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拖延症是什么?

来源:网络

1991年,George Arthu rAkerlof 发表了一篇论文,叫《拖延与顺从》。其中提到他自己有一次拖延了八个月,才把一箱早该寄出的衣物送去邮局。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关于“拖延”的研究,开始进入各种学家的视野。

十年之后,2001年,这个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记者圈子里面流传一个说法,说如果你忽然看见谁今天在微博上异常活跃,晒晒TA的花花草草猫猫狗狗,东家长李家短,跟TA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TA都要跟着去嚷嚷两句,那八成是TA的截稿日期要到了:这是垂死挣扎的各种表现。

George Akerlof当然不是因为拖延才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记者们也并非在交稿前一刻变得无比八卦而完成那些即时的稿件。可重要的是,从天才到普通人,拖延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

和抑郁症、强迫症(等)不同,至今心理学的临床诊断里面,尚未出现过“拖延症”这个词语。尽管“拖延”似乎在“吞噬”着我们的耐心、精力甚至体力,但它还远不能被称为一种疾病。

所以别担心:)。

那,各路学家研究了这二十多年,有很多相关的理论,所谓“战拖”的方法一一在江湖上出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皮尔斯·斯蒂尔教授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拖延公式”:

U=EV/ID

战拖=信心*价值/冲动*回报延迟

我列出这个公式来,没有更深刻的意思,只是想让你们觉得“哇晒,牛X”。我真正想说的是,是否拖延,其实本质上来讲,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价,和你的获得之间,你做一个选择。

人做选择依循两个原则:或者是追求快乐,或者是逃避痛苦。所以你上无聊高数课会迟到,但是你跟女朋友约会就不迟到;老板在办公室你就不会迟到,老板出差你就昨天晚上忘了订闹铃。对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对于你事关重大的事情,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你也在所不辞。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拖延成性”。相信我,你都是有选择地在去拖延。

而更有趣的是,拖延也确实会带来价值。

一、

在表面上看来,拖延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做正事,我们赏花摸狗吃薯条刷微博,创造一切和它不相关的事情。可是其实你并非什么都没有做。你的潜意识一直在处理相关信息。你一边享受“偷来”的愉悦,一面不断地为自己尚未做的事情感到焦虑。这个过程里面你甚至还会收集和“做正事”有关的一切信息。你收集一根一根稻草,放在骆驼背上,等着drive你去行动的最后一根。

二、

当然,有的时候一件事情拖着拖着,我们就干脆不做了。这其实也是拖延本身所给你传递的价值:你能够通过它,来区别事情的重要性:辨别哪些事情对你是真正重要的,哪些其实无足轻重。有些事情的代价,你愿意承担。有些事情你越拖越捉急,尽管情形糟糕,你还是会爆发去努力去做。

三、

我还很欠抽地想说,拖延还能带来创造力!

很神奇。很多人说,常常拖了一周没有写稿,却在deadline前的两个小时,哇晒,灵感爆棚。广告圈里面也有句话说,牛X的创意,都在最后一秒出现的。(@点名时间何峰 也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最大的限制,往往带来最大的创意《远离庙堂-限制和创意的关系》。

我常常觉得,有的时候我们是自动选择了“拖延”这样一个工作方式,以来激活自己的创造力。你的肾上腺激素在deadline之前加速分泌,你调用你全部的资源,赶在deadline之前拼命做完。

我无数次信誓旦旦说,哇晒,如果我当初不是这么拖延,如果我更早一些准备,我一定能做的更好,你看现在这个草草的结果,并非我的实力。我的经验是,忘了这个话吧:)你其实已经尽了你所有的努力,你耗费了大量精力在逃避和焦虑上面,亦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截止前一刻行动力爆棚。无论怎样,是你自己选择,要现在的结果。

四、

借用 @璇儿 在一次工作坊上说的话:其实人最舒服的,是在怎样的状态之下,就接纳怎样的状态;而最糟糕的,则是在拖延的时候,憧憬忙碌的状态,在忙碌的时候,去悔恨当初(注3)。

所以,面对这个人性的、可爱的,会带来些焦虑感,亦可能带来灵感的的“拖延”,不要捉急,请去享受它:)。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