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不要随便给自己贴标签

来源:网络

一个大学女生给我打来电话,她说她是一个同性恋患者,因为她喜欢跟自己的女朋友在一起形影不离,看到男生就拒斥并害怕;一个男青年说他有严重的抑郁症,因为长期的失眠引起了神经衰弱,久治不愈;一个家长说她的孩子有多动症,让他做作业,他却一会看电视一会打游戏;一个男生说自己有强迫症,因为他正在暗恋班上的一个女生,想看她又告诫自己不要,可一边对自己说不要偏偏一抬眼就看到了她……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痛苦讲述得详尽细致,并且希望在电话这端的我立刻给他们开出一副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来。这个时候给我很大的压力。

人们常说病急乱投医,久病成良医,这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痛苦中浸泡太久太苦,急于解脱,可惜的是,很多来访者都没有找过正规的心理医生,就擅自给自己加上了这样一顶又一顶的大帽子,让自己失去了自信。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请大家不要给自己乱贴标签。在没有得到确诊前,自己根据一些心理学书上似是而非的标准而给自己先下了一个消极的判断,往往是没有毛病也会弄出毛病来。这也算是一种标签效应吧,用心理学名词说是:皮格马里翁效应。

比如说那个女生,她个性上比较羞涩胆小,其实在内心里渴望与男生有接触,但是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同宿舍的女生成了她的一个极好的替代与过渡,这是一种很自然的青春期现象,可她却为自己扣上了一顶让人望而生畏的帽子,反而让自己在正常的男女交往中更加放不开手脚了。

那个患抑郁症的男生,他现在已经在读研究生了,他的症状更多的是由于用脑过度体质不佳而引起的,当然也有心理上的因素。但是,若如他所说,自己有十几年的抑郁症还能顺利地考上研究生,那他已经创造奇迹了。既然自己有这么强大的力量,为什么不更加自信一点呢?

又比如说那个说自己孩子有多动症的家长,他的孩子其实在看电视玩游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是很集中,而真正的多动症状患者是无论做什么都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可是这个家长将自己没什么毛病的孩子带着四处求医,吃药,让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有问题的与众不同的人,于是,其他的问题就随之出现了。

还有强迫症,其实在很多人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强迫症状来,比如出门之后怀疑自己没有锁上门,想要回去再看一看等等,但是,强迫症状是不同于强迫症的,前者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点,但后者则是应给予系统治疗的病态了。

现在,心理学名词满天飞,随便捞上一个给自己扣上似乎是很轻松的事,但是千万千万不要太率性而为哟。尤其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是什么症什么症的,因为,往往当你把自己或者别人看成是什么样的人,你或者是别人就会慢慢地变成为什么样的人。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