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心灵的“安全空间”

来源:网络

小时候淘气闯祸后,孩子们钻进床底下,任妈妈拿着鞭子装模作样地“恐吓”,就是不出来,结果一不小心在这个安全的避难所睡得很香甜。其实,这种“避难所”是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只不过场地和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当遇到外界的冲击,比如感情失败、压力、竞争、焦虑、职业倦怠时,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寻找一个“安全空间”做暂时的“避难所”,让自己的心灵有一种安全感,网络、酒吧、咖啡厅、健身房、瑜伽馆、海边、体育场的看台等等,都可以成为“安全空间”。

离婚4年的林君专职在家写作,她的“安全空间”就是酒吧,在她情绪低落的时候,就常常跑到西湖边的酒吧坐上一晚,用酒吧震耳的音乐和红男绿女消除自己的孤寂感。

白领amy则选择在下班后到健身房出一身汗,在瑜伽房做个全身心的运动。她说:“在健身房,我觉得世界很安静,心态变得积极,身体和心理的耐受力都在不断加强。”

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记忆里,同样可以挖掘出令人舒心的空间,让我们随时随地重温久违的安全感。静下心来,想象在童年时,有没有哪个地方让自己感到特别安全的?当自己想到某个地方时,觉得很舒心、很放松。或许你从小家里管束过严,“小时候家附近的一片开满野花的草地”都会让你感到片刻的轻松。

无论你的“安全空间”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不要深陷其中,在得到慰藉之后,就要及时走出来,与现实多沟通。越是难过、情绪低落、压力难以排解的时候,越不能让自己在情绪中陷得太深,多约朋友聚会,多与人交流聊天,出去郊游,积极面对现实,这才是真正的“安全”。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