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反复锁门关窗 他患上了强迫症

来源:网络

强迫症大家一听就知道是一种精神疾病。但是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呢?有人每天就要反复洗手很多遍,得了强迫症而不自知。反而以为是自身有点小洁癖。

反复锁门关窗 他患上了强迫症

晓全研究生毕业后,在深圳的一家网络公司任工程师。IT业的一个显着工作特点是接到任务后要迅速完成,因此加班加点成了晓全的家常便饭。一天到晚绷紧的神经让晓全疲惫不堪。更糟糕的是,晓全最近得了个“怪病”,他每天上班出门,总不放心,老是怀疑自己忘记锁门。就说前天上午,他开车跑了5公里,惴惴不安之余,又开车回家推了推门,终于确定门锁好了,才又开车走人。

更可笑的是,上个月末,晓全完成了公司交办的一个重要攻关项目,老板高兴之余奖励他五天休假去湘西旅游。可出发时晓全不停地在想关门没有,其实他明明知道自己关了,到了罗湖火车站,看看时间还够,于是他搭出租车火速赶回福田的家,爬上7楼去看,确信关门无误,又再赶去火车站。

晓全听同事讲笑话说,有些人睡觉之前要上多次厕所,就是没有尿意或刚上过厕所不久,睡前也一定要再去一次厕所,否则,就难受得睡不着。他还听说有位女同事,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要先检查一遍门窗,而且检查两三遍都不放心,非得足足检查10遍才可以,多一遍不行,少一遍也不行。若不这样做的话,她就会非常焦虑。等她检查完,丈夫都已经睡着了,为此她的生活质量大受影响。有人说,这些人是患上了“强迫症”。

听到诸如此类的闲言闲语,联想到自己“外出常常怀疑没锁门”的行为,晓全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患上了“强迫症”。如真的得了这个病,他又该怎么办?

【心理分析】

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些重复的行为或遵循仪式程序的动作,比如说,门窗的检查,睡前上一次厕所,正常人也会这样做,关键是如果每次要重复很多遍,那就有些强迫了。

强迫症是以自我强迫为突出症状,属于病人自我而非外力所致。病人会察觉到其不合理、不必要,却不能控制,欲罢不能。

强迫症在现代社会中十分常见。首先作为一种强迫性的观念,进而延伸到强迫性的动作:

如强迫回忆,患者会对做过的事反复回想,虽然知道没有实际意义,但无法抑制;

又如强迫疑虑,表现为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惑,出门后怀疑门未锁灯未关,或一遍遍检查随身携带的重要物品;

强迫意向就更为困扰,患者会产生与当时情况完全相违背的念头,越明知不可却越要为之:如不可控制地想打开正高速行驶的汽车车门,看到光洁的玻璃幕墙就想抡起工具砸上去。也曾有个案:有位妈妈怀抱孩子走过河边时,突然萌生要把孩子扔进河里的念头,在拼命的压抑之下这个念头却更加猛烈。此类想法尽管一般不会付诸实施,却让患者相当痛苦。

强迫症的本质其实是“自相搏斗”,大量个案表明,患者会进行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病发时极力想摆脱和抗拒强迫内容,这种内心的对抗反而引起深度焦虑和苦恼,这并不能作为对抗强迫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强迫症发病率会随社会文化的进步同步增长。1980年国外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其发病率仅为0.1%~0.3%,但据2010年的《精神医学论坛》报告其终身患病率已为3.8%,在最易发病的22岁~36岁人群中,这个数字可达4.3%。

从晓全的行为表征来看,他可以说是有较明显的强迫症状,但从重复和给当事人带来的痛苦程度而言他还是属于相对较轻微症状强迫症患者。晓全平常工作太忙太累了,加上思维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就容易患上强迫症了。

【心理处方】

对晓全的强迫症状,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防治:

首先晓全在心理上对强迫症的治疗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

其次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如可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但手段要科学,不要尝试直接对抗或消极逃避。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适当参与本职工作之外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另外,注意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最后,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学会管理不良情绪,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强迫症发生的关键。

浅谈心理危机干预在“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在进步,但是人们健康状况未能与时俱进,究其原因,一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忽视;二是社会对健康教育的有效干预不足。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人群已占总人口的70%左右,从年龄分布看,在30~55岁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者在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占比高达80%,亚健康人群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些群体大都是社会精英、企、事业领导,大多肩负着国家、事业的重任,不辞劳苦地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亚健康状态随之而来,但很多人发现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后却未予重视,甚至有些人已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却浑然不知,最终错失预防的良机,使亚健康状态向疾病方向转归。

远离亚健康,“治未病”至关重要。“治未病”心理危机干预,在树立健康观念,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深圳市中新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浩”)作为1996年成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直致力于发展、推动现代高端健康养生事业,在“治未病”项目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应用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引导人们树立以预防为主、未病先防的思想意识,使“治未病”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健康新理念、新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了一定的作用与效果。

治未病项目的研发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平衡阴阳、饮食调养、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平衡阴阳是其核心思想。身心平衡和谐的人,是最健康的。《黄帝内经》中描述了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力量,象征存在地球的所有生命力,也是阴阳两极在健康状态下和谐共存的显现。中新浩创新五行健康。养生。治未病工程——中新浩五行SpA,就是从传统的中华养生理论中取得灵感,参照中医阴阳平衡五行和谐的原理,以“治未病”为理念、以养生为方法、以健康为目标、以不生病为目的,借助五行各自的能量带动身体的能量,并结合西方SpA服务以及现代医学科技物理理疗的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亚健康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我们在治未病项目开发中,针对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疗程、不同的情绪、不同的养生环境等个性化服务来调养、解决,对心理危机干预“治未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新浩创新五行健康养生“治未病”项目将人生观、道德观与社会发展观融为一体,创新的水、火、木、金、土五行文化内涵;以创新五行水、火、木、金、土元素为特色,结合西方SpA五感六觉理念的情志养生环境,依据通、排、调、补、固的传统养生理念及方法开创特色养生疗法;结合愉悦的五行音乐以及西方SpA服务等,将传统养生方法与世界养生(SpA疗法)方法接轨,使传统养生与时俱进,为不同症状的亚健康人群提供“治未病”的心理危机干预。中新浩创新五行“治未病”健康养生SpA疗法,是为想拥有很好的健康状况且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提供服务,这种创新的现代高端健康养生疗法,不仅让人们身心灵彻底放松,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还能让顾客自己的身体分泌养生、养颜的生命肽,这种生命肽能促进身心整体健康,提升生命境界,对健康长寿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治未病项目的应用

现代社会进步了,但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并不高,大量的亚健康人群对自身的亚健康状态不了解,甚至到了很严重还不以为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亚健康,重视“治未病”,引导人们从“治已病”为主向“治未病”和“养生保健”转变,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在“治未病”项目应用实施中,我们以亚健康测量表为工具开展健康咨询,对咨询者给予心理干预,力求达到与被干预者的共鸣;同时根据顾客的亚健康状况通过相应的干预疗程方案的介绍、讲解达到行为干预的效果,顾客接受干预方案后通过专业技术的服务以及为顾客建立专属的会员管理档案等环节来实现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地,让顾客自觉形成良好的保健养生习惯。

专业技术服务的干预实现过程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享有优质的精神生活。因此,真正的健康服务需要身心合一,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手法、技术操作。我们的健康理疗师在为顾客服务时必须按标准做到三点:一是严格按养生规范进行操作,规范包括:疗程内容→疗程步骤→调理时间→疗程技术→设备仪器的应用→使用的产品→保健饮品等;二是在进行规范操作的同时,必须应用专业知识与顾客沟通、交流,内容包括对健康养生知识的讲解、亚健康的表现症状、“治未病”的重要作用等,与顾客达成一种心灵的沟通;三是注重服务细节,包括:灯光的调节→房间温度的调节→音乐大小的调整→养生手法轻重的调节→蒸疗浴温度高低的调整→养生仪器操作力度的调节→手机的使用状态→调理过程中的每个小细节等等。通过规范的心理危机干预,让顾客感受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更能感受到我们给予的尊重、用心呵护,让顾客心情愉悦,重视身体的调理,真正达到身心平衡和谐。

有效性的分析及总结

通过心理危机干预,有效加强人们对亚健康的重视程度,理解“治未病”的重要作用,从认识亚健康→认知亚健康→自觉改善亚健康的转变,使人们真正了解亚健康、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不断提高自我养生意识,逐渐养成改善亚健康状态的良好习惯,遵从专业养生人员为之制定的健康养生调理方案,积极配合、定期做养生调理,不同程度地缓解亚健康症状,让人们远离亚健康,感受美好人生。

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案例

⑴ 柯先生

大型企业高级行政主管,43岁,应酬接待多,经常喝酒熬夜,很少运动,身体淋巴部位有很多脂肪粒,做过脂肪粒切除手术,但是脂肪粒越来越多,肠胃功能较差。由于柯先生前期不太重视,一个月做一次身体调理,脂肪粒未见好转,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深入讨论,为柯先生设计个性化的身体调理方案,做好服务跟踪,使他逐步接受了我们的危机干预方案,通过专业疗程的调理,脂肪粒未见增多,之前较大的脂肪粒明显变小,较小的脂肪粒消失,特别是肠胃功能越来越好,腹胀、便秘明显好转。

⑵ 李女士

金融系统高管,48岁,以前经常去足浴及美容院放松,有轻微的附件炎,颈部劳损非常严重,情绪容易激动。通过沟通、了解、体验、诊断等全面的分析,根据李女士的年龄、性格特征及身体出现的亚健康症状,分阶段做危机干预调养方案,让李女士熟悉、了解、认同危机干预调养方案的作用意义。在李女士的配合下,经过每月调养1次→两周1次→每周1次→每周2至3次的疗程调养,颈部劳损改善,肩颈疼痛消失,例假明显改善,血色鲜红、无血块、经期腰痛消失,面部气色好,心情舒畅。

⑶ 岳先生

企业主,49岁,经常打高尔夫,肩颈易酸痛,睡眠差,每晚只能睡3小时左右,容易疲劳。采用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制定方案,加强与顾客的沟通,以细致到位的服务获得顾客的认同后,通过经络疏通,结合五行平衡、疼痛理疗、开聪健脑等专业疗程的调养,岳先生身体状况明显改善,睡眠正常,气色好转,肩颈部疼痛明显减轻,不易疲劳。

⑷ 徐女士

学院院长,51岁,睡眠差,心烦易怒,跟人说话都容易大发脾气,发完脾气后又说好话,肩颈劳损,例假少,不规律,腹部胀气。颈后淋巴堵塞,任脉堵塞,肾经膀胱经堵塞严重。经过疗程调养,睡眠和情绪方面明显改善,调理3个月后,颈部淋巴疏通,面部的气色好转,任脉疏通后例假量增多,腹部胀气明显好转。

通过实践证明,心理危机干预能够帮助人们树立健康观念、自觉接受改善亚健康状态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了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了人们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质量的思想意识。心理危机干预对改变目前人们的健康意识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在“治未病”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结语:其实很多时候强迫症的患者并不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窗户是不是没有关,或者是门没有锁,只是很难克制自己的那种心理罢了。(文章原载于《中华养生保健》,刊期:2012.06,作者:章睿齐,赖伟清,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