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秋季睡眠攻略 怎样通过睡眠养身

来源:网络

人的一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它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秋季睡的好是一大补,可是遇到睡眠不好怎么办?若悠网小编将带你了解秋季养生大补美容觉的好处,睡眠时间,以及一些禁忌,让你在秋天女性更美丽,男性更健康!

睡眠为大补 秋季睡眠养生的8件事

众所周知深度睡眠为养生第一大补。当人体处于深度睡眠时,免疫细胞和各种收缩细胞快速修复,机体营养吸收,存储能量,消除疲劳,有利于身体健康;若当身体处于浅睡眠,睡眠不足的话,会诱发或加重原有身体疾病。

中医认为,“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寐指入睡,寤指醒来,睡眠能够帮助人体调节阴阳,也只有阴阳调和才能有好的睡眠。时下刚入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需要顺应秋时,调整睡眠习惯。《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秋季如何睡眠最养生?

睡眠是人们恢复体力,保证健康,增强肌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秋季气候凉爽,人们睡眠的气象条件大为改善,但如果不适当加以注意,睡眠质量将会大受影响。下面为您介绍秋季睡眠养生需要注意的8件事。

1、晚上21点前睡

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在晚上21点睡下,早晨5点起床。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修养生息,可使人一生身无大疾。

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亥时睡,寅时起。可惜现代人很少能够做到,所以大街上脸色红润的人越来越少。女性若想长久保持睡颜姣好,就应早睡早起。

另外,中医理论还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如果晚上不能及时睡觉,或睡觉质量不好,第二天少阳之气没有升起,人就易困乏,没有精神。

2、增加半小时午睡

除了晚上要保证良好的睡觉外,中午午时(11-13点)也要安排半个小时入睡(午睡被称为美容觉,养颜效果明显)。

入秋之后年轻人午休时间变少了,工作生活压力大,易熬夜,睡眠时间也就随之减少。缺少深度睡眠的滋养。

俗话说“春乏、秋困、夏打盹”,秋季容易犯困,此时也要适当午休,但不宜深度睡眠,最多半小时就足够。这不仅能改善下午工作效率,还能让自己更好适应季节变化。

3、睡前适当进补

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羹、藕粉或桂圆肉水,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牛奶中色氨酸是人体8种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它不仅有抑制大脑兴奋的作用,还能使人产生疲倦的感觉。1杯牛奶中的色氨酸含量足够起到安眠的作用,可使人较快地进入梦乡。

4、忌开窗当风睡眠

秋夜凉风习习,开窗而睡,风吹在头面部,很容易引起偏头痛、头晕脑涨等。另外,地面上的灰尘、细菌等,还会被吹进气管,引起咽炎、气管炎等。

秋季如何睡眠最养生呢?在夜凉风大的时候,尽量不要窗户大开睡觉,适当关小一点通风即可,并且睡觉一定要盖被子,尤其注意背部和腰腹的保暖。此外,睡前可以先将双手搓热,再揉搓腰部,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

5、注意肠胃保暖

秋季肠胃容易受刺激。睡眠过程中着凉,易引起胃痛、腹泻等症状,尤其是身体瘦弱的人,肠胃保暖就更重要。因为身体较瘦的人,胃壁比较薄,着凉后更容易产生痉挛,轻者导致胃痛和消化不良,重者可能产生呕吐和腹泻。所以,秋季睡眠一定要保证肠胃不受凉。

所以天再热都要注意腹部保暖,更不用说凉爽的秋季。睡觉时至少要在肚子上盖一条毛巾被或薄毛毯。

6、应头朝西脚朝东

关于睡觉的方位,有不同的说法,令人困惑。有研究指出,由于地球磁场的影响,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方位,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

而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却认为,人的睡觉方向应该随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变。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这就是考虑到“应四时所旺之气而卧”的缘故,因中医的五季与五方相应,有春东、夏南、长夏中、秋西、冬北之说,因此睡眠的方位也与当时节气相应。

尽管这些理论都有一定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受房屋朝向和家居布局的影响,而存在一定局限性,市民其实不必太过拘泥于这些理论,而导致不必要的担心。

反而建议大家,应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入睡前应“安神定志”、饮热牛奶或蜂皇浆,或用温水沐足,最好能辅以足底按摩等,以利“心肾相交”……这些措施对于提高睡眠质量有更明显效果。

7、起床时间要顺时

凌晨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在每天3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

如果晚上睡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早上起得过晚会封杀阳气。这叫“双杀”。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防止“双杀”。

8、晚饱不宜过饱

如果晚餐过饱,必然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其紧张工作的信息不断传向大脑,致使人失眠、多梦,久而久之,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故晚餐不能吃得太饱,更不能暴饮暴食,因为这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使人在睡眠中休克,若抢救不及,往往会危及生命。

另外,晚饭吃得过饱,耗气就多,耗气就要动气,就扰动了阳气。晚上阳气不足,就可能导致消化不良,食物积存在胃内,郁久就化热,容易产生胃热,阳盛则热,就会睡不好觉,影响睡眠质量。因此,晚饮不宜过饱,也是睡觉最补的好方法。

5种有效助眠的食物

1、葡萄有助于睡眠。研究人员对8种葡萄汁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含有可帮助人体调节睡眠周期并辅助治疗失眠的褪黑素。

2、枣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C、钙、磷、铁等,有益气、养血、健脾、安神之功,对气血虚弱引起的多梦、失眠、精神恍惚有显着疗效,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晚饭后用大枣煮汤喝,或与百合煮粥食用,能加快入睡时间。

3、小米熬成粥,临睡前食用,对身体不佳而引起的夜寐不安者特别适用。这也是营养学家对老年失眠者的建议。

4、蜂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维生素以及镁、磷、钙等物质,能够滋润和调节神经系统,从而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

5、葵花子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调节新陈代谢,改善脑细胞抑制机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晚餐后嗑一把葵花子,既可以促进消化,又有助于睡眠。

秋季如何睡眠最养生呢?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秋乏”。大家要保证充足睡眠,改掉夏季晚睡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注重睡眠可养生

有没有最省事的养生方式?不吃不动,闭上眼睛,一觉醒来就能达到养生效果,相信这对于怕麻烦的都市人非常吸引。

其实,人的一生有1/3在睡眠中度过,正确的睡眠方式与良好的睡眠状态,与养生关系密切。

中医提倡“未病先防”与“上工治未病”,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主张“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所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强调提高正气与抗病能力为主的养生观点。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调节日常生活方式,可以养生防病。至于睡眠养生,中医自然也有独到秘笈。

“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所以,掌握睡眠养生要领,便可踏上简单易行的养生之道。

中医向来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体不仅要维持体内循环和谐,还要注意与自然界外部环境的和谐。

专家指出,随着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四季的变化,人体必然与之相适应,故有“四时养生”之说。秋冬季节,自然界的阳气渐趋收敛、闭藏,此时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强调睡眠养生正当其时。

“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药膳调理睡眠障碍

失眠、多梦、浅睡、易醒,相信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都市人最熟悉的困扰。这些睡眠障碍,属于中医理论“不寐”、“郁病”、“虚劳”、“心悸”等范畴,与多种疾病相关,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如郁病多与西医的抑郁症、焦虑症或更年期综合征相关,年老体虚或久病重症而致“虚劳”也会影响睡眠;因消化功能紊乱而造成的睡眠障碍,正与中医“胃不和,则卧不安”相符;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心悸、气促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也会影响睡眠。

专家说,秋冬时节,正宜进补。由资深的专业中医师辨证诊断后,施以药膳食疗调理身体、滋补安神,正是治疗睡眠障碍的最好时机。以下针对临床常见的证型,推荐一些中药药膳食疗处方以供参考。

肝肾阴虚型

此证型因由肝肾阴虚所致,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舌质红,少苔。以滋补肝肾、养心安神为调理原则。

对症药膳

1.枸杞莲子百合汤将适量枸杞、莲子、百合洗净,加冰糖煮沸,有补益肝肾、清心润肺之效。

2.红杞蒸鸡将竹丝鸡以黄酒、姜葱煮熟,再加枸杞、红枣与荷叶中蒸2小时,即可食用。有滋补肝肾,益气和血,养心安神之效,适合阴虚、肾虚体质,以及脑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之人进补。

心血亏虚型

表现为面色苍白、倦怠无力、皮肤干燥、心悸气短、睡眠不实,如冠心病、肺气肿等皆属于心血亏虚型睡眠障碍。以养血安神为调理原则。

对症药膳

1.党参当归炖猪心党参40-60g,当归10g,猪心一个,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至猪心烂即成。有补血益气安神之效。

2.淮杞元肉炖兔肉或羊肉淮山、枸杞、元肉适量,与兔肉或羊肉同炖,也可加入阿胶汁加强补血功效,最宜秋冬进补,养血安神、补中益气。

3.独参汤人参30克,红糖30克。将人参切片,加水约100克,煎约30分钟,取汁,加入红糖搅化即可服食。可大补元气,养血活血。

心脾两虚型

多见心悸健忘、神疲倦怠、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多因思虑太过,劳逸失调,损伤心脾气血所致。调理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为原则。

对症药膳

1.枣仁粥酸枣仁60g,炒熟后放入锅内,加水煎熬15-20分钟,取汁备用。再将梗米400g洗净,将药液倒入,此时也可加入去核红枣6-8粒,武火煮20分钟后,转文火煮至米粒烂熟即成。有养阴、补心、安神功效。

2.甘麦大枣汤小麦去壳100g,大枣15枚,甘草18g,用水煎成两碗汤汁,睡前服用,连服6天。有安神定志、益气养心之效,是中医常用的治失眠方剂。

3.归脾汤或归脾丸调理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为治则,是临床最常用的经方。

心肾不交型

表现为心烦盗汗、头晕耳鸣、咽干、舌尖红、舌苔少、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此类失眠以中年人居多,调理以养心、滋肾、安神为原则。

对症药膳

1.黄连阿胶汤黄连5g,,白芍10g,加水煎汁至100g,加已溶解之阿胶30ml,鲜鸡蛋2个,去蛋清取蛋黄,加入药汁中,煮沸喝汤,可以养阴泻火,益肾宁心。

2.百合莲子炖猪肉鲜百合、鲜莲子各60g,瘦肉200g,洗净放入油锅炒熟,加水、姜葱、糯米酒,大火煮沸,转为文火炖30分钟。每日一次,连吃数日,可以清心润肺,滋补脾肾,宁心安神。

肝气郁结型

表现为急躁易怒、精神抑郁、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胸闷胁痛、嗳气频频、舌红苔黄,以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最为常见。调理以疏肝理气、泻热安神为主。

对症药膳

1.金针酸枣粉金针、酸枣仁各20g,加远志10g,炒至半熟后打烂成粉,睡前用温水送服,连服2周为一疗程。可以安神定志,疏肝解郁。

2.丹参佛手核桃汤丹参15g,佛手6g,煎汤。核桃仁5个打碎,加白糖50g捣烂成泥后,加入药汤中,文火煮10分钟即可食用。一日2次,连服数日,以疏肝理气,解郁除痰。

结语:经过详细的讲解后大家应该重视睡觉的神奇功效了,每天睡得好可另事半功倍,给人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一些禁忌该注意,如果大家都按照科学的方法,那么睡觉的大补疗效相信不久就会展示出来!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