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心理in词:数学焦虑症 是什么意思

来源:网络

数学焦虑症名词解释:

“数学焦虑症”指的是害怕、担心和逃避数学的一种心理状态,是特殊情境刺激焦虑症(stimulus- and situation-specific anxiety)中的一种。和其他类型的焦虑症状类似,数学焦虑症也是一种生理疾病。

有些学生遭遇数学问题时,会高度紧张,表现出焦虑情绪,因为他们的脑功能和(面对数学问题)时相对平静的同学并不一样。专家表示“数学焦虑症”会减少大脑原本就有限的工作容量,而这正是解决数学难题所需要的资源。

数学焦虑对孩子乃至成人的作用仍然不明。但它可能对学校的分类教育以及学生将来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

最新研究:

数学焦虑症对孩子们的影响还不受人重视,但它确实存在,而且是一种相当特定的刺激。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有些学生遭遇数学问题便表现出焦虑情绪,这是一种生理上的结果,和其它类型的焦虑症症状类似。

研究将50位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是数学焦虑较低组和较高组。

然后,研究者在这两组孩子做数学题期间,对他们的脑部进行了扫描。

他们发现对数学焦虑程度较高的孩子做起题来更慢,也更难以解开题目。

“那些说自己对数学感到焦虑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中,与诸如恐惧之类的否定情绪相关的区域更为活跃,在小脑扁桃体中尤其如此,”斯坦福大学教授维诺德-梅侬(Vinod Menon)说,“我们也发现,在这些孩子的通常与解决数学问题相关的脑域,脑内活动减弱了。”

据《健康印象》(Health Imaging)报道,有数学焦虑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中与工作记忆以及数字推理有关的区域比较不活跃。

案例分享:

在有“数学王国”之称的印度,也有不少孩子谈数学色变。

新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瑞图站在学校大门口,和同学叽叽喳喳地说笑着。她在等父亲开车来接她回家。她本来一脸灿烂的笑容,但当被问起对数学课的感受时,她像是被蛇咬了一下,倒吸一口冷气,然后哆哆嗦嗦地说:“我最害怕数学课了!”她说话时,一脸的紧张和痛苦。她旁边的几个同学也都和她有同感,对数学有着一种深深的恐惧。

像瑞图这样谈数学色变的印度学生并不少。新德里一名心理医生说,每到考试前一段时间,他的诊所每天都是人满为患,来者多是学生,他们大都患有“数学焦虑症”。

据当地媒体报道,数学已成为不少印度学生最感头痛的一门课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数学成绩不佳而精神崩溃,甚至走向自杀之路。

很多学生对数学反感,主要是因为学校教育的评价体系有问题。印度的中学教育太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把数学成绩看成是衡量一个人智商和未来发展前途的最基本因素。德里大学教育系专门研究中学教育的拉姆教授认为,这是不符合人性的,人的兴趣和能力是有选择性的,不能只以数学一门功课“论英雄”。他主张降低数学课在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比重,把数学课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数学焦虑症有哪些影响?

心理学中的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且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而数学焦虑可以认为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病态的恐惧症。

由于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压力,以及在学校中不甚恰当的学习方法,许多人在学习数学,特别是在做数学题时变得异常紧张,总要想方设法逃避数学问题。于是便产生了一批害怕数学却又不得不学数学的人,他们常常处于极端矛盾的心理状态下,因此患上了数学焦虑症,也正是“数学焦虑”的存在,阻碍了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其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数学焦虑直接阻碍了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 数学认知是个体解决数学问题时潜在的心理加工过程以及有关数学知识的心理表征。国外有研究表明,数学焦虑对数学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解题的正确率,低数学焦虑被试仅用253毫秒解决进位加法问题,而高数学焦虑被试却要用753毫秒。低数学焦虑组的解题速度几乎比高数学焦虑组被试快2倍。高焦虑被试的解题速度有时会与低焦虑被试的解题速度一样快,但会以大幅度降低解题正确率为代价。

2、数学焦虑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知识记忆效率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学习和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数学焦虑者会过多关注自己的强制思想、担忧和负面认知等焦虑反应,分散对当前任务的注意力。有研究表明,随着数学焦虑程序的增加,学生的记忆容量减小,反应时间长,正确率低。

3、数学焦虑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压抑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焦虑者对于自己的数学能力无法做合适的评价,多数将原因归结为“脑袋不灵活、死板”,因而丧失对数学的信心,更加谈不上在数学上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培养兴趣应对“数学焦虑症”

孩子们并不是天生对数学反感,如在幼儿园的时候,绝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欢计算。后来数学让人生厌,问题不在数学本身,而在教数学的人,教学手段简单化是导致学生厌学数学的根本原因。

数学本来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形象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集体“攻关”,组织学生到市场进行行情调研,运用多媒体手段揭示数学的奥秘,将考试成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笔试,一部分是实践,等等。

专家支招:激发学习动力

数学焦虑是一个不易解决的严重问题。一般而言,高度焦虑的学生不仅自己对数学采取了逃避的策略,还会影响班级其他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低度焦虑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动力。

帮助学生克服数学焦虑,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讲授数学时用自己对数学的态度去感染熏陶学生;合理的调控学生竞争的“度”,不要让过强的竞争淹没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努力应适时的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教给学生阅读数学书籍的方法;挖掘数学史料使数学具有人情味等等。

1、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可以有很多的措施,比如:帮助学生设立一个明确且适当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充分调动和利用认知的好奇心。

2、关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些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所在,但力不从心之感往往会使他们对学习望而生畏、焦虑不安。所以在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时,自我效能感就成了一个关键因素。

3、引导学生对成就行为科学的归因 学生数学学习成就的归因可以引导为:努力不够、方法不当、解题策略不完善等等。使得学生学会积极地归因,提高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克服习得无助感。

4、注重数学学习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数学学习意志对数学认知活动起支配和调节作用,从内在提供克服数学焦虑的动力。

考前如何进行自我调整,远离数学焦虑症?

从认知入手,消除对考试的不必要顾虑,通过谈话、回忆、分析,寻找致病的根源,过去的考试成绩一般都较好,考前也无畏惧心理,虽然数学成绩较差,是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对数学应加强平时的复习和练习,对成绩的期望值不要过高,退一步讲,万一没考好也不必惧怕。

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节神经功能的紊乱,有助于睡眠的改善,同时要有意识放松情绪,在考前不要人为的增加紧张。

分析自己个性中的优点与缺点,通过心理测查,进一步了解自己在个性特征的强项和弱项,有意识地克服敏感多疑,顾虑重重、情绪不稳定等弱点,培养和训练豁达大度的个性。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