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快乐也是一种心态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快乐也是一种心态

第二章:说话的艺术

第三章:驾驭您的愤怒

有的人每天都愁眉苦脸,有的人笑嘻嘻的,难道他们没有烦恼吗?其实每个人都有烦恼,最关键的就要看你怎么看待事情,你的心态,其实快乐很简单的。

快乐也是一种心态

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不少人总喜欢抱怨这抱怨那,总觉得自己整天忙忙忙碌碌,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心里却越来越不快乐,在他们看来,的的确确是一种奢侈品。要让自己快乐,真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日本知名作家多田洋七,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但是,他为人友善,待人诚恳,因此在学校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有—次,他到一个很好的朋友家里做客。他第一眼看到朋友家里的一个只有万圣节时才有的、用西瓜皮做的面具,就爱不释手。朋友见他如此喜欢,就把那西瓜皮面具送给了他。他连声感谢,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回家给外婆看。外婆看到他得意的表情,连声说:“真好看,真好看!”晚上睡觉的时候,多田舍不得把西瓜面具放在别处,于是就把它放在自己的枕边,准备等到第二天带到学校向同学们炫耀。可是,第皮面具已经不见踪影了。这时,外婆满脸笑容地让他看看玻璃盘子,原来外婆已将它腌成瓜皮丝了,正等他起来美美地用早餐昵。多田笑了,快乐的暖流涌满了他的心田。

你看,—块西瓜皮郡给多田带来了如此大的快乐,而我们呢,身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不少人却感受不到快乐呢?原因是他们把快乐的阈限提高了,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永不满足的欲望中去了,赚不完的钱,升不完的官,自然,快乐也只得和他们渐行渐远了。

感受自然之美是一种快乐

清晨起床,推开窗户,感受清新的空气迎面扑夹,心里特别舒服,这是一种快乐;冬天,温暖的阳光照着大地万物,身在其中是一种快乐:在干旱了很久之后,突然下了一场及时一种快乐…一总之,上天的恩赐带给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可以是我们快乐的源泉。

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上下班回家的路上,帮别人指一下路:朋友生病了,你安慰他要好好养病,有什么事陪你可以帮他料理,想必他定会喜出望外,对你的细心周到感激不尽;冷冷的冬日,你把自己身上约零钱掏给乞丐,想到他将不再挨饿的情景,心里必然升起不小的快乐。

取得进步是一种快乐

比如说,这次圆满完成了领导安排的任务,应该感到快乐;第一次参加歌咏比赛,虽然没有得奖,但好歹是鼓足了勇气最终登上了舞台,没有出多大的洋相;通过努力,人际关系变好了,朋友更多了,这都是值得快乐的事情。

别人心中装着你也是一种快乐

工作受挫了,好友前来安慰你;生日那天,收到许多朋友的礼物和祝福:过节的时侯,收到好多好多来自亲人和朋友的节日祝福;别人尊重你,和你打扫呼,这更是一种快乐。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别人心中装着你,你又有什么理由不把它当做是一种快乐呢?

其实,生活中处处给了你快乐的理由,降低快乐的阈限简单快乐的理由,我相信快乐的笑容定会伴你一生!

说话的艺术

中国文化含蓄内敛,许多时候说话只说半句,明明很简单的事情就是不肯说透。不仅仅样,很多词句放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不同的意思。所以,老外常常感慨学好汉语不容易,中国文字背后蕴藏的古老文化更是大有玄机。

【说话艺术之一】

宁说人懒,不说人笨

过年时,曾和亲戚家的一个侄子聊“爱情”,他在北京读研究生一年级,女友在老家读大学三年级,我问他异地恋爱会不会有危机感,他说这事没仔细想过,只是自己经常说对方胖或者笨,不晓得这算不算是一种内心上的不安全。因为他明明知道女朋友无论相貌、身材,还是智慧,都是非常不错的。

恋爱中的人常常言不由衷,明明很喜欢对方,却偏偏否认自己的感受。其实,不光是恋人,很多父母也是如此,嘴里抱怨孩子笨,其实是有点恨铁不成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醒悟,能更聪明些。

那么,您是否也对身边的人说过“笨”呢?您是否觉得这样说有些不妥?

如果一个人失败了,不管是您的家人、孩子还是朋友,哪怕是再无见面可能的陌生人,也尽量不要说他笨。如果非说不可,可以说他有点儿懒。因为笨是能力问题,懒是态度问题,性质明显不同。虽说勤能补拙,但是,相信没有几个人心甘情愿地被别人称作“拙”。“拙”即为笨,是没有能力的表现。笨是不易改变的内因,会让他人失去希望;而懒是容易改变的内因,会让人有进步的希望。

很多人会问心理医生,如何让别人更容易接纳自己,我会建议用您希望别人对待您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说话艺术之二】

陌生的“亲”

我记得网上曾经有人用“淘宝体”称谓改编交警的对话:“亲,请您出示驾驶证。亲,您本次违章扣2分罚款200元。亲……”如果交警同志进行违规处罚时真这么说话,您非得吓一跳不可。《新周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亲,你跟谁亲?》。文中讲的是如今这个“扮熟人”的社会,我们彼此之间,只是扮演着熟悉的陌生人;而真正的至亲者,多成陌路。“淘宝体”称谓——“亲”,能广泛用于淘宝网,并能从淘宝网走下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称谓,着实还是有它能广泛流传下去的道理。一个城市的生活半径越大,市民之间的熟识度就会越小,大城市更像是陌生人的社会,中国10大冷漠城市排行榜中,北上广名列其中。在这些冷漠的城市中,可能在一座楼里住上几年,隔壁邻居的名字还不清楚:和亲属同居一座城市,却因忙于工作疏于走动。于是,淘宝网上的陌生人趁机成为了您的“亲”。

亲戚,亲指族内,戚言族外。淘宝网里的“亲”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亲爱的”一词的省略语。但是无论怎样理解,在淘宝网上喊一个陌生人“亲”,会瞬间拉近双方的距离,也许有人会感到厌烦,但是至少不会因为人家喊了您一声“亲”,您会落荒而逃,或者气愤得不再光顾这家小店:有句老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客气点没什么不好,尤其称谓上更有讲究。该如何称呼同事和上司,相信很多职场中人都琢磨过,称呼得妥帖,大家都舒服;称呼得不恰当,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有人总结道,见人宁可高喊,不能低叫,小主管被称为某总也会笑嘻嘻,一般的工程师被称为某专家时也不会太过责怪。但是如果事情要反过来,就很失礼了。

小小称呼,兹事体大,不为别的,只为人的一点小小虚荣与地位,全在其中体现。

【说话艺术之三】

重复越多,分量越低

我的一位来访者,她和男友恋爱已经3年有余,最近苦恼于自己着急结婚,对方却总好像刻意回避。我问她,和对方谈过自己的想法吗?她说经常谈,一想到这事心里不痛快就会去找对方面谈,实在找不到就打手机,结果最后有几次,对方竟然连手机也不接了,直接关机。

其实,说话都需要技巧,更何况找对方谈婚姻大事呢?我建议她做好充足准备后再谈,否则更像是在发泄,想起结婚这件事或者心里不痛快了就去找对方,结果往往逞一时口舌之快,却无助于解决问题。谈话的目的不是泄一时之愤,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泄愤式的交流只会让您更加生气,对方也会越来越看轻您。

为什么有些女人说话很有份量,那是因为同样的话选对了场合。虽然话只说了一遍,但震慑力远比那些重复起没完没了的念叨要有份量。

其实,说话的艺术远不止这些,细说起来足能写本书。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会说话与说对话,做对事与选对人同样重要。

驾驭您的愤怒

工作中难免遇到让人愤愤不平的事,如果在怒气冲冲时,与老板发生冲突,和同事发生口角,或者把手机摔到地上,恐怕需要付出重大的人际关系代价。愤怒不是疾病,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是如果过度、频繁发生,则可能会导致真正的疾病。所以,克制愤怒,驾驭愤怒,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愤怒的分类

愤怒一般不会单独产生,它往往混合着其他情绪,比如伤心、悲痛、羞辱等等。很多中年人长期处在身体疲劳、压力过大的状态下,一时情绪失控,血压骤升,很容易诱发中风:有研究指出,人在暴怒时血压可升高30毫米汞柱,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控制情绪、释放怒气,尤为重要,但是另一方面,愤怒也不能压抑,隐性的愤怒有时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所以需要恰当、及时地疏泄愤怒,从而消减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有人将愤怒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

显性愤怒

包括爆发型、嘲弄型、破坏型

常常可以听到爆发型愤怒者说“混蛋”、“你给我滚”。有些人生性脾气急躁,遇到不满,怒火一触即发,不过也有些人因为长期隐忍,终于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就爆发了。爆发型愤怒的人常在事后后悔。

嘲弄型愤怒的人不爱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怒,而是拐弯抹角地说出自己的不快,比如“有你迟到的工夫,我一份报告都写出来了!”说的时候还可能面带笑容:在他们看来,直接表达愤怒是不礼貌的,也不习惯这样做。这时,嘲弄变成一种被动的攻击:但是,带有幽默感的嘲弄,有时比直接表达愤怒更具伤害性,尤其是对亲朋而言。

破坏型愤怒者往往觉得正面抗争不能赢,从而采用曲折的方法表达愤怒,我们常会听见小孩说,“你不让我玩,我就不吃饭!”他们在愤怒时认为自己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也不让别人达到目的。

隐性愤怒

包括隐忍型、自责型和习惯型

隐忍型的愤怒者即使内心再生气,表面也会风平浪静,这可能是因为从小受到隐忍的教育或受环境的潜移默化,担心发怒会失去声誉、朋友、工作、婚姻等。但是隐忍愤怒的后果是,有人会以自毁、自残的方式发泄怨气:或者为别人侵犯自己开绿灯,给别人得寸进尺的机会。

自责型愤怒的人习惯大包大揽别人的错误,“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没能及时给他帮助:”造成这种隐秘愤怒的原因,有可能是他们在幼年时自尊受过重创,他们发现对自己生气要比对别人生气容易:如果长期将愤怒藏在心里,就会对自己失望、不满,严重者还会患上忧郁症。

习惯型愤怒的症状是对一件小事大为光火。他会说,“你为什么总是借我橡皮,你不能自己买一块吗?”在这种不满背后有可能潜藏着他不敢正视或不曾意识到的怨恨、遗憾、挫败,于是遇到同样的小事,他就会习惯性地发怒。

我的情绪我做主

这几年,情绪管理一词日益流行。所谓情绪管理,就是善于调节情绪,适当排解生活中的矛盾和负面情绪,以乐观的态度,及时缓解心理紧张。

要想管理情绪,就先要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与朋友约会,若对方迟到,就不问青红皂白,冷言相向。这时应该问问自己:“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我为什么这么做?”只有先承认自己有负面情绪,才能做出恰当的处理。仅对负面情绪有所认识还不够,还要学会适当表达情绪。不恰当的表达,如指责,只能引发对方的反击,使吵架升级。这时,应该尝试恰当地提醒对方,把在等待时的担心传达给对方。最后还要学会以适宜的方式缓解情绪:如果采用错误的方式,比如暴力、飙车、自残等,只能使人暂时逃避怨气,事后反而要承受更多的痛苦。

“治怒”小方

1、研究表明,爆发式愤怒持续时间不超过12秒,如一场暴风雨,来得快去得快。在这关键的12秒里,可以尝试深呼吸,或在心中数12下,数完了,愤怒可能就消失了。平时,可以通过锻炼的方式发泄情绪,比如跑步,可以消耗多余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有助于平和情绪。

2、留意愤怒的迹象,比如攥拳、紧咬牙关、来回不停地走。在感到愤怒爆发前,在心里进行自我对话,演练表达不满的各种方式,以减少怒气,或者避免当真正看到朋友后进行尖锐的嘲弄。

3、许多人认为愤怒给人以优势,让他们具有优越感,事实恰恰相反。当人倾吐怨言时,会再次回忆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变得更加愤怒。所以,表达愤怒时,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有建设意义的语言进行反击;或者进行理性思考,考虑怎样才能以一种良好的方式应对。

4、对于自责型愤怒,可以列一张自身的优点清单,提高自信,并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对这件事情负责”,不必把无关自己的责任揽在身上;也不要沉湎于过去所受的侮辱或委屈中。

5、对于习惯型愤怒,可以写“愤怒日志”,监控使自己愤怒的因素,在生活中学习辨认,避免触发愤怒的扳机,要敢于直面内心深处真正的愤怒来源。

6、与其曲折地表达不满,如故意拖延工作或者故意迟到,不如自己争取权益,鼓足勇气和老板开诚布公地谈谈不满所在,争取老板的理解和支持。

反手训练法

犯罪学家和社会学家一直认为,人们在自控力极低时很容易施暴。然而,长期的自我控制训练可以很好地控制冲动行为。根据美国心理科学学会杂志《心理科学近期趋势》刊登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训练使用反手(不经常使用的那只手)有功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并且只需2个星期的反手训练,就能够减少冲动行为。具体操作是:“右撇子”可以练习用左手操作鼠标、泡咖啡、写字等动作,反之亦然。

结语:有些人遇到事情,常常不能够冷静,爱发火,其实这样并不利于人与人的交往。应该学会适度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文章原载于《健康博览》、《健康世界》,刊号:2012年第04期,作者:邓公明、史宇、Teresa,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