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推断校园暴力祸起家庭暴力

来源:网络

伴随着校园不断有伤害事件的发生,校园暴力正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1999年3月,北京一所私立中学的16岁学生张某被同校学生董某踢碎睾丸,不堪羞辱,自杀身亡;2000年1月,西安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少女侮辱少女案,女学生张某被同班女生李某等扒光衣服,惨遭蹂躏数小时。王加绵指出,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暴力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

剖析众多的校园暴力案例,王加绵一针见血地指出,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家庭暴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显性的,即棍棒式的强制;另一种是隐性的,即温柔的强制。它们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此时如果再遭遇父母离异、家庭战争、极度贫困等负面刺激,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害群之马其实是不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也是需要诊治的心理障碍患者。

学校对于校园暴力有无法推脱的责任。这绝不仅仅是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当前的教育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王加绵认为,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应试教育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就用暴力来报复老师和同学,以这种特殊方式来获取老师的关注与同学的承认。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真正做到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成才点。

在校园暴力的滋生过程中,社会不良影响扮演了帮凶角色。王加绵说,从打打杀杀的电视动画片到黑社会称王称霸的电视镜头,从纪实文学的杂志到追求轰动性新闻的报纸,都曾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留下不良纪录,为他们的模仿提供了鲜活的榜样。发生在中小学生身边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更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直接诱因。

制止校园暴力已迫在眉睫,仅仅依靠批评-处罚-送工读学校-进少管所的传统方法很难奏效。惟有综合治理才能对校园暴力手到病除。王加绵建议要动员社会力量办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青少年心理与生理发展的知识、科学教育的技巧等,避免孩子们的心灵从小受到压抑与伤害。

此外,还应构建市、县、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每一所学校都要建立心理咨询室,设心理辅导教师,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矫治。文化宣传及出版部门的人士也应多一份社会责任感,少一点向钱看,把社会公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底线。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