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5种情绪给你幸福感

来源:网络

乐观能护心

一项汇集了200多项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表明:与性格不乐观的人相比,生性乐观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只有前者的一半。最近一项研究还发现,在社交圈,经常使用“坚强”、“信仰”、“克服”等代表正面情绪词汇的人,心脏病的死亡风险会降低。乐观的人最重要的特征是,不会把生命中的一件坏事泛化成全部,不会因儿媳妇的一句“菜太咸”引申为她对我不满,不会因为老板的一句批评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乐观的人不是不会悲观,而是会积极调整,不让自己长时间沉浸在悲观中。

事实上,我自己也是一个偶尔悲观的人,却一直在努力学习如何勇敢乐观地生活。多年的历练让我相信,幸福的能力是可以学习的,痛苦也可以修炼出智慧和从容。结合我自己的经验看,建议大家从以下几方面学习乐观:第一,接受。乐观和悲观是解释和看待世界的两种不同风格,首先要接受自己相对悲观的事实,并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毕竟改变好比给我们的大脑通路重新“布线”,需要时间;第二,用心观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哪怕处于心灵低谷,也要相信美好的事情随时发生;第三,采用“反事实”的思维方式训练。举个我的例子,有次我在外旅游,打算回北京的那个下午,接到物业电话说楼下投诉我家漏水。我的第一个念头是:“真倒霉”,但接着马上意识到:“还好我马上要回去了,要是旅游第一天那不更倒霉”。此外,多和乐观的人相处,学习他们看问题的方式。

助人为乐改善脑神经

同情和关心他人可以提高迷走神经功能。它是脑神经中最长且分布最广的一对神经,支配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大多数器官,以及心脏的感觉、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美国的积极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发现,仅6周的慈爱冥想训练,就可以对迷走神经产生积极影响,使情绪得到提升,身体机能得到改善,血压更平稳,罹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会降低。

在充斥着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的快节奏社会,很多人生活在不满或不安当中,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利他行为变得越来越稀缺。事实上,利他行为,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它会让你更有力量,带给你存在感和意义感;会让你觉得自己更幸运;能带来更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当你遇到困难时也会有更多人向你伸出援手。帮助别人的方式有很多,给新来的同事一个微笑,听别人说他想说的话,给别人讲笑话等都可以。

勇敢提升免疫力

来场探险旅行、突破自己做件从未做过的事情,都是我们人生中难得的幸福经历。研究发现,勇气能给人带来积极正面的情绪,提高免疫力,减少抑郁等。

想要勇敢,就要克服恐惧和怯懦。首先,跟恐惧讲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能与内心的恐惧和怯懦讲和,不是说我没有了恐惧,而是恐惧本身不再是我关注的焦点,我摆脱了它,不再受它的绑架,这样一来,反而能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其次,弥补不足。恐惧往往是因为我们对事情没有把握,存在能力欠缺、经验不足或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因此要不断深入反思,把自己的短板补上去;再次,“切割”复杂任务。我们可以把复杂的事情转变成一个个小任务;最后,用“万一成功”的好处激励自己。比如有些老年人不好意思交新朋友,就可以想想如果交友成功,以后的生活又多了一个玩伴,一份乐趣。

感恩可降压助眠

研究发现,经常表达感恩之情的人,心理压力更小,愉悦度更高,睡眠也更好。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感恩练习,是向我们最熟悉的人表达爱和感谢。我们对他们的付出习以为常,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种感恩最不好意思表达,但又最有必要。在等车、下班路上给对方发个感恩的信息,给对方一个惊喜,相信一定会收到热烈回应。从细节入手也是感恩的关键,用心去体会大自然花草盛开与凋谢的美丽,用心感知别人为你所做的点滴,哪怕是一句安慰,一个举手之劳。

此外,经常变换感恩的内容和形式,也会让我们更能坚持下去,比如除了用日记写下发生的好事外,也可以通过朋友圈分享美好,这能获得更多的回应,将你的感恩放大。

善待自己不抑郁

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善待自己的人对身心健康有更强的预防意识,更不容易抑郁,也更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异常会积极就医,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生活的忙碌和艰辛,让很多人觉得没有时间善待自己。但幸福不能活在等待中,不能说等我儿子结婚了,我才能幸福;等子女回家了,我才能开心。善待自己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爱惜身体。我们习惯把自己的身体当成工具,却不注重保养它,但身体不好,幸福度会大大降低;二是多点“我时间”。这源自国外非常有名的一个词“Me Time”。建议大家改变看电视、玩游戏等被动休息方式,转而采用散步、冥想、听音乐、阅读、画画等主动休息的方式,被动休息容易让你更空虚,而主动休息则有更强的参与感,会觉得更有意义;第三,对“更好的自己”抱有期待。我们要相信自己能配得上更好的生活,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而不是陷入“生活太苦”的悲叹中;第四,享受过程。做事过于看重成败,被忽略的不只是路边的风景,还有人生的体会,也容易让自己身心俱疲。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