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摆脱压力给心灵一个出口 甩掉蛋壳效应症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你有蛋壳效应症吗

第二章:心理太压抑 容易产生幻觉

第三章:工作拖拉怎么办

我们的心灵世界很神秘,但是也很脆弱。有的时候看起来伪装的不错,但是一经敲打,就会像蛋壳一样全面破碎。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下面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你有蛋壳效应症吗

人的心灵,是个神秘的世界,当它失去自信而又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时,它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像裹上一层“蛋壳”:它非常严密,足以将所有人挡在壳外;她又非常脆弱,一点儿敲打,就可能被击碎,激发出强烈的报复。这是常见的“蛋壳心理”,要消除它并不难,只要保持适度的期望水平,不要轻易的否定自己,给心灵一个“出口”,“蛋壳效应症”就会烟消云散。

蛋壳效应症是英国儿童心理学家西蒙·安妮于1965年首次提出并命名的一种生理性心理疾病,是指孩子的脆弱心理,比如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有的孩子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这就是所谓的“蛋壳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质。

而如今社会中,同样患有“蛋壳效应症”的成年人亦大有人在:2009年,某省城高校一位大学教授因单位福利分房,傍上无名而自杀;2011年8月,一名男子在深圳宝安区职业中介应聘失败要求退款时,与中介工作人员发生冲突,男子持刀捅伤中介三名工作人员,一人当场死亡,两人受伤,之后,男子割喉自杀……

由此可见,“蛋壳效应症”轻者容易使人产生消极心理,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重者使人在冲动中走极端路线,酿成不可估量的惨案。那么有没有办法化解这种“蛋壳效应症”呢?你不妨这样做:

我们要意识到挫折的存在

人生之路风雨交替,怎能终日和暖如春?在学业和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挫折,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要在心理做好准备——蛋壳有可能会随时碰碎。

要看到挫折的两面性

挫折虽然会让人产生痛苦,可另一方面它又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只看见消极的一面,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如此,挫折就会成为你成功的磨刀石。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化悲愤为力量”,从而走向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要设计适当的自我期望值

一个人如果对自身能力、兴趣爱好缺乏全面认识,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就容易产生自我怀疑,以为自己不行了,其实,很可能是自我期望值定得有些问题。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曾立志做一名主持人,大学从广播传媒系毕业后去各电视台应聘几十次,每次面试皆败北而归,一度心灰意冷。后来,他的一位老师提醒他,既然你的文笔不错,为什么不能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呢?他转换思路,前去一家杂志社应聘,一次面试即被录取,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他是那本杂志的执行主编。

心理太压抑 容易产生幻觉

老王一打开电视,就说电视里有个人一直在骂他懦弱、胆小、丢人现眼……他告诉老伴,老伴仔细听了听电视的声音,除了电视剧中人物的对白外,没有其他声音啊。老伴说:“你肯定听错了,哪半有声音?”老王还是不信,坚持说电视里面有骂他的声音,要求关掉电视。老伴关了电视,老王说:“骂我的声音没有了。”于是又打开了电视,可是电视一开,老王又说那个声音又出现了。于是,电视

被老王开了天,关了开,老伴很疑惑,老王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

第二天,老王两口子就去医院检查,身体各项检查均正常,未发现什么器质性疾病,医生建议转到精神科,精神科医生诊断为功能性幻觉。原来,老王本人性格内向,不爱说活,做事情考虑较多,退休后沉迷于下象棋,每天都与棋友下个几个小时,老伴觉得退休了自个娱乐活动也不错,就没有干涉。谁想到,老王前几天下棋,本来马上要赢了,有步棋他举棋不定,思考了很长时间,看棋的人都笑话他,他着急就下错了,结果对方反败为胜,赢了老王。老王回到家,闷闷不乐,也不愿出去下棋了,还出现了上述症状。

幻觉根据感受器官的不同可分为幻听、幻视等,而根据产生的条件分类时,则又有不同的幻觉种类,功能性幻觉就是一类。

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出现的幻觉。例如,患者在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了议论自己的声音,前者是真实存在的声音,后者是幻觉;患者在看到蓝蓝的天空的同时看到了恐怖的画面,前者是真实存在的图像,后者则是幻觉。有句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讲的是有的人看到了绳子,就觉得看到了蟒蛇,害怕得不得了。这属于功能性幻觉,因为二者不能同时出现,只能看到蛇或者绳子。这句俗语是因为人的形象思维,因为绳子的特征和蛇有些共同点,所以,当看到绳子时候,就会使被蛇咬过的人不自觉的联想到蛇。

真实存在的知觉与幻觉同时为患者感知,互不融合,当真实存在的知觉消失时,幻觉也消失不见,而当真实存在的知觉再次出现时,幻觉也再次出现。功能性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当出现类似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向专业人士求助。

工作拖拉怎么办

要改掉工作拖拉的毛病,先要分清事情的重要性。将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划分为:重要而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所谓的“重要而且紧急”,如果领导急需会议材料,与客户发生纠纷等等,遇到类似事情应立即赶去处理。所谓的“重要不紧急”,如参加继续教育,与同事保持好关系等等,只要没有紧急情况就应优先安排。

用积极的话鼓励自己

拖拉者的内心对话经常是”他们逼着我,栽不得不做”,“我无能为力”,这些想法暗示着自己是个受害者。这时,不妨改变策略,用积极的自我对活暗示白我,“问题很棘手,但我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呢?”并且用“我可以试试这种方法”代替“我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用“一个小时之后开始”代替“任务太多,肯定做不完”。

把一件复杂的事情分解成具体的步骤

比如你需要面对几百个人作一次演讲,这听起来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任务,但其实可以分成若干个步骤。你需要确定一个新颖的主题,然后列出一个提纲,接着找到一些关键的数据和事例,把它们串到一起,然后按照草稿练习、修改、最后征询会议举办者的意见等来进行,这些步骤听起来是非常可行的。

工作拖拉的人可能还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对于别人的要求来者不柜,严重耽误了自己的工作进度。第二种是过于追求完美,一定要找到最佳的办法才能交差:第三种是习惯于找各种理由,非要拖到最后一刻才熬夜加班赶进度,他们担心自己无法达到标准,害怕受到批评。

1、如果自己属于来者不拒型,就要学着拒绝别人的请求,不让额外的负担干扰你的正常工作。

2、如果自己属于追求完美型,就要边干事边与其他同事讨论或是随时随地向领导汇报进度,及时修改计划中的瑕疵。

3、如集你属于担惊受怕型,就要事先与领导沟通,争取提前几天完成,便于之后有几天时间修改调整,这样可以大大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结语:挫折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辈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只看见消极的一面,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文章原载于《心理与健康》,刊号:2012.03,作者:彦花,赛李阳,刘玉林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