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职场适当焦虑是一种发展动力

来源:网络

青年白领穿行在拥挤的地铁里,发愁买不起房子;大学生害怕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甘愿接受“零工资”的试用;老人们念叨退休待遇难以兑现、看病难上加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

从心理学上说,适当的焦虑,不是坏事,还是一种发展动力。可当焦虑情绪成为普遍性、大范围、多行业的社会化情绪,就应该是一种提醒,“有尊严的发展”需要跟上。

什么是“有尊严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对尊严感进行过详细解释。“第一,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现在,每个人的焦虑都不尽相同,但社会群体的泛化焦虑,却有着某种共性和相同的根源。

比如,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引起不满。“我爸是李刚”之类的特权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某些人存在“赢者通吃”、“霸王情结”的思维,剥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公平感和公平信仰。在特权面前,人人都是弱势群体,焦虑就会油然而生。

再如,社会保障不足。“看不起病”、“养老钱不够体面”,甚至没有养老钱,仍是很多人的无奈现实。有后顾之忧,自然就想多挣钱,多干活,年纪轻轻就不得不为退休的事情考虑,增加焦虑心理。

这也焦虑,那也焦虑,最终就会带来一种身份上的焦虑,那就是在这个看似繁华的社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精神上无所依托,物质上缺乏保障,最终丧失的就是基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没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又何谈幸福?

这些年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可在“有尊严的发展” 落实方面,仍有不足。长期以来,虽然注重均衡、注重公平的科学发展观,一直是各级政府的基本指导思想,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经济建设“硬”,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软”的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应该多强化“有尊严的发展”。在注重经济发展的时候,也应增强社会管理意识、社会管理能力。通过法律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通过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是消除社会群体性焦虑的必由之路。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