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心理IN词:城市拥堵综合征

来源:网络

■ 城市拥堵综合征名词解释

“城市拥挤综合征”,是指城市里一幢紧挨一幢的住宅楼,拥挤的市场、商店,人们天天都生活在你碰我撞之中,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刺激都市人们的视觉神经,随之给心理甚至生理上带来影响。有人将其归结为“城市拥挤综合症”。

在都市里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容易受到城市人多、车多、楼多、噪音多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容易感到疲劳感,从而引发心悸、胸闷等病状。心理专家分析,“拥挤综合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高度神经紧张和心情焦虑而引起的心理失衡。举个生活中常有的现象,上下班高峰时候坐公共汽车,由于车厢拥挤,大家一方面要防小偷,另一方面还要防自己被别人摸到或碰到,常为一丁点小事便吵架。而这正是由拥挤造成的人们大脑皮层调节功能紊乱,使当事人出现暂时性心理障碍,而产生异常兴奋感。“拥挤综合征”很容易引发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心理失常。

■ 导语

城市拥堵综合征症状表现

城市拥堵综合征原因分析

心理专家:给生活一个舒适空间

心理专家:到城市以外放松自己

如何预防“城市拥堵综合征”?

专家解读“城市拥堵综合征”

■ 城市拥堵综合征表现

看到人多的环境就心慌、烦躁。看到摩肩接踵的样子就感到累、烦。因为,在拥挤状态中,人们相互接触、干扰,肌肉会异常紧张,极易引起精神疲劳,导致内脏功能失调,使人头昏眼花、食欲减退、肌肉发僵、关节不适、心率加快等。统计显示,都市人的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都高于乡村居民。

■ 城市拥堵综合征原因分析

首先,从社会致病因素来说,拥挤造成的环境污染、噪音和交通不畅等,使得疾病容易传播,头脑容易发胀,性情容易急躁,也容易造成疲劳、心悸、胸闷,甚至呼吸不畅之感。其次,从心理致病因素来说,长期处在拥挤环境下生活的人们,由于高度的紧张与焦虑不安,容易导致心理状态失衡。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为什么有人在拥挤的车上火气大,常为一点小事而争吵,甚至动手动脚。

其实,这正是由于拥挤使人们大脑皮层调节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心理障碍,易产生异常兴奋感的结果,若有不慎便一触即发。

再其次,从生物致病因素来说,拥挤情况下既可因人多而杂,空气中混杂各种细菌与病毒;又可因人的热量积累而不易发散,造成环境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与病毒活力增强,这样细菌与病毒便容易侵入人体,造成疾病传播或流行。

■ 心理专家:给生活一个舒适空间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人的社交需要一个距离,生活需要一个私密空间。但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这种距离和空间被无情地压缩,甚至被剥夺了。走到哪里都是人和噪音;各种广告、信息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地铁里、商场中,拥挤的窘况使人丧失了相对安全的心理环境,压力接踵而来――这种感觉,可能每一个挤在门口急着等下车、在大街上打电话却找不到安静地方的人都能体会。

拥挤的城市,还打乱了我们原本按部就班的节奏。想着几点到哪里,可是拥堵的车辆就是要拖后腿;想到商场买点什么,可人山人海的盛况让你完全没了兴致;想在街心花园看书,无奈周围噪音太大、行人太多。

人在分心的情况下,效率会大大降低;在环境刺激过度的情况下,状态会被打乱,很难完成预定的目标。他说,成年人的行为目的性很强,也因此最怕被环境过度影响,一旦目标被环境“挫败”,压力就会产生。几岁的小孩,人再多他也不会嫌烦,因为没有目标,一切都觉得新鲜。

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顺畅的生活环境,烦躁与压力自然找上门来。再加上现代人本来工作、生活压力就大,愈发加重了面对拥挤环境时的心理反弹。这种“拥挤城市”的现象在中国比较突出。因为城市往往人口密度比较大、生活条件相对窘迫,很容易让人产生不适的感觉。在欧洲的很多城市,平时街上都没几个人,自然心情愉快。

■ 心理专家:到城市以外放松自己

城市太过拥挤,我们该怎么办? 心理专家指出,城市积累了财富与物质,还聚集着人气,这也是我们选择它的主要原因。但是,人的心理是需要多方面影响的,比如开阔的视野、安静的环境、悠闲的节奏,这些对人的心理具有积极影响,但是,目前的大部分城市并不能提供这些元素。

有研究显示,城市里的工程师与农民相比,后者的心理更为健康,自我感觉更好,这很能说明问题。因此,暂时抛开在某些方面不利于人“健康成长”的城市环境,适当地到外面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是不错的选择,还能给程式化的心情充电。

很多专家在谈到如何面对“城市拥挤综合征”时都建议,要学会“闹中取静”,调适自己的心态,学会避开那些人多嘈杂的区域和时段。

■ 如何预防“城市拥堵综合征”?

心理学家认为都市居民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凑热闹,使自己的活动尽量错开拥挤的高峰期,如上下班、节假日等,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孕妇及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更应控制自己的活动次数,减少不必要的街头活动;同时,都市人还需学会“闹中取静”,在紧张中学会放松、并经常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同时,在饮食上进行调理,多吃些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以增强体质,这也是防止拥挤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专家解读“城市拥堵综合征”

专家:苗丽华,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主任医师,精神科门诊部主任,从事精神心理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对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脑器质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

随着国家城市化和人们生活富裕的进程,人们都会感到,现在是人多、车多、楼多、噪音多。你是不是为经常塞车、楼房林立,道路拥挤和震耳欲聋的高分贝音响而心情烦躁?我们生活空间真的变得狭窄、乱了。社会生活中,由于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变革迅速,本来已经很紧张了的神经系统由此又增加了更多的刺激和压力。长此以来,就容易造成人的内分泌失调、心悸、胸闷,甚至引发或加重高血压、神经衰弱以及其他身心疾病。这就是城市拥堵综合征的表现与危害。

在清楚认识城市拥堵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后,应该如何有效防治这种综合征呢?

第一,“避实就虚”,寻找放松清静的空间。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节假日和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积极主动地到野外、山林、公园那些人群、车辆、商家相对较少的地方活动,有意减少到人多喧嚣的场所和环境或错开人员车辆集中的高峰期去活动。

第二,练习放松,科学宣泄紧张的情形。如煤炭抽出时间练习深呼吸、静坐、冥想等放松活动,也可以坚持文体活动,从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减轻紧张。

第三,“静中取闹”,培养和投入与身边的情趣活动。身居拥堵的环境,我们可以参与身边让我们有情趣的各种活动,如:轻松交谈、赏花、观鱼等等,学会欣赏与专注,由此分散由拥堵与喧嚣带来的烦扰感觉,在一定的程度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减少心理的刺激和压力。

第四,理解、接受,调整内心体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要“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城市拥堵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要理解这种现象,提示自己:“接受它,没关系,能承受!”这样心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舒缓。给自己一点心理暗示:城市的拥堵就当是对自己急躁的测试与锻炼,是享受慢节奏生活的机会;熙攘的人群则是现场的时装展示与表情识别……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