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缓解压力六大措施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6招助你摆脱心累

第二章:缓解心理烦躁四法

第三章:林中漫步可缓解抑郁

第四章:心理学家教你 怎样更快乐

第五章:倾述有可能增加心理压力

第六章:理发可以改善坏心情

第七章:从容应对本命年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学习工作。人们都会感觉到心累和压抑。这些情绪显然不利于身体健康。那么 ,如何让自己快乐呢?怎样缓解心理压力?一下小编为您盘点的缓解心理压力方法赶紧来尝试下吧。

6招助你摆脱心累

近年不断见诸报端的英年早逝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心理疲劳。过度的心理疲劳,无异于对生命的透支。防止和解除心理疲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注意劳逸结合。

工作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轻重缓急,生活要有规律,重视积极性休息,适时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打球和步行等,以提高肌体的活力、精力和人体在应付复杂枯燥工作时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因从事的活动过于单一而产生单调、消极的心境。同时,每天尽可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这对消除疲劳有明显的效果。

第二、要培养对所从事的工作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与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相联系,对从事感兴趣的工作不易疲倦,而对从事没兴趣的工作易于疲劳。在工作中,如果发现自己对本职工作和一些科目不感兴趣,也不必紧张、忧虑而形成思想负担。应想办法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

第三、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要求。

凡事要讲究一个适度,不能对自己要求过高,根本办不到的事情不要硬拼蛮干,对自己力不能及的,就应放松压力,给自己松松绑,随便一些。

第四,要有明确目的。

无论从事什么活动,一定要确立行动的目标,这样才能不断激励自己,以取得预期的成功。

第五,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

应与人为善,和亲友、同事等处好关系。经验表明人只有生活在融洽、快乐的气氛中,才能有愉快的心境、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身,才不易产生疲劳,即使感到疲劳也容易很快消除。

第六,要磨练意志。

意志坚强的人不仅在生理疲劳时能继续顽强地生存下去,而且在心理疲劳时也能克服惰性,胜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达到确立的行动目标。因此,平时要从小事做起,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缓解心理烦躁四法

一、自身宣泄

感到需要公开内心秘密或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坦诚地讲出来,养成一种倾诉的习惯,及时将内心的痛苦向亲人或朋友们讲述,使一些莫名的烦躁趋于消失。

二、学会发笑

如果老年人遇到任何事都能想得开、不计较,常以笑容来表示自己的豁达大度,许多烦躁是很容易消除的。

三、自我表白

主要是向与自己打交道的人表白,坦率地告诉对方“我年老了,啰嗦”、“我这样的人易激动”、“我的脾气变坏了”等等,而不是诉苦。自我表白既可以提醒自己,又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烦躁的毛病,有利于争取别人的理解。

四、行为控制

最有效的行为控制是自己掐住内关穴或压眼球、拉耳垂、双手搓揉自己的太阳穴,可以刺激大脑的神经,对引起烦躁的意念发挥抑制作用。洗温水澡、旅游等行为疗法,对控制老年人的烦躁也有一定的疗效。

林中漫步可缓解抑郁

最近英国一家心理健康团体指出,如果感觉心情抑郁,不妨到附近的绿树丛中走走,以消除你的忧郁心情。目前,绿林漫步已经成为抗抑郁证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科学家对20位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志愿者进行了研究,让他们分别在乡间绿树丛中和室内购物中心散步30分钟。结果发现,林中漫步者中有71%的人感觉抑郁程度减低,更有90%的人感觉自信心增加。而在室内购物中心散步的人,他们中只有22%的人感觉压力减少,50%的人感觉更有压力,有44%的人自信减少。

专家认为,对于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到绿林中走走不但可以提升他们的精神状态,更可以为他们提供所必需的运动及新鲜空气。在发展中国家,这几年心理方面的疾病也在增加,而上述绿色疗法可说是非常经济的选择。

心理学家教你 怎样更快乐

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近日,台湾《康健》杂志收集日本心理学家的观点,帮我们总结了一些对生活有益的好习惯,选择几个尝试一下,有助于帮自己创造良好心情。

保持爱心:

日本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日野原重明多年来一直提倡用生活细节赶跑抑郁等“现代病”。其中,保持一颗爱心,对弱者施以援手,能让人永远充满活力,积极乐观。

锻炼注意力:

注意力集中的人,看起来会更加朝气蓬勃、精神饱满。因此,做事情时提醒自己,一旦开始就要全身心投入。

树立榜样:

要学习事情很多,人们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对此,可以针对最近的目标,树立一个典范,比如跟着某个朋友一起减肥,引导自己前走。

体会他人的心情:

喜悦和欢乐经过分享,快乐的程度就会扩大,所以我们要试着去感受和分享他人的心情,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心更柔软,更敏锐。

挑战新事物:

要想保持年轻、积极的心,最好对新鲜事物保持高度关心,并且试着挑战,不断给自己带来成功的喜悦。

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

办法总比困难多。日野原表示,遇到挫折时,一定要给自己正面暗示,把生活“重组”一下,就能看到美丽风景。

珍惜所有的朋友:

所有出现在你生命的人和事物,哪怕只有一面之缘,也能有利于人生。接纳他们,就有机会遇见更多美好的事物。

吃饭别吃太饱:

美食让人开心,可不要把食物当成消除烦恼的工具。在吃到太撑之前停手,会带来更加美好的回味。

对生活不要太敏感:

虽然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但也不要过于敏感,偶尔吃吃路边摊、睡个大懒觉,也会有不一样的乐趣。

和朋友一起运动:

运动是快乐的源泉,可约上朋友一起运动,不仅能督促自己,还能分享大家的快乐,化枯燥为神奇。

能走路就走路:

赶车、挤地铁,会让脑子处在难以放松的“高压状态”。如果时间允许,不妨早两站下车走一会儿,心情舒服很多。

保持适当压力:

沉重的压力必须调整,但也不能完没有压力,如果每天无所事事,最后只会让你身心疲惫、失去乐趣。

给自己设定目标:

幸福是要寻找的,当现在的生活让你不快乐时,就要想办法,不如定个目标,从明天开始改变。

逼自己做决定: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左右为难的事情,让你焦虑、着急,日野原建议,此时要逼自己做出决定,才能排除各种情绪干扰因素。

倾述有可能增加心理压力

遇到不顺心的事,很多人都希望找朋友说一说。然而,据美国“生命科学”网近日报道,一味地倾诉、吐苦水,并不能起到多少减压效果。

英国肯特大学心理学家乔基姆·施特贝尔等人即将发表在《焦虑、紧张及应对》杂志上的研究发现,遭遇一些小的失败或打击后,如果只是大吐苦水,不仅会让自己越陷越深,还有可能影响朋友们的情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布拉德·布什曼等还发现,单纯的倾诉,不仅不能帮自己解决问题,甚至还可能增加心理压力。

对此,研究者提出了三个更为有效的缓解策略:第一,换一个角度思考,让自己接受现实;第二,用幽默的方法看待挫折,最好一笑了之;第三,规划下一步计划,让自己振作起来,而不是沉浸在消极情绪中,停滞不前。

理发可以改善坏心情

遇到不顺心的事,很多人会情不自禁地想弄弄头发、换个发型。意大利心理学家建议:心情不好时去理发。

事实上,意大利心理学家莱 森斯等人发现,理发的确是调节心情的好办法,甚至有助于赶走抑郁情绪。理发时,人的头皮受到刺激,能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还可以刺激大脑中枢释放让人心情 愉悦的化学物质。此外,坐在理发椅上,会强迫你进入一种被动、安闲的状态,使心跳、呼吸都慢下来,情绪自然也就好转了。

莱森斯提醒,情绪变坏时理个发,有助于早期抑制不良情绪的发作,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在理发时头部在剪、修、洗中受到刺激,增加脑血供应,大脑中枢发生应激反应,从而可以改善心理状况。

从容应对本命年

红内衣、红腰带、红袜子……在本命年来临的时候,买几件红色饰物、做事保守些,其实没什么大碍,真正对人产生影响的是对本命年的“迷信”,也就是对于坏运气过度地担忧和焦虑,无论什么发生,都要和本命年现象联系在一起。

有的女性只要遇到不遂心的事,或者蹊跷的事,就相信是“本命”做祟。其实,“不顺”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每隔十二年,都应是人生一次重要的转折:12岁,少年的叛逆开始出现苗头,我们步入了青春期;24岁,感情、工作尚未尘埃落定,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个时候开始真正觉得世界很大自己很小;36岁,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开始遭遇瓶颈,感情上也开始为“N年之痒”闹心;48岁,孩子的青春期,自己的更年期,还为自己眼看要被主流工作抛弃焦虑,而这个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身体开始衰老,无奈、叹息……

如何顺利的度过本命年?专家建议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保持平常心。

境由心造,心理学有研究显示,一件事情你越担心,其发生概率越大。因此,不用把本命年赋予太多禁忌的含义,只当作每一个正常年份去过就好。

二是理性看待发生的问题。

如果真的在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倒霉的事情,遇到了难以应对的问题,也要避免随便和本命年牵涉到一起。这可以帮助你保持正面的心态,用理性的方式应对问题和困难。

三是把习俗当作时尚。

穿红衣戴红饰,让人一看就知道他在过本命年。我们在配合商家的商业噱头,从众于本命年“避邪”的潮流。在繁荣市场的同时,以时尚的心态来对待未知的担心,终究是一种乐观积极的表现。

总结:人们无论面对什么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总是让自己觉得压力和不快乐,要学会自己为自己知道快乐,从容应对每件事,学会为自己减压。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尝试小编为您盘点的方法哦。(文章原载于《益寿文摘》,刊号:2012年2月号,作者:陈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