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告别信息年代的恐慌 帮你找回安全感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告别信息年代的恐慌 帮你找回安全感

第二章:你患有恐惧症吗:如今全世界1/4人罹患此疾

第三章:如何走出负面恐惧情绪

生活在当今社会中,我们的信息获悉量非常的高,但同时也给许多人带来了恐惧感,比如看到电视上播的什么地方出现地震了,会担心自己遇到地震等,这些无名的恐惧感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危害,那么如何赶走恐惧心理呢?怎么样消去负面恐惧情绪?接下来请看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妙招吧。

告别信息年代的恐慌 帮你找回安全感

每天看着新闻里层出不穷的天灾人祸,有些人心里不免也产生诸多恐惧:坐在家里担心地震,走在路上担心被抢,坐在办公室害怕辐射,有个头疼脑热唯恐自己身患绝症……面对如此多的意外,我们不仅困惑,安全感究竟到哪里去了?

安全感从何而来

要弄清楚我们究竟在恐惧什么,首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安全感从何而来?

心理专家认为:安全感来源于信息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您的社会地位、社交范围决定了您拥有信息量的多少;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完全放开,拥有海量的信息变成了一种潮流。其实,天灾人祸一直都存在,只是您以前不知道,反倒“无知而无畏”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负面信息涌入您的生活,您对未知产生了恐惧。举个简单的例子,最近大家都注意到,国内牛奶的标准普遍低于国外,联想到之前的“牛奶事件”,于是有些人恐慌起来,喝了这么多年的国产牛奶,会不会已经对身体造成了伤害?

人们之所以对这样的新闻反应强烈,主要是因为过度联想和不确定性:我们看到的已经这么恐怖,是不是还有更恐怖的没有见到?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您对了解各种负面信息产生了更加强烈的需求,生怕错过了哪些自己不知道的信息,给自己带来伤害。

抛弃不应有的恐惧 轻松面对生活

生活一恐惧=轻松

心理专家认为,人们应该抛弃不应有的恐惧,轻松面对生活。当然,专家们所谓的抛弃恐惧是指抛开那些莫须有的恐惧,而不是完全放松应有的警惕。面对恐惧,我们应当拥有积极正确的心态:担心值得担心的事情,担心那些确实能钐对您造成伤害的事情。除了那些虚无缥缈的恐惧之外,这个社会还有许多重要的问题更需要我们担忧。您需要关注可能带给您麻烦的事情,真正发生在您生活中的难题,比如皮肤过敏或是家庭债务等已经可以预期的危机,而不是那些完全凭想象臆测出来的危机。

自发屏蔽负面信息

在各大论坛、微博上,总有一拨儿人不断转发、传播各种负面信息:还有一拨人热衷吃喝玩乐、穿衣打扮,世界在他们眼中分外美好。看着这样两拨人,我们时常会感到困惑。其实,把社会看得太过黑暗,或者太过美好,都不太可取。有人在微博中留言道:“在我的微博上,有一个人每天转发各种负面新闻,看得人心惊肉跳。我忍无可忍之下,阻止了他的动态。后来我了解到,他那阵子打官司输了,特别不顺。以前他境遇好的时候并没有这样。所以,他的行为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随着时间流逝,慢慢会好转。

人的心态,有正向和负向两面。正向时高兴,负向时悲伤。但是要注意,凡事不能走极端。

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负面思维的人

您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因为塑化剂不敢喝饮料、因为苏丹红不敢吃咸蛋,怀疑所有食品的安全问题;因为丢了手机、钱包,就对整个社会治安失去信心……每天都在抱怨,每天都在担忧,他(她)的生活中充满恐惧感和木安全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引发恐惧的已经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自己。所有恐惧的情绪,都是由自己的心态引发的。遇到事情就抱怨,碰到困难就觉得自己命不好,天长日久很可能演变成一种惯性的负面思维。当您习惯于用负面思维看待一切,那么同一件事情发生在您身上时所引发的负面影响就要大得多。

心理专家建议: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不妨建议他(她)找一位信得过的朋友一起相处至少3天。每当他(她)有负面情绪流露的时候,就提醒他(她),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逐步改正。情绪的变化是一条U形曲线,从负面情绪转变成正面情绪要经历一个过程,想要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

你患有恐惧症吗:如今全世界1/4人罹患此疾

所谓恐惧症是对某种物体或某种环境的一种无理性的、不适当的恐惧感。一旦面对这种物体或环境时,恐惧症患者就会产生一种极端的恐怖感。

据俄罗斯心理分析研究所教授、精神疗法医生和医学副博士亚历山大·波列耶夫所言,现今的人类越来越变得不安起来,最近10年世界上恐惧症的种类几乎是增长了3倍还多,由1996年的300种增至2006年的1030种,世界不安率也由10%提高到25%。心理学家还指出,患恐惧症的人已大大地“年轻化”,如今30岁前的年轻人还最爱得这个毛病。高智商的人也易得恐惧症。

专家建议

与你的恐惧做朋友

目前最普遍的治疗方法是脱敏,也就是一个人逐步学会在容易产生恐惧的情况下能静下心来。病人随身带上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写上2-3个和医生一同草拟的“咒语”,“胆小的人”一看那些字也就不再胆小。内心能稳住,就不会再害怕。且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害怕的东西有95%都不会发生。

俄罗斯实证心理学中心主任亚历山大·斯维雅什建议同恐惧感交朋友:

1.闭上眼睛,在体内找到恐惧的感觉(比如坐汽车出车祸惨死,患上重病,等等),想象它是什么样子。一般这恐惧的映像都很不雅,往往是一只蟾蜍、一摊血或一个什么怪物。找好自己心目中的映像。

2.从内心里对这个映像发出真诚谢意,感谢它对你的未来与安全的眷顾。在爱意作用下,你心中恐惧便会变成一种能赋予你信心与宁静的良好情绪。

3.再将全新的映像固定起来,想象自信心是个什么样子。它将是个令人赏心悦目和心旷神怡的全新形象,像一轮小太阳,像风平浪静的港湾。

4.将你所想象的自信心映像画在能经常看到的物件上,比如说笔记本。

测试

你是否患上了恐惧症?

1.经常想到亲人会有不幸?

2.有时担心会给自己或所爱的人带来伤害?

3. 经常检查灯和水龙头关好没有?

4.在人群中受到推搡觉得反感?

5.有洁癖?多次反复地刷洗衣服和家具?是否老洗手?

6.是否老是对自己和自己所干的事不满意,尽管已经努力想干好?

7.你是否总是尽量想提前离开有可能使你遭遇尴尬的境地?

8.是否能轻易做出困难的决定?

9.你是否觉得有一种做某种多余事的必要?

10.经常觉得身上衣服有些不对劲?

11.有过回家检查门窗是否锁好的情况吗?

12.老舍不得扔掉已没用的旧东西?

13.是否老在想一般都是不由自主做的事?

14. 是否有过老重复说同一句话或数一些没必要数的东西的时候?

15.睡觉前会把衣服整齐码好吗?

16. 你是否干一些不重要的事也很认真?

17. 你周围的东西是否随时都要放在同一个地方?

18. 会老做一些无足轻重的老动作吗?

测试结果:

从做出“是”的回答数的多寡看出其患上恐惧症的程度:

没到5个说明跟恐惧症沾不上边。

5-10个说明患有轻度恐惧症。

10-15个说明患有中度恐惧症。

15个以上就得注意了,有患上潜伏性神经官能症恐惧的危险。

越来越多样的恐惧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

本世纪,恐惧症种类有了明显增加。比如人们担心万一有陨星会掉下来。成年人得电脑工作恐惧症,不敢敲键盘,担心弄坏了程序。有恐惧症的人担心有一天机器人和克隆人会来操纵人类命运。科学术语恐惧症患者担心万一有弄不懂的被人当成傻瓜。工作恐惧症害怕工作干不好而被炒鱿鱼。

一些化妆品和医药公司更是火上浇油,他们把顾客弄到神经兮兮的地步。人们看过广告短片之后,容易患上微菌恐惧症,怕脱发,怕长皱纹,怕体型丑陋,怕身上有异味,怕发胖。

现在又陡生了好些恐惧症:如怕洗澡;怕上厕所;怕走路;怕享受喜悦;怕卧向一侧;怕照镜子等等。最普遍的恐惧还是下到地铁,而且最怕的还不是从别的城市来旅客,还是几乎每天都得乘坐地铁的当地人。莫斯科就有近10%的人患有这种恐惧症。

恐惧是正常的,不合逻辑恐惧则是病

亚历山大·波列耶夫认为恐惧是人的一种很正常感觉,是一种警告危险和提早防备的信号。比如说,我们往悬崖下瞅时总是心惊胆战。要是没有这些恐惧症,人类早就灭绝了。人类大脑底部有一个杏仁体的脑结构,这是个专管恐惧感和不信任感的区域,人称为大脑中的恐惧中枢。每一次只要感到危险逼近,这个区域便活跃起来,而且想制止也制止不住。

如果这种感觉不再受到约束,那一般的害怕就被赋予一种非理性的、不合逻辑的东西。比如说,害怕游行队伍中带有敌意的人群,这合乎逻辑。但如果害怕大商场里和你毫无利害关系的人群,这就是需要治疗的病态了。

如何走出负面恐惧情绪

如果形形色色的负面信息让您感受到恐惧、焦虑、愤怒、委屈、抑郁、烦躁,那么首先要恭喜您,因为这说明您心理健康、敏锐,对外界变化有着准确的反应。因此,把焦点放在消除负面情绪上是毫无意义的,情绪只是对外界的正常反应,而如何控制情绪才是一个人素质与修养的体现。在很多时候,负面情绪会使我们对外界的人或事产生消极的评价,而消极评价又会令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再次带给我们负面情绪,最终陷入不良情绪与消极评价的恶性循环。

说到底,要走出负面恐惧情绪,方法只有一个:学会情绪管理。例如,当您被冤枉感到情绪激动、愤慨的时候,可以在空房子里对着墙壁大声发泄不满,之后您会发现“痛苦感”不见了。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您摆脱消极情绪,精神上拥有真正自由的感觉。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发生的事情,但可以选择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虽然我们无法让环境完全适应自己的生活,但可以积极调整情绪来适应环境。让我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用乐观的情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总结:综上所述,拥有恐惧心理对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你还有这样的心理,赶快试试小编以上这些妙招吧,很快你就能找回安全感,健康轻松的生活了。(文章原载于《健康世界》,刊号:2012/02,作者:璐璐,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