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心理IN词:软瘾 是什么意思

来源:网络

■软瘾名词解释

软瘾,即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它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新名词。

不管你是迷失在网络空间、过度消费、或者看电视时间太久、八卦、咬指甲、成天做白日梦、总是拖延或运动过度,你都很有可能是染上了“软瘾”。它们表面上看似乎让你暂时获得了满足或减轻了压力,实际上却被榨取了更多的精力、财力或者其他,事后或许会有些后悔,但当时却难以摆脱。

正如心理学家所描述的,“这些习惯好像没什么危害,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地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久而久之,“软瘾”也会渐渐吞噬着我们的健康。譬如网络软瘾,其心理症状可能表现为戒断不能、渴望更多的上网时间,忽略家人朋友、不上网时情绪低落、敏感易怒,生理上则表现出眼睛疲劳、睡眠不足以及腕管综合症。

■导读

为何会产生软瘾?或源于现实压力

“软瘾”不等于爱好要正确判断

如何战胜“软瘾”?

■为何会产生软瘾?或源于现实压力

你是否常会觉得手机在响,或一旦发现忘带手机就感觉好像没穿衣服?你是否总不自觉的打开购物页面,哪怕什么都不缺,也要机械性地反复浏览?你是否会频繁地查邮箱、刷微博,长时间泡在网上、跟人聊天到很晚……这都是“软瘾”的表现。

它可以是某些活动、情绪或存在方式,也可以是某种逃避心理或者可食用、可消耗的事物。当我们做某件事过了头,违背了这件事初衷的时候,我们就是患上了“软瘾”。而每种“软瘾”的背后,其实都有原因。

通常来说,软瘾源于现实的压力。网购只是让你在虚拟世界一时获得了内心满足,你却在现实中不由自主地逃避着压力。“过度网购”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反复强化的过程。而表面上,刷微博压力是减轻了,但实际上,刷完微博躺在床上后,浑身的疲惫和之前抛在脑后的所有烦心事,就又接踵而至,涌上心头。一个人的身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让人在“明知故犯”的情况下,一边享受这快感,一边无法自拔。

心理专家表示,事实上,软瘾只是一种自我强迫现象,但并不是强迫症。患上软瘾症的人通常在遇到事情时,习惯性地拖延时间,总是要等到无法再拖下去时才去做。他们都盼望着自己能够自动自发地去做事,坐着等待那个“更好的机会”出现。其实,这就是软瘾患者的一般想法,他们等着那一天的到来,一切时机都成熟,他们会精神抖擞地去做该做的事情。但事实却是,这一天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软瘾”不等于爱好要正确判断

当然,看看电视、逛逛商场、吃点零食、玩会儿游戏、刷刷微博等,这些正常的爱好或行为都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从事这些事情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并且也不需要花太多代价,即使对某个事情有特殊的喜爱或者偏好,也无可厚非,只要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大于危害,就不算软瘾。

显然,软瘾和爱好是不可能混淆的。心理专家解释说,如果活动中你感觉到愉快、有活力,那你可能是在学习、在成长,或者在清除不良情绪,在调整自我,这是爱好或激情的体现。而一旦某个行为习惯给正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头晕脑胀还无法控制自己停下来,那就是有问题的迹象了。

因而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有软瘾,一个重要的依据是看这件事给当事人带来的利益是否大于危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不算软瘾。

■如何战胜“软瘾”?

戒除软瘾要经常自我反省。

下一次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或很冲动的奔向商场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是不是过度了?这有没有干扰自己的生活?出现了什么事情,是什么激发了这种沉溺的行为,进而搞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

下定决心去改正,但不要直接剥夺内心的需求。

当你烦躁的时候、想要轻松一下的时候,不要总是上网搜寻八卦、灌水或打游戏,选择一些其他活动来替代想要摆脱的软瘾,比如练习一会儿瑜伽、去户外走走。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带来良好感觉、让自己恢复能量的活动。

急于求成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妨逐渐地减少软瘾行为。

心理专家建议适量减少上网时间,比如定一个闹钟,规定自己每次上网不超过30分钟,那么闹钟一响就立即关机,然后出去散步或约朋友小聚,总之远离电脑。

如果你在拖延或回避困难,不妨制定更加清晰的规划。

任务过于宏大容易增长人的倦怠心理,拖延和回避的倾向也越大;任务越具体、可操作性越强越能有效执行。比如,看一本书,规定一个具体的数字,比如10页,那就在看完10页之前不要放下书去尝试其他东西。

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的行为方式。

每个人都需要休息、放松。也许你喜欢先沉溺于某些事情中,积攒够了能力,蓄势待发,那么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行为方式,不要因为拖延而自责或否定自我。

建立与亲人、朋友之间的密切联系。

如果在与他人的沟通中给予并感受更多的关心和爱,让生活充满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软瘾的吸引力自然就微弱了。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