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孩子老习惯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来源:网络

我女儿今年6岁,总爱拿别人的东西,说教劝导都无效。眼看她一天天长大,我真的不希望将来发生什么更严重的后果。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李子勋回复:

对6岁的孩子来说,成人世界的可怕就是充满了定义与概念。有些致命的概念:小时偷针,大时偷金;3岁看大,7岁看老;谎言让鼻子变长等,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涂炭。成人用谎言去制止孩子撒谎,通过“惩罚撒谎”让自己感觉自己诚实、正直。其实,成人的世界才充满谎言,也充满偷窃,只是会自己合理化。

6岁孩子的内心没有规则,缺少现实感,他/她知道不该拿别人的东西,但他/她可以用幻想的方式认为手里的东西是自己的,对一个东西爱不释手,很自然就带回家。父母要做的是立即取消他/她把玩这东西的权利,还要他/她付出一些成本,比如如何偷偷放回去,而不被人发现。孩子重复几次无效劳动,就对拿别人的东西索然无趣。要教会孩子不拿别人的东西,前提在于教导孩子珍惜爱护自己的东西。爱惜东西的孩子很少会拿别人的,因为他/她找不到自己的东西很着急,就会理解别人丢东西的心情。聪明的父母会把“拿”别人东西看成一种帮助孩子建立规则的机会,让孩子在错误中获益。

跟孩子讲道理不如从小在家里贯彻一种规则,比如这是爸爸的,这是妈妈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动。当然,前提是孩子的东西父母也不要随心所欲地处理,要听孩子的决定,或让孩子自己管理。

有时,父母明知惩罚是错的,还是依然如故,结果让孩子“偷”的行为恶性循环。原则上,我不支持让孩子公开去认错,道歉。这样的结果可能会让孩子处在一种无法控制的复杂情景里,“偷”的意识被环境反复强化。父母内心如果存在一种对“偷”的文化禁忌,会无意识夸大孩子行为的严重性;处理父母对“偷”的内心焦虑,是心理医生必须要做的事。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