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花季少女为何会自残

来源:网络

她是一个看上去很文静的女孩子,通过预约登记本,我了解到她的名字叫晓文,是一名高二的学生。她低着头坐在我的对面,开始的时候很拘谨,我微笑着对她说:“是不是对老师有些顾忌呢?”她抬起头,眼里有一些泪花,哽咽着说:“不是,是我有一些见不得人的事。”然后她掀起她的衣袖让我看,我顿时惊呆了,她的胳膊上满是伤痕,伤痕分明是割上去的,有旧伤,也有新伤,密密麻麻的。“这……”我示意她说下去。她便开始讲起了她这么多年来压抑在心里的苦楚:

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本来童年在我的记忆里是非常快乐的,他们都那么喜欢我,基本上什么愿望都能帮我去实现。当时我们的家境并不是很好,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有一个小朋友买了一个很好看的玩具,我叫嚷着要我父母去给我买, 可是那个玩具太贵了, 我父亲当时对我说:“ 过两天再买好吗?” 我没有同意,整天又哭又闹,最后父母终于妥协了。总之,似乎整个家庭都在围着我转,当时有一种很幸福很满足的感觉,虽然有的时候也会看到父母无奈的眼神。

但是似乎好景不长, 等我上了初中, 父母便对我有了很多限制, 比如什么时间该睡觉,什么时间该起床,什么时间该学习……整天对我唠唠叨叨,烦得我不得了,于是我就和他们顶嘴,父母因为我和他们吵也感到十分气愤。

有一次,父亲竟然动手打了我,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我当时似乎一下子绝望了,感到自己没有再在这个家里呆下去的必要了。我把正拿在手中的一本书朝父亲的脸上撇去,然后撒腿就跑出了家门。我边哭边在大街上走着,街上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可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来问一问,我当时就想:为什么现在的父母对我这么不好?为什么现在的人都这么冷淡?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关心我?我越想越伤心,越想越失望,不知什么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左胳膊已经被自己的右手指抠出了一道血印。但是当时却没有感觉到一丝的疼痛,却产生了一种快感,似乎这样很舒服。

后来父母找到了我,但是从那以后,我的性格变了很多,我不再喜欢和别人交往,每天都很忧郁,心里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但是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块大石头究竟是什么,我自己也不清楚,也许是希望能有人理解吧?这样,我变得越来越孤独,同学们也发现了我的变化,竟然还有人给我起了个外号,叫我“独行女侠”,我当时那个气,但有什么办法,每个人都那么想。

回到家,父母只问我学习,我越想越气,在学习的时候,拿起桌上的小刀就在自己的腕上划了下去,看着一道血迹出来了,我竟然笑了,而且笑出了眼泪。我知道自己的心在流泪,在呐喊:“这个世界怎么能这样对我?” 从那次起, 我便一有心不顺的时候,就用刀割自己的手腕,仿佛只有这么做,才能发泄我的怨恨,我的不满。

前天我又和父母吵架了,因为他们发现我的成绩直线下降,说我不争气,说什么离高考一年多,时间也不长了,怎么还不知道努力呢?我当时气极败坏地说:“你们就只知道我的成绩,难道除了成绩以外,就不能谈点别的吗?你们不配做我的父母!”父母当时愣在了那里,不知所措,我哭着跑进了自己的房间。又开始用刀划自己的手腕,当时父母在外面一个劲地敲门,我也没有给开,他们急了,也不知怎么弄的,把门打开了,发现我的胳膊在流血,他们吓坏了,父亲抱起我就往外跑,到了医院医生简单包扎了一下,然后就回来了。昨天我一天都没来上课,父亲给我请假说我病了,昨天在家看了我一天。我想:我才不会死,我只是觉得那样做感觉很好。可是现在我的心情却感觉变得更沉重了,特烦!今天在班里已经根本听不进去课了。

当她说完这些时,长出了一口气,似乎轻松了许多。然后看着我,说:“老师,我知道我不正常,心理有毛病,所以我才来找你,希望你能帮帮我!”

我对她说,我一定能帮她,并告诉她,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叫成长,因为有了问题就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自己才会长大。所以,她并不是不正常,只是因为一些原因,导致了现在这个问题。我告诉她回去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她产生了现在这个行为,我提示她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考虑。

其实听完她的经历,我已经基本上弄清楚她之所以有自伤行为,是因为父母小时候对她的溺爱,使她产生了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而当她进入初中之后,她的这种心理没有得到满足,父母从关心她的生活转向了关心她的学习。而且, 她已逐渐进入了心理断乳期,急需父母对她的心理需要给予极大的关注, 可是事实上,父母的行为恰恰背离了她的愿望,使得她越来越感到不受重视。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己也无法肯定和悦纳自己,这种心理上的失衡无处发泄,但又急于发泄,这样,她唯一能找到的对象就是她自己,每次自伤都使她得到暂时的缓解,但是过后又重新回到失衡状态,甚至比先前更严重。这样恶性循环,应该说不及时解决,对其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天,她如约而至,我和她共同分析了产生现在这种行为的原因,使她明白了客观上产生这种行为的必然性,以及现在存在这种倾向的同学的普遍性,使她接受了自己,并减轻了对自己的消极认识。当然同时我也告诉她这样做的后果会影响自己的顺利成长,增强了她解决问题的动机和信心。我告诉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能真正帮助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不要指望其他人会从根本上帮你解决,而且每次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其实会有更好的方法去选择,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不至于伤害自己还无济于事。另外平时多参加一些课余活动,多看一些课外书,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心胸变得开阔,这样,就不会感到压抑,所谓的烦恼也就不称其为烦恼了。然后我给她设计了一个方案,即每天让她记录下自己的心态变化,对消极的认知加以反驳。比如“今天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关注自己”,而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则反驳“一个人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关注,因为我也没关注每一个人啊”。

后来,我通过她的老师联系到了她的父母,开始的时候他们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认为她已经得到了所有应该得到的照顾。我从晓文的心理需要入手,谈了一些该如何尊重和满足她的需要,他们认可并接受了我的建议。同时我也和她的班主任进行了一下沟通,希望他能侧面鼓励班级同学多关心一下晓文。

晓文真的按照我说的去做了,当然后来也出现了几次自伤行为,不过次数越来越少了,每次她来咨询的时候都拿出她曾记过的反驳自己的不良认知的内容。因为父母和同学对她的态度也逐渐改变了,她的情绪越来越好了。

大约经过半年的时间,她完全摆脱了自伤行为。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