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中医说“时间”也是一剂良药

来源:网络

人体生病需要吃药,需要打针,需要饮食,可我们忘记疾病的治愈还需要时间,正如中医所说,时间也是一剂良药,但中医中的时间不仅指疗病的过程,其还包括一日十二时,一年十二月。《灵柩》中提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在中医中,讲究顺应天时,天人合一,不同的时间进行不同的养生活动,合适的时间行使适宜的养生方法,唯有如此,时间方为一剂良药。

中医之中有时间

什么是时间?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我们心中非常明了它的意义,却很难对它做出解释。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说,时是对物质运动过程的描述,间是指人为的划分,时间是思维对物质运动过程的分割、划分。结果的结果就是我们对时间的概念更加地模糊,在中医中,也有很多地方提及到时间的概念,其与人体的健康、养生、脏腑机制等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中医擅将阴阳比天地、昼夜,其中阳便是昼,阴便是夜,而昼夜便是时间的交替。这句话中的卧为入睡,寤为睡醒,即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而阴阳交替之时是养生的关键时刻,所以顺应天时入睡有助于人体养阴、养阳。

《黄帝内经》还提到:“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其中子时为晚上23点至凌晨1点,午时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句话是为子午觉入睡原则,而子午时即为人体养阴养阳的最佳时刻。

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曾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所谓夜半也是时间的概念范畴,其为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对应地支的子时,即夜晚23点至凌晨1点。《素问·三部九候论》:“病水者,以夜半死。”水病,阴病也。夜半子时,阴极死也。《黄帝内经》有云:“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这句话的意思是夜半子时,人体阴气最盛,阳气衰弱;过了夜半,阴气渐衰阳气渐长。所以子时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与质量较其它时刻均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灵柩》中写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除了春夏秋冬这四时代表时间,朝则、日中、日入、夜半等均为时间。

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所涉及时间与养生、时间与健康的地方亦不可胜数。

中医说时间是一剂良药

中医说时间是一剂良药,这句话的意思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服药时间的重要性;第二,顺应天时的重要性;第三,脏腑开阖的重要性。

第一, 服药时间的重要性

服药时间包括服药的时刻和服药的时程两个方面。

在生活中,无论是服西药还是服中药,我们都讲究在什么时刻服,饭前服还是饭后服,睡前服还是早起服,提前半小时还是推后一小时等,所有这些都讲究时间。比如清热解毒之药、滋补之药宜空腹服,安眠养神之药宜睡前服。

对于服药的过程,其实世间万物,无论任何变化都是一个过程,都是一个时空概念。时间是衡量变化的度量工具,没有变化就没有时间,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治病、养生也是如此,也需要时间去愈合、去改变。

第二, 顺应天时的重要性

中医讲究顺应天时,天人合一,所以人体的代谢机制也应与大自然相协调,故人体养生、治病要顺应大自然的阴阳起合。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宜养肝,夏宜养心,秋宜养肺,冬宜养肾,子时胆经当令宜睡觉以养胆,丑时肝经当令宜入眠以养肝,寅时肺经当令宜熟睡以养肺,辰时胃经当令宜饮食以养胃等。所有这些都在强调顺应天时、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第三, 脏腑开阖的重要性

年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中医认为,人体就是一个天然的生物钟,十二时辰各有十二官当令。所谓十二时辰,其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的,其根据各个时辰动物的活动规律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各对应地支的子时、丑时、寅时、酉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所谓十二官,则是人体十二脏腑的总称,为五脏六腑外加心包络,即心、肝、脾、肺、肾、膻中(心包络)、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中医认为十二时辰各有十二官当令。所以各个脏腑的濡养、开阖需根据对应时间进行调理。

结语:中医擅讲十二,十二时辰,十二官,十二经络,十二经穴,十二经筋、十二生肖等,其皆与十二时辰相联系,所以,人体治病养生、健康长寿等均与时间不可分割。唯有利用好时间,方能使其成为一剂良药,濡养脏腑,延年益寿。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