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心理减压有奇招 数钱可以“镇痛”还减压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心理惊奇:数钱能镇痛减压?

第二章:心理解读:哭泣减压到底好不好

第三章:让心理减压也变成最浪漫的事!

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已随着人类逐步迈进现代社会而日益凸显出来。那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样的心理减压方式能够减轻这一压力呢!

心理惊奇:数钱能镇痛减压?

一项来自中美两国心理学者的研究证明,金钱不仅有它的货币价值,凝视或触摸金钱还可以减轻人们在生理上的疼痛和社会排斥造成的压力。

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最近,一项来自中美两国心理学者的研究证明,金钱不仅有它的货币价值,凝视或触摸金钱还可以减轻人们在生理上的疼痛和社会排斥造成的压力;反之,如果回忆花掉的钱,将增加这两种痛苦。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美国亚利桑拉大学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周欣悦参与了这项研究。

最近,《自然》在线报道了此研究。这一研究成果还将发表在着名心理学刊物《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Science》)上。我们特约了周欣悦副教授,让她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这项有趣的研究。

我们的整个研究包括了六个实验,主要想研究的内容有两个:一是金钱对社会排斥所致压力的缓解,另一个是金钱对生理疼痛的缓解。

我们想知道,人们在感受到社会排斥或生理疼痛时,是否会增加对金钱的追求?

人们在数钱或触摸钱时,是否会减轻社会排斥或生理伤害带来的疼痛?在失去金钱时,这两种疼痛是否会加剧?实验对这些问题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此前的研究已发现,社会排斥和生理疼痛在大脑中的反应都是“疼痛”。也就是说,骂你一句或打你一下,在你大脑中的反应一样,都来自大脑的同一个区域。

心理学家开发了一个名叫“Cyberball”的游戏,专门用来引发社会排斥。

被试者和另外两“人”一起玩抛球游戏。刚开始,三人互相抛球。一段时间后,另两人就不抛给被试者,他们自己却抛来抛去。

其实,另两人是虚拟的。我们要求一些被试者在游戏前写下最近的开支,另一些被试者则记录天气情况。在被虚拟人拒绝后,记录过费用支出的受试者更为痛苦。

我们还让一些被试者分两组,一组数纸,一组数钱,然后让他们都将手指放入温水,再放入热水,之后报告在热水中的疼痛感。热水的水温可引发疼痛但不会造成伤害。与数纸的一组相比,数钱的一组疼痛级别更低。这个实验已经被BBC电视台的一个科学纪录片收录,他们复制的结果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能帮我们抵御疼痛的方式有两种:社会关系和金钱,但金钱是更次要的抵御手段,是人们寻求社会关系失败后转而寻求的手段。我们发现社会关系不好的人更易于追求金钱。

总的说来,金钱和爱都同属社会资源的范畴,这些社会资源能让人们觉得安全,能够保护自我,也能够提升人们的社会地位。

金钱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爱的功能,当缺乏关爱时,人们会转而追求金钱来替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钱就万事大吉。事实上,就像任何一种替代品都有副作用一样,金钱作为爱的替代方案也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首先,金钱的效用不如爱的效用持久。人对金钱的适应性很强,金钱能够带来的愉悦感是短暂的,就如同刚进入一个有香气的屋子时,人们都会觉得很香,但时间稍微一长,嗅觉就适应了这种味道,再也闻不出香味来了。

经济学上也有一个“边际递减定律”,当你拥有了一定数量的金钱,就会需要更多的钱。

因为没有钱时,一块钱就能让人很快乐,而如果已经有了很多钱,可能1000块钱也没有这种作用。

心理学家调查过很多买彩票中了巨奖的人,发现一年之后,这些人的幸福感就变得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金钱是一种很容易被适应的刺激。根据这种理论,我推测,同样数量的钱对穷人的缓解效果可能更大,也可以说镇痛效果更大。

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信用卡或一些代币就没有这种效果,这很有意思。

其次,金钱还会导致对人际关系的追求降低。拥有金钱之后人们更不愿意下功夫去跟他人建立社会关系,这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KathleenVohs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当人们看到钱或者想到钱时,对社会关系的追求就会降低。

金钱使得人们更不愿意帮助他人,遇到困难时也更不愿意向他人求助,甚至会跟他人保持更远的距离。

另外一组心理学家在调查了15种文化中人们对各种目标的追求之后发现,对钱的追求会降低对爱的追求,反过来,对爱的追求也会降低对钱的追求。

最后,金钱还具有一些让人上瘾的特性。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金钱和某些药物类似,会让人沉溺其中,导致对金钱的追求永无休止。

心理解读:哭泣减压到底好不好

哭,是人类情绪的表达方式之一,哭泣也历来被看做减压的方式。“号哭族”就是通过哭泣来减压的。研究显示,哭泣能够缓解人们紧张、焦虑的情绪,于是很多职业女性面对压力时,会通过大哭一场来释放压力,也有人表示,边看悲情电影边哭泣后,会睡得特别香,以往的失眠症也消失了。可是,哭泣真的能够解除压力吗?这样定期的哭泣究竟好不好?

甲方观点:哭泣是现代社会很好的排毒减压方式

在人们的概念当中,哭泣是女人和孩子的专利,男人则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孩子和女人就不一样了,高兴的时候可以哭,感动的时候可以哭,生气的时候可以哭,烦恼的时候也可以哭,甚至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哭……哭泣经常被人当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其实,从心理学角度适当的哭泣对身心是非常有好处的。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威廉·弗莱对哭泣做了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月内,男人最多哭7次,而女人的流泪次数则超过30次。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哈森说,哭泣是一项人类高度进化的行为。和语言一样,只有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哭泣。研究发现,眼泪甚至可以发送自我保护的信号。它会模糊人们的视线,防止自己对别人做出攻击性行为;同时,又能显示自己的脆弱,让对方降低戒心和敌意,不会随便做出伤害行为;进一步讲,对方看到一张流着泪的脸,也会引发怜悯之情,进而不自觉地给予支持。

乙方观点:“哭泣”不是减压的最佳选择

首先,哭泣是人情绪不稳、心理脆弱的表现。

诚然,它能够暂时舒缓压力,但长此以往,心理问题难以得到真正的解决。这就像一个神经强迫症病人,总是反复不停地洗手,但他洗手的过程仅可以暂时缓解他的焦虑。其实这种发泄途径是不健康的,持续下去还会加重他的痛苦。作为一种宣泄手段,哭泣会让人感到空虚无聊、抑郁、痛苦,并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其次,用把自己关起来痛哭的方式减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友情和爱情导致的。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单身,也没有太多的朋友可供倾诉。于是,只得借助电影和书籍感动自己,通过号哭的方式来代替亲情、友情、爱情的呵护,借此自我安慰,这也是重压之下的无奈之举。最后,总是号哭会诱发人的自恋情结,长期下来,会感到更加孤独;而且,号哭所引发的自恋情结总会使人觉得自己受到委屈,总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觉得别人不了解自己,从而更不信任他人,也更孤独。

另外,通常人们哭泣后,情绪强度会降低40%,但是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能再哭,否则对身体有害。因为人的胃肠机能对情绪极为敏感,忧愁悲伤或哭泣时间过长,胃的运动减慢、胃液分泌减少,会影响人的食欲,甚至引起胃病。

心理解读:

专家表示,哭泣是宣泄压力的一种方式,可以偶尔为之。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哭泣的方式减压。一般来说,基础人格不同,应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同。通常人们哭泣后,情绪强度会降低40%,但是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能再哭,否则对身体有害。

专家认为,压力的来源有很多,压力过大可能与人际关系不良有关。如果在面对压力时,有家人、朋友、同事等良好的人际支持的话,能够有效化解压力。在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也能获得愉悦的情绪,会比较乐观地应对压力。通过哭泣减压,无可厚非,可以作为正常的情绪发泄渠道,但没必要经常用它。它不是减压的首选方式,还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可以减压。如果经常哭泣,而且情绪调整不好的话,只会越哭越伤心。

让心理减压也变成最浪漫的事!

抱着一颗“只要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自在情趣的心灵,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妙与生命的轻盈。既然说减压是一种浪漫心思,那么如何化为行动呢?我们要的是执行力,减压也是。

压力无形,但是我们排解它需要有一定空间,那就是心理“解放区”。

据说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心情郁闷的时候就喜欢坐在马桶上托腮做“思想者”,压力就很快得以排解。

卫浴室是很好的释放压力的地方,有安全感、放松、自在,是现代人的新“解放区”。

而大自然是最美的“解放区”,到大自然中去,让新鲜空气驱散心头愁云,满眼绿意,会令你心旷神怡。

时光是可以被你浪漫的想法改变的,从长短到色彩,这样就排除了它“流逝”给你的压力。

比如取下手表,忘记时间,利用洗一桶衣服的时间给爱人写一封信;或者用燃烧一支蜡烛的时间整理一周大事记;或者用听一张唱片的时间给爱人准备一份水果沙拉。

运动也可驱除压力,提高自信,改善情绪。当然,不必要去跑马拉松,必要时,在屋内跑跑跳跳,也可有收获。

美国总统小布什快乐的来源,就是坚持早晨的慢跑;俄罗斯前总统普京的减压也没有秘诀,就是柔道。

长期压抑心中的童真以适应成人世界,是会令人心力交瘁的。那么陪孩子玩玩,或看看童话,甚至奶声奶气学几句童话,都会令你轻松很多。

换句话,适当天真,或者在爱人面前撒娇,都可以让你的呼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于人类,“最后一个禁忌,不是吸毒也不是性乱,而是压力”。

结语:所以,记得给自己减压,不要为难自己,不要与高兴过不去。人间有诸多美事,但是最美的是给自己零压力,发明好心情。这是智慧,也是浪漫。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