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管理情绪 从心理开始学会养生

来源:网络

每个人都有闹情绪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一帆风顺的,当你遭遇挫折,自然会在情绪上出现波动变化。但是,通过不同的调节作用,却能够改善你的身体状况。不是所有情绪发泄都是有害的,也不是永远平静无波的心理是健康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懂得正确调节自己的心思。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多数心理变态者都在情绪上有困扰,因此,情绪的调适与心理健康关系最为密切。

一、正常情绪的功能

在正常的情绪下,情绪反应符合下列几个条件:第一,它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该原因并为当事者本人所觉知。第二,情绪反应的强度,应和引起它的情境相称。第三,当引起情绪的因素消失之后,反应会视情况而逐渐平复。

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论是积极的(愉快的)还是消极的(不愉快的),都有助于个体的行为适应。

(一)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使得食欲旺盛,睡眠安稳,精力充沛,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

(二)愉快的情绪还能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据说英国着名化学家法拉第,在年轻时由于工作紧张,神经失调,身体虚弱,久治无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做了详细检查,没有开药方,只留下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仔细琢磨,觉得有道理。从此以后,他经常抽空去看滑稽戏、马戏和喜剧等,并在紧张的研究工作之后,到野外和海边度假,调剂生活情趣,以保持经常的心境愉快,结果活了76岁,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有人调查发现,几乎所有长寿老人平时都非常愉快,并且长期生活在一个家庭关系亲密,感情融洽,精神上没有压力的环境中。

(三)达观快乐的积极情绪还能使别人更喜欢接近自己,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杰·列文甚至认为:“会不会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对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此种说法虽不免有些夸张,但真诚的笑,确能感染别人,消除隔阂。来了陌生的客人,相视一笑,即可握手言欢;打扰伤害了别人,歉然一笑,便能得到谅解;遇到异国朋友,投之一笑,彼此的心就通了。一个面孔阴郁,从来不笑的人,很难说心理是健康的。无怪乎莎士比亚说:“如果你一天之中没有笑一笑,那你这一天就算是白活了。”

(四)焦虑、忧愁、恐惧、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只要适当(符合前边讲的三个条件),也是正常而有益的。个体在适度的焦虑情绪之下,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张力增加,思考能力亢进,反应速度加快,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人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革命者要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这说明忧愁也有好的一面。过分的恐惧,固然反常,但对一切都不知惧怕,也是不正常的。适度的惧怕,可使人们小心警觉,避免危险,预防失败。恐惧使个体进人紧张激动状态,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分泌增加,呼吸、心跳、脉搏加快加强,血压、血糖和血中含氧量升高,血液循环加快,把大量营养输向大脑和肌肉组织,血小板较平时增加很多,因之血液较易凝固,而消化器官的活动将会减低,甚至完全停止,这种应激反应的作用,使身体有较多的能量来应付当前的危险。人在发怒时也有类似反应,面对敌人的挑衅,革命战士义愤填膺,“天兵怒气冲霄汉,横扫千军如卷席”。对这种积极的怒,不但不要遏制,相反还要激发。对坏人坏事就是要敢怒、敢言、敢斗争。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一锥子扎不出血来是不好的。

二、不良情绪的危害

所谓不良情绪是指两种情形:一为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二为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二者对于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都是有害的。

(一)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

人的情绪虽然主要受皮层下中枢支配,但是当这一部分活动过强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如推理、辨别等将受到抑制,使认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及后果,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并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国外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几个大学生个别地进人实验室,该室有四个门,其中三个门是锁住的,只有一个门可以打开,实际上只要按顺序将各门试一下,便能很快找到出路。但当实验者用冷水、电击、强光、大声等强烈刺激同时加之于受试者,使之趋于紧张状态时,好几个被试者呈现慌乱现象,不知道按顺序找出路,四面乱跑,已经试过是被锁住的门,会重复地去尝试,显然是给弄糊涂了。像这一类因情绪激动而失去理智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好些学生平时成绩不错,到了考试时,由于过分紧张,成绩反而降低。有些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也常常因心情紧张而临场发挥不好。过度的精神紧张,还可能引起超限抑制,一个人吓得呆住或气得说不出话来就是这种表现。在盛怒之下引起心脏病碎发而突然死亡的事例,在临床上也时有所见。即使高兴的情绪也需要适度,“乐极生悲”并不是耸人听闻。心肌梗塞患者大笑容易发生意外,重症高血压病人过度兴奋可能诱发脑溢血。一位外国作家曾举出过许多由于高度愉快而引起死亡的例子:有一个人得知三个儿子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同时夺得金牌后突然死亡。当一位哲学家去世时,他的侄女因为在他临终床头找到了六万法郎,就快活地死掉了。《儒林外史》中屡试不第的穷书生范进,在突然听到自己中了举人的消息后,喜极发疯,患了癫狂病。

(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

另一种不利的情形是情绪的持久性反应。当人在焦虑、忧愁、悲伤、惊恐、愤怒、痛苦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是正常现象,当情绪反应终了时,生理方面又将恢复平静。通常此类变化为时短暂,没有什么不良的影响,但若情绪作用的时间延续下去,生理方面的变化也将延长。久而久之,就会通过神经机制和化学机制引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种躯体疾病。

有人用动物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A、B两只猴子的身体固定在相邻的铁架上,只让前肢自由活动,下肢均有导线相连,可由一自动控制的仪器通电给以电击。两猴面前各置一弹簧开关(放松即自动弹回),所不同者A猴面前的开关可用以切断电流,使两猴都解除痛苦,人猴面前开关虽可操弄但无效用。实验开始前,先让猴子学会操纵开关。每次实验时间为6个小时,然后休息6小时。实验中每隔20秒电击一次,在通电之前先亮灯为信号。由于A猴要时刻警觉,每隔20秒操纵一次开关(倘若疏忽,两猴会同时受到电击),因而比“坐以待击”的B猴加倍紧张。实验持续23天后A猴便不支死亡,经解剖发现其肠胃中已产生溃疡,而B猴的肠胃却安然无恙。

还有学者曾对五百多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朗,人们在经历一系列紧张事件后,各种疾病都有所增加。据医学院报告,在所有门诊病人中,属于情绪紧张而患病的占76%。这些病人因为长期陷于某种情绪状态,对那种紧张心情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往往把注意集中到身体的症状上,而不觉得它和情绪有关了。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用理智驾驭情感,而不做情感的俘虏。

合理宣泄

情绪既然是健全心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面,我们对正常的情绪就不能过多压抑,而要加以宣泄。

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须借情绪的发泄来加以释放,否则积聚起来,将有害身心。如果我们的情绪表达经常受到压抑或禁制,便易引起身心疾病。在身体上常见的有胃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在心理上常见的是。动理紧张、神经症以及精神病。

情绪上所受的抑制太多,或所受的心理压力太大,还能引起心智障碍,影响记忆、思维等心智活动的效率。如家庭或学校的气氛过于严肃,加于儿童的限制太多,或对他们的好奇心不予满足,都会导致“心智的僵固”,有碍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一个在情绪上受到过多限制的人,个性通常不够开朗,而且可能产生不合作、不合群、甚至反群和反抗权威的行为,这自然会使他在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方面大受影响。

情绪的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则可用间接发泄使情绪得到出路。

心中有了不平之事,可以向组织和领导汇报,向周围同志或亲友倾诉,并接受他人的批评,通过自己感情的充分表露与从外界得到的反馈,增加自我认识而改变不适当的行为。

与人闹了矛盾,要开诚布公地与对方交换意见,解开疙瘩,消除误会,千万不要让怒气积压在胸中。

万不得已,在至亲好友面前大哭一场,述说心中的委屈痛苦,得到安慰和同情,心里也会好过一些。痛哭本身作为纯真的感情爆发,是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释放积聚能量用于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好比洪水暴涨,水库即将决堤,打开溢洪道,便可避免一场灭顶之灾。

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消除心中郁结、宣泄情绪的好方法。

情绪应该宣泄,但宣泄必须合理。有的人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对着引起自己不快的对象大发雷霆,甚至采取违反道德和法制的攻击行动,这种直接发泄,常常引起不良后果。还有的人将不良情绪胡发乱泄,迁怒于人,找替罪羊。如:在工作中不顺心的丈夫回家拿老婆孩子出气,在爱情上受到挫折的服务员把火发在顾客身上。还有的人,不管什么事,只要不合自己的意,便发牢骚、讲怪话,以此发泄不满情绪。这些泄愤方法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影响团结,妨碍工作,因而是不可取的。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