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抑郁症 不只是精神障碍

来源:网络

世界卫生组织于今年7月14日发布的《2014年精神卫生地图集》显示,全世界每10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精神障碍。全世界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可能面临精神健康的困扰;而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中,约四分之三的患者得不到任何治疗。

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之一。世卫组织的研究也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年患病率约为11%。抑郁症的疾病负担已经位列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第四位,预计2020年其疾病负担仅次于冠心病,位居全球疾病总负担第二位。

为传递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知识,普及科学、正确的精神疾病治疗及康复理念,由健康报社、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共同主办、灵北公司支持的“精神卫生科普教育行动”近日在京启动。据悉,首批来自全国的24位精神学科医生成为此次科普行动的特聘专家。

抑郁症:侵害全身各系统的疾病

过去,人们常常把抑郁症说成是“心灵感冒”,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在会议中谈到: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抑郁症不是单纯的情绪病,而是全身各系统的疾病。是全身各系统都开始停摆或者是出现了问题,心脏、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都出了问题,患者或许会出现躯体不适、食欲不好、睡眠不好、胸闷、气短等症状,并有非常严重的疲劳感,对这样的症状我们需要做更精细的区分。”

抑郁症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也非常大。于欣教授说:“我们评价疾病负担不但是疾病可能造成的对寿命的减少,可能会造成过早地死亡;最重要是残疾,抑郁症造成的残疾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抑郁症很容易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或者无法完成工作和社会功能。”此外,患者看病、住院对于财力、人力、物力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治疗难点:患者往往不自知 专业医疗资源少

近年来,随着政府、媒体及各方的大力宣传及相关项目的开展,抑郁症等常见精神疾病的认知情况在中国有了逐步好转,但是“患者不自知,医生也难识别”的现状还很不容乐观。

“抑郁症患者中,只有10%的人寻求帮助,其中一半到医院看病,这其中又只有2%~3%到精神科就诊,其他都认为自己患的是躯体疾病。”教授说,精神科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只有大约10%是首次就医,即承认自己得了抑郁症,需要精神科帮助。其他都是多次在综合医院各科就诊,病情迁延不愈,最后转诊来到精神科。

与数量庞大的患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仅有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专科医疗资源短时间内无法迅速增加,已成为目前公共卫生建设面临的严峻问题。在临床中,接触抑郁症患者第一关的往往是社区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医生,但是由于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高,导致患者经常被漏诊。而抑郁症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导致抑郁症慢性化,或者发展成为较难治性病症,严重者还会出现明显的功能残疾,甚至自杀行为。

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误区还体现在用药方面,认为即使患病,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控制抑郁症,而不需要寻求专业医生及药物治疗。很多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担心吃药成瘾或人会变傻,对药物有恐惧心理。于欣教授表示:“抗抑郁药物绝不会成瘾,一些抑郁症患者出现脑部功能衰退,并不是药物引起的,是疾病本身对大脑造成的损害。抑郁症不能拖延、回避治疗,拖延时间越长,造成的损害越大,经过合理治疗,抑郁症是能够痊愈的。”

童年经历影响心理健康 贫困是致病高危因素

对于造成抑郁症的原因,于欣教授认为,很多病根可能起源于童年。“如果童年期间受到虐待或者父母的忽视,都可能会对其一生的心理状况造成影响。我们发现在出生到一岁的时候母亲的密切的呵护,包括皮肤的亲密接触、眼睛的对视,母乳的喂养等对孩子产生安全感建立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出生到一岁的时候没有母亲在身边的照顾,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他们将来长大以后罹患抑郁症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很多。”此外,如果童年时期是由父母之外的人来带养,这些孩子将很可能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就是一个极为令人担忧的群体。

此外,国际上有研究显示,抑郁症的高危人群是女性;然而于欣教授提出:在中国,农村人口更加高危。“因为抑郁症往往侵害的是社会经济水平等差的人,并不是说时尚人士才得时髦的抑郁症,而是碰到突发事件没有更多能力应对的群体。”

麻省理工大学曾做过一个帮助改善贫困状况的项目,资助如埃塞俄比亚、孟加拉此类贫困地区,除资金帮助外还教授他们工作及生活技能,评估结果显示,在贫困状况得以改善之后,他们的精神卫生状况也有了显著提升,包括安全感、焦虑度以及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因此,改善贫困同样可以促进精神健康、改善抑郁情绪。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