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趣味心理学:交谈时眼睛应该放在哪?

来源:网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在交谈的时候,眼睛可以传达出信息。关于在交谈时到底应该把眼神聚焦到哪里这个模糊动力学问题,本来纯属个人风格,相当“多元化”。但是在众多关于社交指导的书籍中,却被进一步提升到礼仪的高度,成为一道只有“有限解”甚至“唯一解”的方程式。

如果两人面对面交谈30分钟,对方看你的时间如果少于10分钟,那一定是“不把你放在眼里”;如果注视你的时间在10到20分钟,则说明对方对你是友好的。

而当注视时间超过了20分钟这个临界值,问题又变得复杂起来,表示对方对你极为重视,但也不排除“敌视”的可能性。这就对我们脑内的生物钟功能提出了高标准,要求精确到分钟级,一旦不慎,就有“化友为敌”的危险。

而对于眼睛该注视对方身体的哪个部位的地理学考据,该书又悉心解释说,按照注视点放在对方身体的不同部位,可将谈话框定在“公务型”、“关注型”、“社交型”、“亲密型”等不同层次。令人不禁为高度散光的同志暗暗担忧。而后看到的另一项建议则更令我陷入困惑:德国某人际交往专家认为,交谈中眼光最正确的轨迹是:首先看着对方的眼睛,随后把视线缓慢移到嘴部,过一段时间后再返回到眼部。我只想知道,一旦视线游走幅度过大,不慎越过了嘴,落下了颈,会不会有轻浮之嫌。

不过,对相当多人而言,把眼光锁定在对方身上有限的部位,不仅面临礼仪上的难题,更有来自生理上的障碍。实际上人在面对面交谈时,时常无法如礼仪专家所愿,将目光关切而持久地放置在对方面积有限的脸孔上。一篇发表在2005年11月的《记忆与认知》杂志的一篇论文称,人们在某些谈话场合,会不自觉地目光飘走,或者“微闭双眼,抬头望天空”,甚至“把脸转到一边”。

这种“眼神游走强迫症”据说有多元素的成因。苏格兰心理学家费尔普斯表示,“目光相接”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表征“亲密”关系的信号。当心理上并不是很亲密的人陷入不可避免的面对面“亲密式”交谈,大脑就会自发控制你的目光,以减少这场谈话的“亲密指数”。还有实验表明,谈话者在空间上越是“亲密无间”,眼睛注视对方的时间将随之减少,构成一个平衡。

然而,费尔普斯及其他研究者的证据说明,这种“注视回避”行为更有来自认知科学上的解释。原因是人脸充满了大量的复杂信息,如果在谈话时盯着对方,就会凭空占用一定的大脑资源,这样,大脑就会迟钝。假设将爱因斯坦的“美女与热火炉”问题做小小的变换,答案也许会两样:跟美女解释相对论,与对着火炉解释相对论,前者要更困难一些。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