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中医告诉你一秒钟能懂的长寿方法

来源:网络

长寿不是吃什么补品,也不是每天的治疗,长寿的方法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我们身体走在正常的轨道上,自然会长寿。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产,其中就有十个长寿秘诀,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却很少人再去实践这些长寿秘诀。今天小编带你一同了解这些长寿秘诀的同时,看一下那些适合你。

古人的长寿秘诀

古人的十个长寿秘诀是: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

连乾隆都在遵守这些长寿方法,并且乾隆还做到四勿: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由此可见这些长寿秘诀是有效可行,并且有效果很好,那么到了今天我们该怎么实施了?

1.多咀嚼

养生秘诀中的“常叩”指的是牙齿的上下叩击,民间有“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的说法,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不切实际,并且很少人能长久坚持。那么我们就将其改为多咀嚼,一方面可以使食物变得更细,便于消化。另一方面多咀嚼也是在锻炼牙齿,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起到固齿的作用。

2.吞津养肾

古人的“津常咽”指的是经常咽口水,古人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的说法,根据现代化学分析唾液中不仅含有水分,还含有酵素、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质等。具有软化血管、杀灭细菌、助消化和健齿固肾等作用。

中医认为,唾液进入人体经过一系列的运转会形成精气,能够强肾补元。所以,我们吃饭时、喝水时都是在养生,并且吃饭时咀嚼的次数越多,唾液分泌的也越多。.

3.常搓耳朵

“肾开窍于耳”,常常搓耳朵不仅仅可起到养肾的作用,耳朵上也有身体各部位的反射区,并且《灵枢·口问》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一身之气贯于耳”,所以常搓耳朵还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利于耳朵的血液循环。

4.常搓脸

古人长寿方法中“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我们总结为长搓脸,并且在搓脸的同时可以转动眼睛。

人的衰老首先可从脸上反应出来,面部有很多养生穴位,常搓脸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刺激穴位,起到美容、助消化的等作用。这也是现代美容业进行面部按摩能去皱、延缓衰老的原因。

在搓脸的时候揉鼻子,可以改善鼻子的血液循环,提高鼻子的功能,减少细菌和灰尘进入肺部,使吸入肺部的空气更加清洁、温暖和湿润,提高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搓脸时闭上眼睛转动,一方面可以缓解压力,提神醒脑,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这个方法非常适用于现代人,尤其是经常对着电脑的工作者。

5. 护好双脚

长寿秘诀秘诀中的“足常摩”指的就是经常按摩脚部,足疗具有养生长寿的作用,我们都不会质疑。“寒从底来”脚容易受凉,而肾经起于足下,更有“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的说法,所以护好脚就是护好肾的开始。

而常做足部按摩可以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免疫力,可延年益寿。

6.常常揉肚子

“腹常运”指的是揉腹运动,中医认为肚子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首先,常揉肚子可以刺激肠道蠕动,排宿便,减少毒素堆积。同时,可以刺激胃肠道的消化,加强对食物营养的吸收。

其次,揉肚子可以提高内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脂肪的堆积。并且,揉肚子还可以平息肝火,生气伤身又伤神。

7.常伸懒腰

“肢常伸”指的是常常伸懒腰,伸懒腰被指是一种不雅的行为,但是却有很好的养生长寿作用。

首先,长伸懒腰可以增加肺部的空气吸入量,使血液含氧量升高,可缓解机体的疲劳。

其次,可以增加大脑的供血量,解除大脑疲劳,使头脑更清醒。同时,肌肉的拉伸可以缓解肌肉疲劳,对于久坐族来说可以预防腰肌劳损,纠正脊椎过度前区。

8.多运动

长寿秘诀中的“肛常提”指的是提肛运动,一方面可以避免便秘、痔疮、肛裂等肛肠道疾病。另一方面是有益于泌尿系统,特别对男性的前列腺疾病有帮助。所以,这个动作可以随时随地的做,有益健康。

但是,现代人运动量非常少,仅仅提肛运动已经不能够治疗久坐带来的危害了。所以,想要长寿,还是需要多运动,全面的锻炼身体。

1、饮食有节,以素为主

老中医认为,调节饮食以养脾胃,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们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更爱吃蔬菜、豆类、水果,而鱼与肉吃的较少。

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也是荤素搭配,从不过嗜。他们的食养经验是: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甘、四不过肥、五不偏食。还有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等。有些老中医把清代袁枚的诗作为食养之鉴,即“多寿只缘餐食少,不饱真是却病方。”

2、起居有序,顺其自然

老中医多随四时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应阳气之生长;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肃杀之气的戕伐;冬季早卧晚起,不使身体的阳气受寒气干扰。

他们的睡眠是“先睡心,后睡眼”。“睡前除杂念,调息入梦多”。它如睡前洗脚、睡前不语、睡前勿食等,都是有益的安眠之法。在衣着方面,宽舒合体勿紧束,以利于血液循环。春衣慢慢脱,秋衣迟迟冻(俗言“春捂秋冻”)。他们喜欢“安步当车”,多数老中医古稀之年仍坚持徒步上班,既散步,又散心。

3、锻炼身体,持之以恒

多数老中医在青年时期就重视体育锻炼,如习练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或自编的健身操等。简便易行的还有叩齿、咽津、摩足、揉腹、拢耳、甩手以及按压保健穴等。有的喜静不喜“动”,但这种“静”并非绝对不活动,而是以自我调息代替肢体运动,即注重内功。“若要健,天天练”。不管哪种锻炼方法,持之以恒是保持身体有效代谢的关键。

4、神志淡泊,以忍为尚

老中医常能自我解忧除烦,排除不利因素对健康的干扰。有了不顺心的事,多能泰然处之,不急不躁,或取回避环境、转移思路的方法;或向人倾诉,聊以自慰;或冷化处理,不走极端。这些老中医在“文革”期间,多数受到迫害,他们坚信“久阴必晴”、“正必胜邪”,从不被困难所屈服。凡遇到个人福利的事,从不与人纷争,而是以让为先,以忍为福。

5、乐于奉献,不慕名利

老中医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人生最大乐事,“平生最乐乐为医”。他们不愿意过那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日子。老中医常说,一看到病人就会把烦恼忘的一干二净。真是“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们把金钱看的很轻。认为一个人把物质利益看的过重,汲汲追求,就会耗心气、损肝血,何能谈上长寿。

6、防患未然,摄养为生

老中医谙熟《黄帝内径》“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原则。“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有了忧患意识,才能树立起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法则。许多老中医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慢性胃炎、肺气肿等。

但他们坚信“养生之道在人不在天”,能创造多种条件排除疾病的困苦,或习练书画,以养心增气;或意守丹田,以涵元阳;或活动肢体,以运血脉;或与晚辈谈天说地,常使暮年留住童心;或食用天然保健品,如核桃仁、松子仁、黑芝麻、板栗、铁棍山药、蜂蜜、百合等以软化血管,排除杂然。

7、房事节制,勿禁勿纵

对于房事养生,老中医认为青年时不可纵欲,老年时亦不可绝对禁止。中年以后的房事节律,难以有一个定数。有位老中医提出“九九数调节法”,即45岁以后,按头位数4加1,即5×5=25,25天一次;55岁以后,按头位数5加1,即6×6=36, 36天一次;65岁以后,按7×7=49,即49天一次。此法易记易行,基本符合中老年房事节制的原则。

结语:长寿并不是靠吃,在古人提出的长寿秘诀中并没有提到和吃有关的事情。反而是多运动,从身边小事养生。这些长寿方法简单易懂,并且容易实施。遵照古人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获得长寿,并且我们可以将这些方法改变为更适于我们的运动。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