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换个角度解析何谓压力

来源:网络

◆ 什么是压力?◆

如今,压力成为职场上的流行词。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孟焱副教授说,压力有四种解释。

第一,压力是面临选择或面临改变时产生的心理冲突。比如说,我们早晨上班等公交车,眼看要迟到了公交车却迟迟不来,这时候就面临选择:继续等,可能会迟到;立即打出租车,但要额外花钱,这种左右为难的选择就会让人产生压力。再比如说,公司部门经理辞职了,作为业务骨干的你可能会竞争上岗,面临这种职位的改变,你就产生了心理压力。

第二,压力是对未知事件的悲观解释。比如说,上司让你到他办公室一趟,你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心里开始嘀咕:是不是我的哪项工作没做好,领导要批评我?莫非要炒我鱿鱼?这种忐忑不安的悲观解释,就让人很“纠结”,产生压力。

第三,压力是持续不断的精力消耗。比如说,已经连续加班两周,领导又说:“这个周末不休息,把工作干完。”这种持久战就会让人出现闷闷不乐、失眠、抑郁等,这也是一种压力。

第四,压力是面临威胁时的本能反应。比如,武松在景阳冈遇到老虎时的那一瞬间,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 如何看待压力?◆

孟焱副教授说,有压力不可怕,生活工作中处处有压力,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压力。适当的压力是良性的,可以激发人的许多潜能,能促使人去学会很多东西,可以让我们懂得去学习,向别人请教,慢慢地你就会变成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其实人的成长和发展就是不断适应压力的过程。但是,压力太大会造成心身疾病,最简单的就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严重的会导致胃溃疡、不孕不育甚至癌症等。因此,面对压力,要学会调节。

在荥阳五保供养幸福园,由于服务对象是五保老人,工作人员要经常面对世俗的目光,不少人产生了“伺候老人是低人一等的”念头。孟焱说,这也是一种压力,但这种压力不是工作本身带来的,而是来自对工作的不合理、歪曲的看法。调节压力的一个具体方法就是改变认知,正确认识工作的性质。因为工作不分等级,当你不畏惧那些社会偏见时,你就没有了压力。

◆ 小和尚顿悟的故事 ◆

有的工作人员提出,工作太枯燥,想跳槽不干了,该怎么办?孟焱副教授讲了一个故事:小和尚的顿悟。老和尚带着徒弟们坐船,由于晕船,一个小和尚一直抱怨:“这天气真糟糕,我们本来就不应该出这趟远门,更不应该来坐船。”突然一个大浪打来,小和尚掉到了海里,差点淹死。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救上船,小和尚一下抱住桅杆不撒手了:“在海里才知道船里有多安全,只要能活下去,让我在船上把胆汁吐出来我都愿意。”老和尚笑了:你顿悟了。

我们经常这样说:“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要……”与其悔不当初,不如珍惜眼前,可是,我们总在身临困境时才领悟到失去的珍贵。孟焱副教授说,不论你做的工作多么渺小,但都是不平凡的事,因为它可以改变你的生活,也影响着别人的生活。在这里工作虽然累一点、枯燥一点,但总比找不到工作的人强吧。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不尽如人意,我们总不能整天都沉湎于抱怨。写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是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残疾人,她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当我抱怨自己没有鞋子穿时,却发现有的人没有脚。”在讲座现场,员工们纷纷记下这句名言,作为工作中的自勉。

◆ 换个角度看问题 ◆

有员工提出,自己不喜欢老人怎么办?孟焱副教授说,护理工作又脏又累,而且有些老人性格孤僻,与年轻人的性格格格不入,很多年轻工作人员产生厌倦情绪。“其实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也有老去的那一天,如果那时候大家都讨厌我,我心里会怎么想?如果大家都把我当亲人,我心中又是何等温暖。”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宽容、理解,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

在讲座中,孟焱副教授摘录了一首小诗《我感恩》,与大家共勉:“一天结束时的疲劳和肌肉酸痛,那表示我有拼命工作的能力;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吃得很好;有阴影陪伴我的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各样对政府不满的抱怨,那表示我们有言论自由;有巨额的电费账单,那表示我冷气吹得很爽;过量的电子邮件,那表示有许多朋友会想到我……”有时候,化解烦恼很简单,只不过是转换一下看待问题的角度。

专家简介

孟焱: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擅长抑郁症、失眠症、各种神经官能症的诊断治疗与心理治疗。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