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专家教你三伏灸正确的操作方法

来源:网络

三伏天是一年最热的一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面,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征兆,很多人市民也会选择在三伏天的时候去做艾灸,但是你知道怎样做三伏灸呢?三伏灸任何都是可以做的吗?赶紧跟随小编去看看吧!

三伏天一共有三个阶段,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

按史记的说法:“伏者,隐伏避盛夏也”,意思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伏是隐藏之义。我经过反复思考,借用了个词“潜龙在渊”,应该较为形象且贴切。另外,我个人认为,“伏”最少还有以下几个含义:

1.天象:有伏热之意,伏者覆也,盖也,包裹状也,热之积累也,“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

2.人象:伏有“匍匐”之意,类“苦夏”之说。盛夏之际,湿热交蒸不得外泄,阴蒸阳覆,闷而不舒,人们疲惫不堪。

3.地象:伏者,位之卑也;阳气者天也,在高位,阴气者地也,卑位。

4.伏者,伏藏也,伸之始也,阴伏阳中,极阴而阳,夏至一阴生,其后蓄势待发焉。 5.伏者,隐蔽也,内涵也,古人精心选用“伏”字,示其内涵也,寓有透过现象推理本质之意。“大德曰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三者,谓其盛也。“三伏”提醒我们在充分认识自然法则后,可用善法引伏邪外出也。

三伏灸的机理

“三伏灸”,不是普通的艾灸法,而是特指在每年的三伏天,选择一些特殊的中药,做成膏状,敷贴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温和刺激,类似“发泡灸”的一种方法。

“三伏天”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古人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在此,我不具体描述“三伏灸”怎么操作了,因为大部分中医大夫,都能熟练运用本方法。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三伏灸”治疗的机理。

艾灸疗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艾灸疗法,它是通过燃烧艾绒,给穴位或经络加温,一则通过火的温热刺激,二则通过药物性味的渗透,共同激发经气。燃烧的艾绒对准特定的穴位,因为定点、定向刺激可使患者神聚一处,神聚则众气随之,聚气则强大,本法符合“制其神,令气易行”之意。气为血帅,气行则血亦行,气血流动则摩擦生热,热则能温,随着经气的充盈和运动的加速,腠理毛孔随之开放,达到温经散寒的目的;那么,原来客居身体内部的阴寒或寒湿,被快速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在此,疗效是四个方面的叠加及放大的结果:关注力本身加上穴位的作用,再加上药物的作用,还有火的温热效应。艾灸治疗是调神和调气血同时起作用,而在调气血的同时,经络之形,身体之形也因为内容物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三伏灸”既取名为“灸”,当然是因为它的作用机理类似艾灸疗法,且有更强大温经散寒的功效。三伏灸目的是借暑天体内阳气外散之机排除寒湿之毒,且借助天地之阳气激发人体阳气,提高人体阳气的格局。三伏灸所选用药物,讲究以气相感,以味相应;大多辛温走窜,温阳散寒、逐饮化痰,消肿散结之品。通过药物对穴位产生的温热刺激,最能导引气血循经散寒,又能温煦经脉,补充元气的不足。

排“伏邪”

我们知道“寒主收引”,长期阴寒致使经脉收引挛缩,而阳气被抑。而湿邪常“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而使脉道不畅,气血灌输量相对不足。 今“三伏灸”借辛温通络之品,贯彻天地阳气,振奋体内阳气,鼓荡气血,祛寒散湿,使气道复畅,而元气复盈其中,则营满卫强,何患诸症不除! 所以“三伏灸”治疗的要点是排除体内潜伏的致病因素--“伏邪”,施灸后体表穴位处出现水泡是其明证。且本法既助卫气推动,又温煦卫气,还可使气道复盈,元气复充;是提高自我防卫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疾病的表达,都是里应外合的结果;“内有伏邪,外有强敌环伺”是致病的主要条件。我们观察一下“三伏灸”所治疗的病种,一般都是阳虚阴寒内盛或寒湿之邪所致疾病。病因往往是身体的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当气温降低时,寒气随之活跃,扰乱了身体气血原有的运行状态,出现症状。当然,也有一些因情绪所扰而引发之病,但前提条件都是经络之中有伏邪,致使气血不畅或不荣,所以当外邪引动时,一触即发。

三伏灸,祛寒充阳

一气变动,贯通天人。冬主收藏,故毛孔闭,元气守;夏主升发,毛孔开,而寒湿之气排在体表。 本疗法之所以选在“三伏天”,是外应天时,顺势利导,因为三伏天是大自然阳气最为旺盛之际。“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人体内的阳气在盛夏时感应天地阳气而动,故内阳充沛,气机活跃。此时气血趋于体表,腠理疏松,毛孔易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也有助于邪气的外驱。

借助天之充沛阳气,体内舒展之阳气,药物之辛温阳气共同引导,则寒邪易散,湿邪也借阳出表,随汗而解。我们人体有经络内属脏腑,外络支节,通天彻地;而经络既是气血运行的道路,也是邪气出入的通路。之所以有些疾病感寒湿之邪易犯,是因为经络中原有寒湿之邪潜伏,以作内应,里应外合则诸症行焉。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春夏养阳”。选用“三伏灸”,可祛除体内寒湿之邪,使阳气充盈。阳主固密,乃固本扶阳之妙法也。

庚日,复阳之日

三伏灸选日为“庚日”,庚为庚金也,庚金为大肠,势之极下也,肺为辛金,为华盖,势之极上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藏魄,而肛门名“魄门”,言二气相通也。肺朝百脉,肺为水之上源,天气下为雨;大肠主津,气每每降极而升,则地气上为云;卫出于下焦,而上焦如雾;肺主皮毛,卫护一身之表,而实取气于大肠;而大肠属胃属土,此亦培土生金之意也。卫气的发源地虽处于卑位,却是一支主力军,是元气中的慓疾者,是直达肌表的元气。在三伏天,人体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流浃背,加上暑气逼人,致使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现内阳匮乏的夏令体征。

“庚日”是复阳之日,也是卫气出表最旺盛之日,庚日治疗取意与天时相呼应,让天地之阳气来养人身之阳气;通天彻地,再加上药物作用及穴位的功效来激发体内阳气,升降出入而生机化现焉。

结语:以上就是若悠网为您总结的内容,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知道三伏灸的操作了吧,通过上文的介绍,知道在三伏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了吧,赶紧学习一下吧!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