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职场人 如何听懂领导的“潜台词”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职场人 如何听懂领导的“潜台词”

第二章:解读职场的“不合群”

第三章:“能力哥”pK“关系哥”

俗话说职场入战场,想要在职场混得如鱼得水,那么听懂领导的潜台词是重要的,还要正确的看待职场的“不合群”现象!在职场中“能力哥”是否能够压得过“关系哥”呢?一起来看看吧!

职场人 如何听懂领导的“潜台词”

在职场,有些领导不喜欢直接批评一位下属,而是婉转地说一句“潜台词”。常言说:“看去识雨,见微知着”听懂领导的“潜台词”是职场中人不可或缺的技巧。

潜台词1:“不错不错”

小马很高兴自己有个态度温和的上司,每次他都会笑眯眯地评论自己的计划书:“不错不错!”初出茅庐的小马一听表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加薪的日子不远了。但很可惜,他的计划从未被上司采纳过。

两周后,小马与同组的丽丽同做一个项目。给领导做流程演示的时候,领导仍然微笑点头,连说“不错”。小马开心的表情还没来得及完全展开,就听见丽丽以很诚恳的语气说:“请多给我们一些意见吧,我们真的很需要知道这个计划存在哪些不足。”

结果,领导一连点出了几个要害,而且表示这些错误都是因为缺乏市场考察才会出现的。小马被吓出一身冷汗。

点评

在领导礼貌性的夸奖背后,可能隐藏着内容丰富的“潜台词”。“不错”背后的“潜台词”可能是“马马虎虎”,“不够理想”等。领导有时候碍于面子不直接说出真正的想法,真正的意见是需要追问过后,人家才肯恩赐于你的,让你的计划变得更好。因此,要诚恳地请领导把后半部分的话说完,往往那才是关键。

潜台词2:“你自己决定吧”

因为一个广告创意,董耀明与领导的意见出现了分歧,他试图说服固执的领导,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的理由。领导很不耐烦地挥挥手说:“好了,你自己决定吧!”

董耀明大喜过望,还以为已经说服了领导。结果等他费尽心力做好一个文案,信心满满地交差时,换来的却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

点评

董耀明不懂察言观色,没有领会领导的弦外之音,结果闹了个吃力不讨好。

当你和领导为一个问题激烈争执时,如果他轻描淡写地说“你自己决定吧”,千万不要以为他已经被你的口若悬河所征服,心甘情愿地把决定权交给了你。其实,他只是对你不能及时领会他的意图感到厌烦。领导的本意是:“你回去好好想想,想清楚了再来和我谈。”

潜台词3:“工作进展如何”

有一天,李莹正在为一个重要方案费神,领导走过来问她:“还好吗?”工作进展得怎么样?”她诉苦道:“这客户真够蠢的,艺术感不强,业务经理又耍无赖,太难伺候了。”

这次简短的谈话后,李莹发现自己不再是重要广告案团队的一员了。她请领导解释其中的原因,领导说:“抱怨让你无法专注于工作,还带着挖苦的态度对待客户,我能放心吗?”

点评

李莹显然没有听懂领导的“潜台词”,她以为领导的寒暄是想了解她真实的状况。其实,领导询问员工“还好吗”或者“工作进展得顺利吗”,他也许只是想表现友善,或者作为正式谈话前的“切入”,或者在提醒你这次的任务很重要,不能马虎,并非想听到你诉苦的话。

解读职场的“不合群”

时下,很多职场人士都旞工作压力大,做事不顺心,其实这种压力并不一定与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有直接并第,许多压力是因“不合群”导致的——他们在职场上缺乏交流和团队合作,往往是孤军奋战,所以感觉压力大。

“世故之心”不可缺

通过层层选拔考试,小李终于如愿以偿从郊县基层调到公司部上班了。部门领导很重视小李的工作,小李也是抱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态度,总是力求把工作上的事情做好。虽然参加工作了,小李依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处事风格,无论什么事都会坚持原则,不太懂得人情世故。然而,曾经让他感到的自豪的正直品格反而让小李得罪了不少同事'他感觉大家都很排斥他。渐渐地,小李不愿意和同事交朋友了,他不想和那些见风使舵的同事为伍。尽管小李很有能力,可是和群体脱离的日子让他还是有些难受,感觉工作起来力不从心,施展不开,小李真想我行我素。

问题评析:正直的人之所以不合群,往往是人与人交往中各种矛盾的积累所致,正直的人一样渴望和人交往,只是更加强调与自己相同的人之间的交流。努力做个受人喜爱的同事,并不是很难的事。

你可能才华横溢,工作一帆风顺,但绝不能因一时的成功而忘了照顾到周围人的情绪,如果你无视别人,就很难在职场立足。人情世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身处职场中约人如果不考虑这个规则,很难融入群体中。

“疏于互动”引隔阂

老王是一个有着多年电气焊经验的老员工了,领导经常要老王多带带新人,老王虽然表面上答应了,但他总是觉得带新人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更没有必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心理的引导下,同事里没人拿他当朋友,看着身边同事之间的关系都那么好,老王心中非常着急。他想有所改变,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问题评价:当别人所求于你的,往往对你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对他而言却意义重大。你满足了对方的要求,虽然会有损失或付出,但却得到了一颗感恩的心;你若对他人不理不睬,虽然自己毫发无损,却在别人的心里种下了“不满”的和子。播种感情,收获关系,一个永远不肯吃亏、不愿让步的人,即便真的得到了不少好处,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却失去了互动的乐趣,因而变得索然无味,这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遗憾。

“沉默”不是金

小刘从进部门的第一天开始,就很少跟同事聊天,也几乎不参加同事的聚会。一开始,大家每次聚会都及时通知他,但他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一次也没来过。慢慢地,大家也不去问小刘参不参加了,对他比较疏远。

工作上,小刘保持了不该有的“沉默”。有一次,领导给他布置了一个设计课题,小刘把任务领走后一直没有反馈,这样一来,领导总认为他完成工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哪知道,半个月后,小刘根本没有完成课题,也没有及时将困难和进度汇报给领导。

在工作中遇到难度大一点的课题,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是很寻常的事,小刘却因为独来独往、没有及时跟同事沟通而延误了工作。接受任何否,如果实在不能完成,及时向领导汇报也是必须的,这样领导可以在时间和进度上掌握主动权。小刘的沉默寡言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到头来影响的还是自己。

问题评析: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员工往往不善于与人合作,单打独斗不能利用别人的资源,因此,完成相同的工作,付出的努力和压力就要比其他同事大得多。职场上的“沉默”不是金,首先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因为孤独的人在情感上不容易得到别人的理解和积极支持,压力很难得到及时的缓解。回避和同事、领导的直接交流,易被司事们“边缘化”,很可能导致工作的低效。

心理学关于人格方面的研究.其中有—条就是“乐群性”,这里的“乐群”就是指乐于与人接触,融入群体。“乐群性”高,感觉到的压力就会小。人在职场,就必然要参与集体交往。对于集体来讲,一个集体总希望其成员交流顺畅、相处和谐,如果集体中存在一个“不合群”的人,则或多或少会影响其他人的心情,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氛围,当然,也影响工作开展。对于个人来讲.职场里“不合群”的人大多是由于个性特征、处世方法等因素无法融入集体,而导致自己被自己“晾在了一边”。一个人一旦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将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久而久之沦为职场中的被遗忘者.这对个人长远职业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轻松减压:五招改善不合群心理

第一招:学会关心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克服了困难,不仅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而且,由于你的关心引起了别人的积极反应,也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并增强了你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第二招:学会向别人求助。因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你的心理感受当然就会从紧张转为经松,这不仅使你懂得了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别人也会感到愉快,这就是一种情感交流。

第三招:学会一些交际技能。多掌握几种文体活动技能,如打球等,你会发现自己在许多场合都会成为受别人欢迎的人。经常找机会与别人谈谈话、聊聊天,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招: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你对自己能认识越正确,你的行为就越自然,表现也越得体,结果也就越能获得别人肯定的评价。

“能力哥”pK“关系哥”

小刘是我们公司行政部的一员干将,公司的宣传板报、通讯报道、开会记录、规章制度,所有这些,小刘是一肩挑。

每次看见小刘,他不是趴在墙头挂条幅,就是站在橱窗前贴喷绘,要么就是埋头写东西,加班对他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当公司其他部门都已经关门落锁、漆黑一片时,只见行政部的灯还亮着,小刘还在电脑前写领导的讲话稿。

传说中小刘写文章从来不思考,坐在电脑前啪啪啪,一篇文章就成了。对于这个传说,我十分不认同,因为同样酷好写作的我知道,没有一篇文童是能在没有思索、没有准备之下写好的。小刘走路或看吃饭的时候,经常眼神空洞,视若无物,别人说他都快被领导折磨疯掉了,只有我知道,他那是在思考问题,给即将出炉的文章打腹稿。

我和小刘志趣相投,虽没有多少交往,但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也称得上是挚友。他不加班的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喝喝酒,品品茶。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喝酒,小刘喝醉了,他诉说着自己的苦闷,哭得很伤心,说快坚持不住了,再这样下去自己非垮了不可。我劝他再忍忍,听说行政部主任就要调走了。他说主任对他已经有所暗示,要不然,他真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下去。我替他高兴,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提前祝贺一下”他说:“谢谢.不过事情没有确定之前,还是保守些比较好。”我说“应该这样。”

行政部主任调走了,不过,令我们意外的是,新部长并不是小刘,而是老总的亲侄子小赵。对小赵的任命是老总亲自宣布的,他还特意嘱咐小刘,说新部长初来乍到,有很多东西不懂,要小刘尽力协助。小刘强作笑脸点了点头。

可忍孰不可忍,公司也太欺负人了,分明就是作践人才。我问他是否找好了新地方,他说还没有。我劝他,如果到了新地方,还得从头开始,何苦折腾自己呢?世间的事情: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就行。

经过一番思考,小刘决定留下来,以后的日子里他依旧那么卖力地干活。小赵呢,除了有活交代给别人干之外,上班就是把自己关在主任室打瞌睡,下班之后跟着老总一起陪同客户吃饭,很是得宠。小刘见了他很尊敬,主任长主任短地叫着。

谁知没多久,老总退休了,新来的老总新官上任三把火,对公司实行整顿,小赵那种不干实事的人第一个就被扫地出门了。同事们都推荐小刘当主任,新老总笑着说:“不用你们提名,我心里早已有数,我早就听说小刘是个人才了。”

小刘当上主任以后,行政部的工作有了彻底改观,服务基层上的意识明显增强了,其他部门都很满意,看来,他还可能再上一层楼!

结语:在职场上想要大展身手,除了要听懂上司的潜台词,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职业技能,不时给自己充电,机会总是给有能力的人的。(文章原载于《健康博览》,刊号:2012年第04期,作者:陈甲取、彰文、黑王辉,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