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心理IN词:高薪贫困症 是什么意思

来源:网络

■ 高薪贫困症名词解释

高薪贫困症是都市白领群体特有的焦虑症之一。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它可以理解为白领薪水高,但因为各种过高的债务和生活成本,常有收入不抵支出的“相对贫困”,及由此带来的紧张焦虑感;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部分职场人拥有较高的收入,但职业价值感不足,职业规划不清晰,内心诉求未得到满足,因而产生的职业心理焦虑。

■ 导读:

职场白领受困“高薪贫困症”

“高薪贫困症”典型特征

“高薪贫困症”主要类型

专家:“贫困”是缺乏职业认同感的表现

如何应对“高薪贫困症”?

心理专家点评:高薪贫困症

■ 职场白领受困“高薪贫困症”

“这个月的薪水怎么又花完了?”虽然有高薪高职,月入轻松过万,但依然无法满足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消费欲望,曾经,这样一群白领被称为“高薪贫困族”。如今,职场又现另类“高薪贫困症”,虽然在外人看来收入不菲,但心中却有很多忐忑,不仅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感,更时不时有“如果我不做这份工作,我还能做什么?”的焦虑。据向阳职业规划咨询中心的统计显示,近三成前往咨询的客户都或多或少患上了这样的“高薪贫困症”。

■ “高薪贫困症”典型特征

1、自我诉求较高

会患高薪贫困症的人往往都有很高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诉求。起初,他们并不知道工作上的成就感不单单靠金钱来满足,一段时间后,单一、偏颇的价值观将他们带入了迷惘:工作无趣,成就感越来越低,工作动力越来越小,感觉自己就是一台机器,他们总是心想“我这个工作真没劲,谁都可以做,到底什么工作才会比较有价值呢?”,类似这样的问题萦绕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问题是自我价值没有找到可实现的平台。

2、安于稳定缺乏进步

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工作岗位往往无法长期为你提供学习和挑战的机会。如果你每天都在不停的重复同一个工作流程,基本就等于是原地踏步,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只不过很多人为了安稳而无动于衷。能力有限的人,对未知领域望而却步,对于建立新目标就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样很难在工作上打开局面,随着时间流逝价值感就逐渐减小。

3、价值观不稳定

当自己不确定什么样的工作才能让自己有满足感时,必定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左右摇摆不定。看着别人的成功,自己羡慕不已,以为这就是好的,就盲目的去追求,但很快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又立即失魂落魄,打回原型。在工作上,表现出的就无定性,浮躁,盲目跟风,喜欢反复折腾,工作经验并没有在某一方向上正向积累。

■ “高薪贫困症”主要类型

第一类:高薪水高消费——高收入满足不了高消费

“这个月我又只剩下一千元了。”在广告公司做创意策划的Sunny无奈地笑笑,有时候连她自己都很困惑,“薪水也不少,怎么这么不经花?”3年前,Sunny从名校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工作,凭借出色的能力两次跳槽“涨身价”,如今每个月的薪资是15000元,再加上一些项目提成和年底双薪,年收入颇为可观,与同龄人相比,Sunny堪称“高薪人士”。

顶着“高薪”的光环,Sunny却觉得自己相当“赤贫”,每个月虽不至于“月光”,却也能在月中前就把裤兜里的钱都掏光。“其实我也没买什么。”她一脸无辜地列举最近的开销,“同学结婚送礼金、上个礼拜趁打折买了点衣服鞋子、托人从香港带了个包……”在Sunny眼里,自己并非花钱“大手大脚”的购物狂,无奈想买的东西太多,不知不觉信用卡就透支了。

Sunny坦言,她的高消费和工作特性与环境有关,同事们都打扮得光鲜亮丽,对品牌的追求也比其他人更高。“有一次我老板就对我说,这个包背了那么久不要再背了,去买一个最新款,哎。”

“我们这行人际交往比较重要,平时和同事出去喝酒吃饭挺频繁的,这笔开支不少。”除了将自己“扮靓”,Sunny还有很多“想省也省不了的”开销,“别的同事都去,难道你不去吗?”Sunny到手的钱虽多,花出去的更是不少。“只能不断透支信用卡,有时候甚至要问家里借钱。”

事实上,如Sunny这般的“高薪贫困症”着实不少。收入个个过万,日子却过得越发拮据,很多女白领在网上甚至上网发帖求救,希望大家帮她缓解购物欲。有专家指出,高薪白领往往产生生活和就业的困惑,容易导致精神空虚,盲目追求虚荣消费,而消除隐患关键是进行理智、健康消费,适度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类:高薪水 低成就感——高薪水给予不了安全感

收支不平衡尚且好办,无非开源节流,但如今,不少白领却受困于另类“高薪贫困症”,物质很丰富,精神很贫瘠。由于缺乏对工作的认同感,再加上对未来的焦虑,时不时冒出“如果跳槽,我还能做什么”的困惑。

坐在豪华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陆家嘴的风光,在外人眼里,顶着外资银行主管头衔,有房有车,拿着几十万年薪的Vivan无疑名利双收的“金领”,是标准的“白骨精”。然而,这一切在Vivan看来都不值一提,每每谈起自己的工作,Vivan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骗子”。

“别看名片上这个经理那个主管的印的好看,说到底就是一个靠嘴皮子过日子的销售员。在眼下这种市场环境下,你说银行里什么产品是赚钱的,估计也只有鬼知道,但指标总是要完成的,提成总是要拿的,所以客户总是要忽悠的。”Vivan带着嘲讽的口气告诉记者,“我们在银行做销售,基本就是个骗子,无非是我们骗人不用负法律责任而已。”

今年36岁的Vivan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银行系统工作,从国有银行,到股份制银行,再到外资银行,就事业发展轨迹而言无疑是一步步在往高处走,而伴随着职位的变化,工资收入也在稳步攀升。但对这一切,Vivan并不以为然,用她的话说“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骗而已”。“在经历了一次次跳槽后,我发现,银行看重的根本不是你的个人能力,或者说他更看重的是你背后的客户资源,也就是你能带来多少客户,能够拉进多少存款。”

Vivan坦言,在这个物化的社会,无论是给谁打工,老板眼中只有利润最大化,“根本无所谓你有没有专业的背景,也不在乎你到底懂多少,只要记住你就是一个销售,能卖掉产品就是优秀”。

不可讳言,能坐到今天这样一个位置,Vivan绝对是一个优秀的“销售”,但对于到手的这一切,Vi-van却直言,“没有认同感,更没有幸福感”。据Vivan透露,在2007年、2008年股市“超牛”的那段时期,她一天光接待来买基金的客户就不下二三十个,一个月的业绩提成就能拿到近十万,但随着股市的一落千丈,客户账户里的钱也在不断蒸发。为此,Vivan直言,“做这行真的毫无发展前景,背地里还不知道给多少人骂了。现在对我来说工作就是看在钱的面子上,根本不涉及自身价值问题。”

第三类:正常薪水也焦虑——职场人各有各的“纠结”

记者调查发现,对工作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焦虑其实是职场人的“通病”,即使没有一份客观的薪水,又或者从事着外人看来体面的工作,职场白领们一样会有“我要不要继续这份工作”的“纠结”。

在一家大型通讯企业工作的Shirley一直徘徊在“要不要跳槽”的选择中。两年前毕业后,她拿到了这个让不少人艳羡的Offer,稳定的工作,优渥的福利,同学们都笑言“可以一辈子干到老”。然而,现实却让Shirley颇为“纠结”,经过初步的安排,Shirley被分配到行政科室工作,每天要做的事很多,却每样都很琐碎。

“会议记录,整理不同部门的总结报告,做PPT,说白了就是文案工作加打杂。”学生时代就不擅长写作的Shirley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日日与文字打交道,“太痛苦了,每句话都要憋很久。”让她最痛苦的并非“码字”,而是看不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上升空间。“部门里全是比我年长一点的女性,怎么升职也轮不到我。”Shirley苦笑道,“而且我每天就做这些打杂的事,连跳槽的本钱都没。”

在Shirley看来,这份工作看似清闲,实则“忙碌得不知所谓”,日复一日,毫无价值提升的空间。每每想要跳槽,却被父母拦下,“国企的工作多稳定!”Shirley坦言,看看身边的朋友,工作就像围城,各有各的烦恼,“有些太辛苦,有些竞争过于激烈,仔细想想,我这份工作性价比还算可以,所以挺纠结的。”

然而,Shirley最终还是决定离开。“我已经面试了一家网络公司,希望换个能帮助自己成长的环境。”

■ 专家解读:“贫困”是缺乏职业认同感的表现

“物质欲望满足之后,人们会对精神有更高的需求。”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的职业咨询师王红琳接触过不少“高薪贫困症”,他们大多很年轻,在三十而立之前就拥有一份可观的薪水,月收入在万元到数万元不等,但高薪却并未带来内心的满足,相反却带来了很多焦虑,“我其实没有什么能力,我还能做什么?”

王红琳告诉记者,对所从事的职业本身缺乏认同感是大部分高薪贫困人士的症结所在。“他们中的不少人是做销售的,或者做证券经理,开淘宝店,尽管收入不少,但觉得自己其实只会‘忽悠’别人,一旦换工作或者换行业,立刻‘一无是处’。”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在王红琳看来,很多为自身价值焦虑的职场中人也正是因为想要自我实现而不得才会产生困惑。“很多人从根本上不认同自己的工作,或者看不到任何发展空间,但是又受制于一份不错的薪水,所以觉得痛苦。”

王红琳分析道,事实上,对职业的焦虑感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并非高薪人士的特例,但对薪资较为微薄的职场人而言,跳槽与换行业的成本较低,决定不那么艰难。对于受困于“高薪贫困症”的职场白领,王红琳建议他们先对自我做一个评估,“性格是什么样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现在能够储备什么样的能力,向往的行业是什么等等”,既不要妄自菲薄,也必须认清自己是否合适去感兴趣的行业发展。“转型需要一定的准备期,认清自己合适的道路很重要。”

■ 如何应对“高薪贫困症”?

1、寻找自己的兴趣

乔布斯最有名的一句工作箴言,就是鼓励个人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此事是值得为之花一辈子的时间去探索并追寻的;在《哈佛职业生涯设计》一书中,开篇同样谈到“寻找自己的兴趣”这个内容。兴趣不仅是你工作持久的动力源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你的价值观,这些都是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指标。要寻找自己的兴趣,第一,深刻的自我认知;第二,在工作实践,不断自我反思,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而这两点,并不是盲目的探索和尝试,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如果自己对此把握不大,不妨先找职业规划师咨询。

2、重新进行职业规划

知道了自己的兴趣所在,那么就要评估自己身边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并知道如何用此改变现状。那么就是要做好职业规划,让自己看到新的希望和方向,你才有放下“过去”,走出樊笼的可能。新的职业定位、新的职业切入点、新的发展通道和新的行动方案都将涵盖在你的最新职业规划中。完备、科学、可行性高的方案是让你摘掉“金手铐”的关键。

3、不断提升技能经营好职业兴趣

也许这一次的转变对你来说就是一个大转型,新的工作内容对你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那么在你“感兴趣”之余,提升相应的工作能力就十分必要。把兴趣转化为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 心理专家点评:高薪贫困症

专家:李凌,高级心理咨询师,心灵导师,身心健康导师,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特邀嘉宾,CCTV《心理访谈》和《家庭》心理专家,广东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白云区青联委员,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特邀嘉宾,广东省劳教局心理顾问专家,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十余年,擅长成瘾心理辅导与治疗,静心训练,生命教育,婚姻亲子家庭辅导与治疗。

有人月薪上万,却仍觉得工资总数不够花;有人拥有一份人人称羡的工资,却依然感觉内心空虚寂寞。这是一种病态的现象,我们称高薪贫困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在现实层面说,这是由于这类人群的消费过高,导致费用透支;而对于心理层面而言则是因为这类人群长期生活在压力、竞争之中,以致心力交瘁,对工作、生活产生一种茫然无措的感觉。

高薪人士要想保持满意的人生,需要一些基本的修养、修行和修为。古人是10项修炼: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酒花。对于高薪人士,要量力和爱好而定,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三项以上,足以培养我们的情操,颐养我们的心性,放松和健康我们的身心。既有运动的,也有安静的,既有听的,也有品的。不一定非要舞剑,也可以爬爬山;不一定非要喝酒抽烟,可以品品茶,品品酒;不一定非要喝咖啡泡吧,也可以写写诗词,唱唱歌曲,听听音乐会。从身体和心理上都得到充实,让自身保持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状态。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