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抑郁症不仅是情绪差 患者大脑会萎缩

来源:网络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

抑郁症不是普通的悲伤、失落,更不是矫情、故作姿态。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且现在有一大把的证据表明,它有器质性的基础,也可以影响全身的各个器官。

如果按照抑郁症的定义来说,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也就是说,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持续的情绪低落,而且不论个人处境如何,这种情绪低落的表现不能得到改善;除了情绪低落外,患者还会出现快感缺失、动力丧失等一系列表现;这种情绪低落可能由各种原因引起,也可能找不到非常明确的诱因。

抑郁症是因为一个人太矫情、太软弱,凡事想不开引起的吗?

你觉得一个人情绪不好、性格软弱,或者犯矫情装病,这些能让他的大脑出现萎缩吗?

显然不能吧。可抑郁症患者大脑的海马区却会出现萎缩,虽然这种脑部萎缩在用药治疗后可以缓解、逆转,可它无疑从一个角度证明了,这是一种可以引起大脑功能改变,以及情绪低落的客观疾病,而不是人们一般所想的“想不开”、“闹情绪”。

所以请不要盲目对抑郁症患者说“想开点”、“坚强一点”,请理解他们。你会觉得一个心脏病患者说自己“没力气、情绪不好”是矫情吗?其实抑郁症患者和其他患者并没有不同,他们是生病了,而不是故意闹情绪给你看。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具体的原因还不明确,可是对于抑郁症的研究却在不断深入,医生们也发现了一些相关的机制。

第一个就是大脑神经递质平衡紊乱假说,通俗来说,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大脑的一次内分泌失调。我们大脑会分泌许多神经递质,它们不仅对大脑有保护作用,同时还起到调节情绪的效果,比如5-羟色胺就是让人感觉愉悦的一类神经递质。当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出现异常变化,你的大脑就可能因此丧失了“追寻快乐”的能力。这也是现在很关注的一个机制。

第二个是海马再生障碍假说。上面不是提到抑郁症患者大脑海马区会萎缩吗?这就是海马再生障碍可能的一个表现。海马区是参与情绪和认知调节的重要功能区,当它出现异常,你的情绪条件当然会受到影响。

第三个则是营养假说。这个假说认为,我们大脑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当这种因子分泌减少,也可能会引起情绪调控方面的异常。

不过,按照抑郁症的定义,抑郁症其实应该是同时具备个人的生理、心理基础,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它往往是几个条件交互作用,最后导致发病。

性格内向悲观的人容易发生抑郁吗?开朗派是不是就安全过关?

一个人的性格和认知特点,对于抑郁发生的风险肯定是有影响的,同时,抑郁本身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模式。

举个例子,同样给一个人看“快乐”和“悲伤”的表情图,一个抑郁症患者对于“快乐”表情图往往无动于衷,对于“悲伤”表情图却感受深刻,这就是认知模式不同对于情绪的影响。

一个生性悲观、看事情总盯着负面影响看的人,他的情绪当然容易走向不好的一面,这无形中增加了他发生抑郁的风险。

性格内向本身倒不是坏事,也并不代表一定容易发生抑郁,但性格内向的人往往和外界沟通减少,所以遇见一些大问题时,不容易寻求到外界帮助,这种情况下,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就会上升。

不过,性格和认知模式只是一个风险因素,并不代表性格内向、悲观的人一定会发生抑郁;反过来说,性格开朗的人也未必都安全。看看前一题里提到的3个假说,就算你性格再开朗,也不能左右自己的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吧?只能说,开朗乐天派相对风险小一些,但当抑郁真的找上门时,开朗派也可能中招。

抑郁到底有多少种类?

那要看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

比如对于女性来说,产后、更年期是两大容易出现抑郁的时间。因为此时女性体内内分泌水平变化剧烈,情绪也容易发生波动,加上生活上也处于应激、转变期,所以抑郁症发生风险增加。

老年抑郁是相对儿童、中青年来说,这个年龄段发生抑郁和老人身体衰弱、大脑功能衰退、身患多种慢性疾病有密切关系,还可能和老年痴呆有一定关联。

现在抑郁症发病率到底有多高?

国际上认为一般人群中抑郁症比例在9%-15%,中国的患病率略低,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模式改变,患病率有所上升。

抑郁症有哪些治疗方法?“话疗”有效不?

对于抑郁症,很多人认为既然是心病,陪他多聊聊、散散心应该会有好处。

可是遗憾的是,心理疏导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帮助是有限的。那些有明确生活事件诱因、病情程度较轻,或者出于康复期的患者,心理咨询疏导效果较好,但对于诱因不明、程度较重的患者,单纯靠心理疏导不能解决问题。

现在临床更倾向于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包括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后者就是使用抗抑郁药。

许多人对于药物治疗怀有恐惧,可你觉得高血压患者应该吃降压药、糖尿病患者应该吃降糖药吗?作为一种疾病,抑郁症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同样也是合情合理的。

抑郁症和自杀到底有多远?

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而在抑郁症患者中,自杀的风险也是不同的。比如你能想到,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高危险期,不是在他病情最重的时候,反而是他病情逐渐开始康复的时候吗?

这是因为抑郁症有一个特点,叫做“动力丧失”,换句话说就是做什么都没力气,提不起精神,这其中也包括自杀。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时候,可能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也无力自杀。

相反,当抑郁症患者进入康复期,体力上开始恢复,可是情绪并没有完全得到改善,仍旧可能出现冲动的自杀行为。更糟糕的是,此时许多家属觉得患者病情好转,松了口气,看管也不到位,悲剧就在此时发生了。

另外,抑郁同时伴有严重焦虑的患者,比单纯抑郁的患者自杀风险更高;比起下午和晚上,清晨是自杀的高风险期;有严重躯体疾病、慢性病,有自杀家族史的患者,也都是自杀的高危险人群。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