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父母离异心理受伤男孩要比女孩重

来源:网络

广州日报消息:人们通常认为,面对父母离异的事实,男孩比女孩更加坚强。然而,在心理辅导者看来情况恰恰相反。研究表明,男孩受到的伤害要比女孩深。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指出,父母离异,女孩还可以从母亲身上学会如何扮演女性的角色,而男孩则因缺少父亲的示范,受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变得缺乏阳刚之气。成年后更易成为所谓的娘娘腔。

11岁男孩害羞爱哭

记者从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获悉,就在半个多月前,一个11岁的广州男孩波仔(化名)被外婆带来接受心理辅导,由于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他竟然异常激动地冲着劝说他的外婆和妈妈喊让我去(军训)我就死给你们看。外婆很担心:这孩子平时和女孩子一样乖,怎么这次不听话?

这番话却让儿童心理专家戚元丽博士听出了蹊跷。原来,波仔8岁时父母离异,父亲根本不来看他,他和外婆、妈妈生活在一起,彼此感情很好,喜欢跟着她们,走路时还要拉着妈妈的手。尽管波仔长得个头高高、白白胖胖,但性格、行为具有女性倾向,此外,他的心理成熟度也明显比同龄人小了三岁。戚博士表示,造成这一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父母离异后他由母亲抚养长大,缺乏父亲的影响,因而使他产生了性别角色认同上的障碍。

角色错乱可致同性恋

广州市脑科医院郭扬波博士告诉记者,儿童三岁开始有性别意识的觉醒,儿童的性别认同既与先天素质有关,又与后天环境密不可分,会模仿自己所熟悉的性别行为特征。据戚元丽介绍,3~4岁的儿童以父母为模仿对象,如果父母缺位,就有可能出现性别角色混乱。

郭扬波指出,单亲家庭的男孩经常与母亲相处,可能培养女性心理、模仿女性行为,缺乏男性特质,甚至认同女性,厌恶男性。如果情况严重,长大后还有可能产生同性恋倾向,有的则发展为异性癖,喜欢打扮成女性。

离异家庭男性易暴力

除了产生性别角色认同障碍,来自离异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尤其是男性更容易走向暴力。国内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出现上升趋势,其中相当大比例的人出自离异单亲家庭,男性更是占了多数。

研究青少年行为和心理的学者认为,父母离异会对其心理造成严重伤害,3~5岁的儿童会变得易发怒、打人、无故责备自己的情形。5~6岁的儿童变得具有攻击性,容易发愁。7~8岁的儿童容易害怕、悲伤,期望父母和好如初。9~10岁的儿童出现失落感,拒绝成年人的帮助,变得孤独,不喜欢接触人,易愤怒,甚至仇恨父母。

如果这种心理危机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发展为心理疾病,身体健康也将出现问题,还可能诱发犯罪行为。和女生相比,男生更缺乏对家庭的归属感,当他们向朋友寻求关心和温暖时,很容易交上坏朋友而误入歧途。

如何解决

林崇德教授指出,国际上称青春期为疾风暴雨期、危机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软硬不吃、刀枪不入的阶段,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也是最大的。

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林崇德教授介绍,美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在处理离异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抚养权问题时,采取男孩原则上跟父亲一起生活,女孩则归母亲抚养,但另一方家长必须每周定期探望。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性别角色错乱问题,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