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恋爱恐惧你有多重

来源:网络

恋爱对平常人来说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是对于某些人而言却是一个很难去正视的问题,因为他们有——恋爱恐惧症!那么在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身上,是不是就一点恋爱恐惧症的影子都找不到呢?从小面的小测试里你就能知道!

测一测 恋爱恐惧症你有多重

吴迪 (26岁 ,工作在北京的帅哥):我今年26岁,之前经历过多段情感,每次在确定恋爱关系的时候,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特别害怕,总是担心自己不能完全爱上对方,对方是否能全心全意地爱自己,会不会欺骗自己,会不会伤害自己,或自己会不会被拒绝等。之前因为自己受到过一些伤害,所以对情感总是处于恐惧害怕的状态中,医生我这是怎么了?希望您能帮助我。

吴迪的简短信息反映出其有恋爱恐惧症,恋爱恐惧症是其在经历过或者看过某些事情以后对恋爱产生一种害怕,不信任的感觉。 想摆脱这习惯,却担心陷入那状态,害怕关系的确立,担心一旦确立了关系之后既往的感情就一去不返。

害怕着没有永恒,其实或许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看看下面的症状你有几个?

恋爱恐惧症状表现:

症状一:怕爱上别人。

症状二:怕爱上别人后会深陷。

症状三:怕受伤。

症状四:害怕被拒绝。

症状五:害怕在最爱的当下失去。

症状六:怕恋爱失去一切。

症状七:怕伤害别人。

症状八:怕被约束了自己一颗爱自由的心。

症状九:怕恋爱后,就再也回不到以前。

症状十:怕自己爱对方比对方爱自己还多。

症状十一:害怕因为恋爱而浪费大量业余时间。

症状十二:害怕因为恋爱而失去以前单身时候的自由和个人空间。

恋爱恐惧的方式因人而异,根据恋爱进行的阶段,大致分成三类,即恋爱前恐惧(拒绝型恋爱恐惧)、恋爱中恐惧(焦虑型恋爱恐惧)及恋爱后恐惧(又称受伤型恋爱恐惧)。

拒绝型恋爱恐惧

症状:一旦嗅到有爱情的气味,便自然反应地退避三舍,常常害怕感情走到尽头是一场欢喜一场空,因此宁愿在机会来临之时却步不前。同时,此类人会由于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恋爱过程中得到的享受。

分析:这类人通常较为内敛、不自信和敏感。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为了避免最后失败,只好选择弃权。套用一句话就是,“为了不让别人拒绝我,我就先拒绝别人。”

不自信的他们可能在童年早期经历了不少的挫折或者打击,当每一次创造和尝试都受到成年人的打压时,儿童的他(她)就会对自己产生不信任。或者,他们在成长中经历过家庭不幸的悲剧,成人后表现在爱情上便为不自信,不信任,严重者患上了拒绝型恋爱恐惧症。

敏感的拒绝型者,通常善于观察和感受,如果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有人因爱情而受伤害,他们会把这种情况强加于自己未发生的爱情上,并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苦情戏,自己则扮演了剧中凄美得一塌糊涂的主角。

药方:建立自信,除了观众、主角你还可以做导演。对于能够大胆恋爱的人来说,自信是向对方坦露自己内心的勇气,也是接纳别人的心的宽容。自信者可自如地面对外界的各种不确定性,不断尝试,并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做自己生活的导演,而不甘心只做那个按照别人剧本演戏的主角,或者,只作为观众。不尝试,永远没有胜算,没开始就宣告失败,你接受这样的安排吗?

焦虑型恋爱恐惧

有人会想,已经沉浸在恋爱喜悦中的人,还谈什么恋爱恐惧?但是我们也许都留意到,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即使在热恋当中,亦会时刻计算着付出和得失之间的差距。有这种心态的人,总是要求别人按照他的逻辑来为他不断付出,自己却在私底下小心计算着所得,一旦偏离自己的轨迹,就诚惶诚恐,焦虑不安。

症状:这种人通常患得患失,对彼此的爱情关系缺乏信心。因此,他们对自己伴侣的一举一动有超越常理的高标准,并有明确的感情大纲。相恋的过程中,这种人通常体察毫发,一旦对方行为不在“大纲”之内,就抓狂起来。

分析:这类人的内心深处因极度缺乏安全感而表现出焦虑。在恋爱中,他们时刻计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才算爱,怎样做就是忽视我,都有清晰的评判尺度。这种对待爱情的态度,时常让人们觉得他们是高傲的公主或王子,实质上,他们的自尊是那么虚弱,需要追求者不断献殷勤和卑躬屈膝才能使他获得支撑自我的安全感。在他们看来,一旦对方为自己的付出(包括感情和行为)减少,他们对自己内在的价值判断就会发生紊乱,结果是他们觉得自己在对方面前变得越来越“廉价”。相反,伴侣无止境的付出却能使他们自尊心倍增,他们是爱情上典型的“守财奴”。

在局外人看来,这种人身处亲密关系之中,但事实上,那种怕被抛弃、怕不能被肯定的焦虑感却始终使他们难以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必须从别人的付出与肯定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事实上,只付出不计较收获的人基本属于稀有动物。

药方:想爱情获成功,必须学会往“情感账户”中存款。

每个在恋爱中的人都非常关注对方是否真正关心和爱自己,在他(她)心里,其实已有一个衡量的指标,比如你在某件事情上的反应,如果让他满意,他就会给你加分,否则就会扣除分。我们把这个加减分的机制称为“情感账户”,如果加分,就认为一方往账户里存款,如果扣分,就是提款。可以这样理解,焦虑型恋爱恐惧的人,基本上是一个只提款不存款的人。当他们每要求对方做一件事,就等于他们往对方的感情账户中提款。在整个恋爱的过程中,他们就是这样不断提款,却极少往情感帐户中存款,使自己在对方的感情账户中不断透支。但是,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没有任何一个账户允许你只取钱不存款,就算你持有的是透支额度再高的信用卡,银行始终有一天会向你提出还款要求的。

受伤型恋爱恐惧

有些人经过一次或者几次爱情挫败后,就会把伤痛时刻铭记于心,在日后的生活中,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便不敢再次投入恋爱,更不愿意付出真情。我们因此将这一类型的恋爱恐惧症称为受伤型恐惧症。

症状:对爱情感到悲观失望,感觉人不可信任。他们可能常作“恋爱军师状”,但在爱情的色彩中,他们看到的却是乌云密布,而不是天蓝水绿。他们会煞有介事地告诉身边的人,爱情带给人的种种苦难,并以自己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经典例子苦口婆心地告诫对方,要像远离毒品那样远离爱情。或者他们只是感情的边缘客,把游戏人生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

分析:没有人的躯体上是完全没有伤疤的,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把这块伤疤作为过往岁月的唯一印记,只有受伤型恋爱恐惧的患者如此。他们在经历一次或者几次失败之后,就把此间的经验推广普及,当每一次爱情机会来临时,他们都不会忘记选择与另一场恋爱擦肩而过。更有甚者,他们不但否定自己的恋爱,还用同样的方式否定身边的人的恋爱,并作将心比己状。在他们看来,自己一次失败就等于自己永恒的伤痛,亦应该成为别人的爱情的忠诚告诫。

经此失败后,这种人将会朝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视异性为洪水野兽,一旦遇上避之则吉。另一部分人从此弃爱忘情,或爱情中不敢全部投入精力,不停的试探对方,直到对方离去才后悔莫及来真心的,可大多数为时已晚,毕竟不是很多人都懂得心理学。

药方:被击倒不是失败,放弃尝试才是最大的失败。

如果在第一次没有获得冠军的时候就黯然离场,100米跨栏12点9秒纪录的创造者便不可能是刘翔。每个人做每一件事,在成功之前必然会或多或少地遭遇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便是你能坚持下来,并且再接再厉。恋爱的道理也是一样,成功之前有一个不断尝试——甚至可以说是“试错”的过程。这次的“错”也许就为下一次的“对”作铺垫,可是,如果只把这一“错”看作永远的错,那么这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为了一棵枯树,放弃了整片森林。

恋爱恐惧症的显现,其实都可以在事实生活或者影视里找到索引,它们有的单独出现,也有的交错在彼此里,夹杂着露出端倪。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有介于拒绝型和焦虑型的共同特征,因黯然自己的身世,所以内敛而不自信,为了掩盖,就显现出孤傲来,惧怕伤害,也极度敏感和脆弱,点滴的细节,都伤神伤心,活生生累出一副病身子来。

用身体写作的木子美,就是典型的第3类症候群。仿佛不屑于寻常的爱情,取而代之,只有用性爱去感受自己的价值和存在(以生理宣泄来获得安慰和安全)。为了保持这种安全感,她唯有不断地追逐性爱,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即不安全感——缺乏感情基础的性爱——更大的不安全感,以所谓的情感距离和态度,来掩盖不敢投入的真相,而事实上这样的人生,有多苍白和无助,冷暖自知。

受伤型恋爱恐惧的极端人物,要数《东邪西毒》里的独孤求败,因着感情的伤分裂了人格,无法面对自己被否定的结局,自我认可的方式除了追逐武功极限,也只落得个终身找人比试来获得肯定的悲剧。而一生频繁更换伴侣的海明威,也难逃忧郁和焦虑的纠缠,最终以一颗子弹,结束他的人生。

无论事实有多少种演绎,也都只是恋爱,任何事物的结果都有对半比率,爱情也不例外,它不会因为那个恋爱的人是你, 而单单就让你赢得最完美的爱情,不是幸福,可能就是伤痛,概率对每个人都公平。重要的是,你如何去争取那个幸福的比率,一味地放大苦痛,从来就是自欺。你对生活微笑,生活也对你微笑,而爱情也没有真理,只要你敢于幻想。

心理治疗

A、认识治疗法:医生必须首先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分析恐惧对象。指出其恐惧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认知的反映,要想克服恐惧,首先就必须要先知己。要帮助其挖掘“怕”的根源,认识“怕”的内容,计算“怕”的程度,衡量“怕”的概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正确评价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作“个人定位法”。

B、系统脱敏法:这是目前被认为治疗恐惧症最安全而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由医生设定“阶梯”性恐惧值,并让患者依此循序渐进地暴露于引起恐惧的事物和场所中,令患者的感官逐步接受刺激,使之对刺激的恐惧程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症状完全消失。这种方法较为缓和,容易为患者接受。缺点是治疗时间长,效果产生慢。

C、暴露疗法:这是一种骤进型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是在一定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将患者骤然置于恐惧事物之前,或场所之中。令其无法逃避,从而刺激其内心出现极度的反应。经过刺激后,患者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恐惧对象的伤害,从而建立对恐惧对象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病情治愈速度快。缺点是患者必须有一定的身体条件,否则会令患者过度恐惧而出现昏厥。因此,在进行暴露疗法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抢救知识和配备一定抢救设备。

D、强迫疗法: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惧怕的异性或事物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进行治疗。

E、情景治疗: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的场景,不断重温发生症状的情节,让你敢于面对这种场面,从而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催眠疗法

通过催眠个案进入其潜意识,了解其发病的原因,进而从个案的潜意识中清除其内在恐惧根源的一种深度的心理治疗,强大有效。

药物治疗

一般中重度患者先用药物控制焦虑或惊恐发作,再用行为疗法消除对恐惧对象的回避。

教你如何减压

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许多人因为没有看到赵本山的小品而遗憾。春晚前两天赵本山还坚持边吸氧边排练,无奈身体欠佳最终决定退出春晚表演。虽然全国观众在今年春晚没有看到老赵的小品,但我们相信身体康复后的他会为观众朋友们奉献出更多更优秀的节目。累了,就应该尽快休养生息,毕竟健康是最宝贵的!

众所周知,当人长时间处于劳动强度较大,且伴有心理压力时,可能会出现为认知方面的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短时记忆差、表达能力减弱、情绪波动、寒战和夜间盗汗、呼吸变短、肠道激惹症状(腹疼、腹泻、便秘)、嘴唇和眼睛干燥、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休息和治疗,身心会产生更严重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

消除过度疲劳的方法有很多,休息、放松有益于症状的减轻,一旦感到自己疲倦了,千万别硬撑着,休息好了做事才能事半功倍,也能保护身心健康。具体方法如下:

消除脑力疲劳法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积极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劳,千万不能滥用镇静剂、安眠药等,应找出引起感情忧郁的原因,并求得解脱。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饮食补充法

一是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取量,如新鲜蔬菜和水果、菌藻类、奶类等可以中和体内大量的酸性物质(乳酸),以缓解疲劳;二是增加些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尤其是海鱼),如鲭鱼、鲑鱼、银白鱼、青鱼和鲱鱼;三是多摄取富含B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钙、镁等抗压力的营养素的食物,B族维生素是缓解压力、营养神经的天然解毒剂;四是注意摄取含有辅酶Q的食物,如鲭鱼、麦麸、芝麻、豆科植物、沙丁鱼、菠菜和花生等,能增强耐力,对于身体内所有的细胞能量的产生是很重要的;五是食用一些补气、补血的药膳,如黄芪、党参、人参、西洋参等,以补气虚、减轻疲劳,恢复体力。常用以补助的菜肴有:黄芪桂圆童子鸡、补虚正气粥、归参鳝鱼羹等。

休息恢复法

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听音乐、绘画、散步等有助解除生理疲劳。科学健身运动方法:运动是防治性疲劳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运动可舒缓压力和减轻疲劳,运动可活动筋骨,使平时较少活动的肌肉得以松弛,消除局部疲劳。而运动恰恰就是现代人最缺少的一课,出门依赖交通工具,上下楼靠电梯,没有机会运动,“四体不勤”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更主要的是许多人从来没有主动运动的习惯,每天能量的消耗都集中在工作上,难怪体能每况愈下。美国哈佛大学长期的追踪研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能活动,如爬楼梯、散步或打扫卫生,比完全不进行体力活动的人能减少27%的死亡风险;平均每天运动1小时,可延长2小时以上的生命。运动方式一是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打拳、骑车、爬山等;二是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后深呼吸,鼓足腹部,憋一会儿再慢慢呼出;三是做保健操;四是点穴按摩。

物理疗法

可采用自我按摩和接受他人的按摩,使用震荡、棰击、击打及桑拿浴、蒸气浴、水流循环按摩和药浴等方法,促进人体肌肉放松。

消除精神疲劳法

首先应讲究心理卫生,加强品德修养,自己的心胸要开阔,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闷在心里,比如找知心朋友谈谈心;其次是把握好自己的精力高峰期,有些人上午生气勃勃,有些人晚间精力充沛,找出自己的精力高峰期极为重要,这样可以恰当地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

后悔的心理解药

参加一位企业家的生日宴会,席间有好几位企业家聊着聊着,大伙儿就聊起了最近的股市。有人得意洋洋地说自己选股的独到眼光,及可观的获利状况:“我老早就看准这只股票,在没人买的时候就大量买入,这波可让我赚翻了……”

这时,只听餐桌一角落传来一声惨叫,吓了大伙一跳。一回头,看到一位女性高管朋友语带哀怨地说:“哎呀!好几个月前我也认为这只股票会涨,我还打电话给我的朋友,叫他们快买,结果自己一忙,却忘了买,看它涨得这么凶,这下真是悔不当初……”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有人做出了结论。

一说起后悔,许多人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后悔经验:股市投资该买的没买,该卖的没卖;谈婚论嫁时错过了最心爱的对象,选择了不该选的伴侣;职场生涯放弃了更有发展的岗位,进了状况不佳的公司……仔细一想,若斤斤计较,真是人生无处不后悔!呵呵。

不知你是否想过,后悔的情绪其实对我们影响甚巨。由于后悔,我们会无法感受收获带来的快乐(例如:股票虽然获利,但后悔没卖在最高点;婚姻还算甜蜜,但后悔错失最爱的伴侣等)。这时因为后悔心情在作祟,所以我们容易陷入强烈的自责及失落感(若当时做出其他选择,现在的我就会更好了……)因而完全无暇做出客观的评估:其实现状还是很不错的,该为自己的所有而感恩欢呼。

此外,太过强烈的懊悔情绪,也会让你我在生活中失去前进的动力。在投资上曾做出后悔莫及的决定,或在婚姻上曾有过悲惨失败的结局,这下就如同曾被洪水猛兽侵袭一般,让人记忆深刻,未来就再也不敢轻易进仓,或谈婚论嫁了。

而心理学家们对“后悔“这一情绪,可是永不后悔地进行研究及探秘,呵呵!除了它对一个人的生活情绪影响甚巨之外,后悔也是我们所有情绪当中唯一一个仅与决策相关联的情绪。也就是说,只有在涉及到选择或是决策问题时,你我才会体验到后悔的情绪。而做决定,则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大智慧,因此你我当然得慎重以待“后悔”情绪。

研究显示,我们大概在六、七岁会出现后悔的情绪,5岁以前的儿童则不具备后悔的感受能力。而越习惯做比较的人,则越容易出现后悔的情绪。其实这很容易理解,股票卖出时,把自己和他人的收益做比较,或把自己现在及原本可能有的收益做比较等等。比较越多,懊悔就越多。

而后悔也分两种,其一是“回顾性后悔”。当我们回顾过去的决定,设想当时如果做了不同决定,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比现在更好的结果时(如果当时我那么做就好了!),产生的就是“回顾性后悔”。而另一种则是“预期性后悔”。当你我想到未来所做的决定有可能会造成令人失望的结果时(万一做错决定就惨了!),就出现了“预期性后悔”。而这两种后悔情绪,都有可能影响到我们当下的行动及未来的决定。

许多股民及房产投资者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后悔心境,也往往因此让情绪主宰了理性,反而更容易做出不合理的决定。

该怎么做,才能将自己从后悔情绪中拯救出来?

首先,若是对过去的行为悔不当初,最佳的方案就是改变参照点。原本是把现在的股价和历史高点股价相比(例如:卖出时18元,而历史高点则到过40元),这时就应该快快换个参照点,之前不也曾跌到12元过吗?这么一想,心中就会萌生“幸亏没有更糟”的念头,而让心情指数止跌回升。

另一有效的做法则是合理化自己当时的决定(例如当时所有人都还看涨,金融风暴也尚无影踪,我的决定已不算太差……),并试着贬低其他可选方案(即使我做出了不同的决定,很可能结果也是一样糟糕)。这么一来,就能在瞬间拯救自己,不再悔不当初。

世上也许没有后悔药,但只要你我懂得心理调节,就能让后悔的心情随风而逝,精神抖擞地迎接下一个理财决定。

结语:人活一世就得积极的去面对,如果对任何事情都是消极的态度,这一生活得其实也没啥意思,所以遇到任何事我们都要想得开,有压力一定要排解!(文章原载于《健康博览》,刊期:2012.06,作者:海明、江波、张怡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