴吸水性及透气性较差,不利于脓液吸收和引流,反而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此外,其他污染较重的伤口,已发生感染的伤口,较重或创面较宽的皮肤擦伤、烧伤和烫伤的创面,皮肤病创面等,均不宜使用创口贴。

在使用创口贴前应检查创伤面是否遗留玻璃屑、泥土等污物。如有污物,需用清水或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再贴敷创口贴。创口贴也要每日更换1次,以防感染。

现象六:“药驾”赛“酒驾”,忽视危害大

很多网友不了解哪些药物会对驾驶产生影响。其实,“药驾”危害并不比“酒驾”小。中国药学会专家指出:一些感冒药、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抗偏头痛药,可引起驾驶员嗜睡;一些镇咳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能导致驾驶员出现眩晕或幻觉;某些解热镇痛药、解除胃痉挛药、扩张血管药、抗心绞痛药、抗癫痫药,可以引起驾驶员视物模糊或辨色困难;某些镇痛药、抑酸药、避孕药,可使驾驶员出现定向力障碍。

专家强调,驾驶员需要注意服用的药物是否含有对驾驶能力有影响的成分。一般情况下,对驾车有影响的药物应在开车前4小时慎用,或服用后休息6小时再开车。若必须在驾驶前服药,可选择替代药物,如过敏时尽量选用对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小的抗过敏药,感冒时选用不含镇定和抗过敏成分的药物;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和服用降糖药后稍事休息,或少量进食以防血糖过低。

现象七:补钙过量,反而影响儿童发育

各种补钙产品充当了广告界的“宠儿”,从孩子到成年人再到老年人都在不停地补钙,但是对于不同阶段人们每日钙摄入量标准,许多网友不甚了解。中国药学会专家指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因年龄的不同而各异。

对于儿童来说:0到6个月的婴儿每日钙摄入量需300~400毫克;1~4岁儿童每日需要600~800毫克,4~14岁每日800~1000毫克。如果儿童补钙过量,可能会导致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同时,儿童补钙过量还可能限制大脑发育,反而影响正常发育。因此,儿童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成人的钙推荐摄入量为每天不多于2000毫克,摄入钙过多可能干扰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还可能导致患肾结石病等。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能力减退,所以在补钙时更要格外注意。

推荐老年人补钙应以食补为主,重视营养合理配餐,选择含钙量较高而又购买方便的食品,同时要与锻炼身体相结合,补钙的剂量掌控在每日1200~1500毫克为宜。

健康用药小常识

健康用药的基本原则概括地讲就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用药有效。具体包括以下7条:

1.正确的诊断。

2.注意病史和用药史。

3.注意个体化用药。

4.严格掌握适应证。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6.注意不良反应。

7.全面深入地了解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注意药物的选择(疗效高、毒性低)和用法(合理的疗程和合理的停药)。

用药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合理用药。安全的意义在于用最小的治疗风险让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其次是药物的有效性,这是使用药物的关键。如果没有疗效,就失去了药物本身的意义。临床上不同的药物其有效性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避免不良反应、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

再次,在药物使用安全有效过程中,还应该考虑是否经济,患者能否承受得起。如果一种药品既安全又有效但价格昂贵,患者用不起,也谈不上合理。

最后是适当,适当包括7个方面

1.适当的药物。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在同类药物中,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在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情况下,还必须注意适当的合并用药。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不要凭自我感觉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3.适当的时间。根据药物在体内作用的规律,设计给药时间和间隔。最合理的给药方案是设计出适当的剂量和间隔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是指综合考虑用药的目的、药物性质、病人身体状况以及安全经济、简便等因素。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适合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出现,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如治疗结核病要打持久战,至少需要服药半年以上,而治疗痢疾则需速战速决,一般采用3~5天疗法。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地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容易就会出现一些小病,而出现这些小病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不值得往医院跑一趟,于是就会自行吃药。可是吃药也要吃的对,不能盲目的进行服药,文章中叙述了我们常见的服药误区,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谨防自己也出现这种现象。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