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脚臭的原因 教您如何除脚臭

来源:网络

脚臭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一点都不陌生,很多朋友都有脚臭,严重的会发展成为脚气。一旦形成脚气,往往让人奇痒难挡,严重的影响了我们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今天小编我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脚臭形成的原因,以及去除脚臭的方法。

有脚臭的人一般都会伴有脚气、出汗、脚痒等一系列的症状,甚至严重的会出现一些水泡、掉皮、溃烂等症状。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脚部的皮肤排出的汗比较多,鞋子和袜子比较封闭,不透气造成的,严重的会形成脚气。

脚臭因为“臭气冲天”,不仅会对别人产生不适的感觉,还会严重影响个人的自信,有些患者甚至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神经崩溃。

产生原因

1、足部出汗过多

一般多见于青少年。因为青少年活动量比较大,并且植物神经功能不是很稳定,如情绪紧张引起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等等,都会使脚部出汗过多。

2、足部的某些疾病

例如足部趾间的足癣等皮肤病。

3、鞋袜不透气

常穿胶鞋、尼龙袜等透气性差的鞋、袜等。

4、不注重卫生

有些人不注意足部的清洁卫生,足部皮肤的温度和汗液形成湿度以及皮屑,构成足部皮肤表面微生物(特别是厌氧菌)滋生、繁殖和腐败的适宜条件,再加上汗液中的尿酸、乳酸等有机物分解,结果导致恶臭。如不注意脚的清洁卫生,更会助长其臭味。

5、多汗足部多汗

多汗液,蒸发不畅,致使表皮呈白色浸渍状,尤其以趾间最明显,严重多汗可引起水疱、糜烂或角化过度,很容易继发真菌感染而引起脚臭。

6、损伤皮肤受到损伤

损伤皮肤受到损伤后会影响皮肤的防御功能使致病真菌更易于侵入和定居,引起脚臭。

7、肥胖

肥胖者更易出汗,趾间潮湿、浸渍而诱发脚臭。

8、潮湿的环境

脚掌是个多汗的环境。脚掌每平方厘米有600多个汗腺,比身体其他部位多出2~4倍。总共约有二十五万多个汗腺一天可以分泌将近500毫升的汗水。汗液里除含水分、盐分外,还含有乳酸及尿素。当水分含量高的时候非常有利于细菌及霉菌的大量滋生繁殖。

9、闷热密闭的空间

当鞋穿的很紧密,通风透气性不佳时,除了会造成水份的增高外,皮肤表面的pH值会产生变化,由原本的pH4.4升高到pH7左右,而且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环境最适合脚底某些细菌的生长。

10、细菌的繁殖

因为潮湿环境和密闭的空间的因素的加成作用,造成足部皮肤细菌的成长,这些细菌可以分解皮肤的角质蛋白,及脚汗中的尿素、乳酸成分,形成含有臭味的各种代谢物。

除脚臭的十二个窍门

1、鞋子内放入生石灰小包(吃的一些食品里面常有的干燥剂)。

2、柚子皮撕成小碎片放入鞋子内。

3、将脚放在摄氏五十至六十度的热水中多烫几次,每次15分钟,每日1至2次。

4、洗脚时,在水中加入米醋10至15毫升,调匀后,将双脚放入浸泡15分钟左右,每日一次,连续泡三至四天,脚臭即可消失。

5、葛根15克,研成细末,加白酒15克,再加适量水,煎后洗脚,每日一次,连续一周后,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

6、每晚临睡前,用棉球或布头蘸小许酒精,均匀地抹在刚脱下的胶、球鞋内,待第二天早晨干燥后再穿。如此坚持两周后,鞋就不会发出臭味了。

7、取适量脱水明矾或干石灰粉,用小布袋装好,每晚临睡前放置鞋内。

8、把几粒樟脑丸压成粉末,撒在洗干净的鞋内,在垫上一块鞋垫,这样穿时就不易臭脚了。樟脑丸不能直接和脚接触,里面的樟脑丸只要隔周换一次就可以了。樟脑丸能起到很好的抑菌作用,能够杀死因为潮湿而繁殖的大量细菌,这样就不会有臭味了。

9、新买回的胶、球鞋,在其海绵底上均匀地喷足白酒(直至海绵底不能吸收为止),待其晾干后,穿起来就不会产生臭味了(如是旧胶、球鞋,将其洗净后亦可同法处理)。

10、冬瓜皮有消暑、健脾、利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病、肺病、心脏病引起的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症状。用冬瓜皮煎汤洗脚既治脚气,又治脚臭,一举两得。

11、袜子也很容易有臭味,在洗袜子的水里倒入少许白醋,泡一会儿,再用清水洗净,这样不但可以除去臭味,还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12、有的人家中鞋柜也经常出现脚臭味,但是您只需要在您家的鞋柜中放上一块香皂,就能解决此类问题,而且下次打开鞋柜还有好闻的香味。

日常生活注意

1、穿通风、透气的棉质袜,每天更换清洗。

2、避免穿胶鞋或不透气之球鞋,最好要有两双鞋换穿,凉鞋是最好的选择。

3、不与他人共穿鞋、拖鞋及袜子。

4、脚底、趾间痒尽量不要用手抓,防传染于手指。

结语:通过上面的描述,想必大家都对脚臭有一定的了解了吧。根据以上的一些方法,大家可以尽快的找到出现脚臭的原因,从而尽快的治疗脚臭,又或者可以及时预防自己出现脚臭的问题,让脚臭的问题不再影响到您的工作和学习。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