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你幸福吗 扼杀幸福的7个心理

来源:网络

现在社会忙碌的工作、沉重的生活压力让越来越多人从心理觉得自己不幸福!其实说到底我们都需要做些心理减压的事~下面这些扼杀幸福感的事,看看你做了多少?

“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神奇的对话出现在《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中。山西太原清徐县北营村的一位务工人员面对提问先是推脱:“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但记者追问:“您幸福吗?”这位务工人员上下打量了一番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对于这答非所问的解读,有人说这是务工人员听错了,以为在问:“你姓傅吗?”

这名务工人员看似文不对题,却令人遐想连篇的回答在网络火速走红,被网友们封为2012又一“神一样的回复”。

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幸福与否并不是赚钱时的快乐,花钱时的痛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例如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婚姻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与个人对生活的认识、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经济发展与幸福感提升形成的“幸福悖论”,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学原因。

1.爱比较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等等。总在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2.缺乏信念

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3.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极心态。

4.不知道奉献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

5.不知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等。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6.相互不信任

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7.过于焦虑

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幸福是什么 5要素为你增加幸福感

1. 避免比较

幸福的生活方式有千万种,而不幸福的生活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比较!

人生明明是幸福快乐的,却因为不断地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而产生不悦。导致自己的自尊心受损,仿佛一生都在辛苦艰难的拼搏,最后发现人生写满了输!输!输!

如果你清贫,就不要和亿万富翁比富有;如果长相一般,就不要和偶像明星比帅气……

也许你的孩子比百万富翁的孩子更有才气,也许你远没有偶像明星绯闻缠身的烦恼,这不就是幸福吗?

一味的向上攀比,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就是自寻烦恼。

幸福是由一个个零碎的幸福组合而成,一点点零碎的小幸福积攒起来,就是大幸福。它潜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

2. 学会经营幸福

当下的年轻人都在苦苦的寻找着自己所谓幸福生活,抱怨自己身边的不能给予幸福,始终想着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甚至有的终身都在寻找幸福,其实,幸福就在身边。

生活不是简单的取与舍,不要斤斤计较失去的,得到的要比失去的更珍贵。

幸福需要真诚的守望和用心的爱才能美丽和永恒。

不但要爱身边的人,也要爱自己。

爱是对爱人的支持,是对亲人的关怀,是对自己的珍爱,是相濡以沫,并肩同行,是相隔千里却仍能感知对方。

只要用心去爱,用心体会爱,你就能经营出精彩的幸福生活。

3. 做个糊涂的幸福人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

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为权,为钱,为名,为利……

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个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

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4. 助人为“乐”

自然保护组织的负责人苏.西特罗讲:一直都有会员和支持者向我们反映,在帮助他人、做了好事之后,确实能产生幸福满足感。

美国红十字会广告部经理安德里亚.科斯罗也表示:帮助他人这一行为本身自有其深远的影响,人们需要释放内心的人道主义情感,帮助他人之后确实让人感觉不同,这就是人们乐善好施的动力。

健康协会的乔丹.格拉夫曼教授表示,当人接受馈赠时的幸福感与帮助别人时的满足感是由大脑的同一部分产生的,而且在帮助或施舍他人时大脑的活动更为积极。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日常的习惯,就会改变个人的幸福感。

只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帮助他人,就能产生幸福感;只要多付出一点儿时间去陪陪他人,也能产生幸福感。

5. 幸福需要提醒

习惯了重担,面对重担也都不再觉得重了,就好像没有重担了似的;习惯了噪音,面对噪音也都不再觉得噪了,就好像没有噪音了似的,习惯了,就适应了,就好了。

痛苦和不幸谁也不能摆脱掉它们,面对它们,我们只能去习惯。

习惯了,我们就不会觉得痛苦和不幸了。有许多人都生活在痛苦和不幸中,每当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就会知道,他们已经习惯了痛苦和不幸,他们已经忘记了痛苦和不幸。

生活中,我们对于一些事要学会习惯,而对于幸福,我们却不能以习惯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时时都需要去提醒它,都需要告诉自己,我是幸福的。

许多人之所以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幸福,再幸福也不觉得幸福了。

生活中,只要我们去习惯那些痛苦和不幸,而不去习惯幸福,那么,谁都会觉得自己幸福!

结语:心态决定眼界,如果你的心情开朗那么看待任何事情都是美好的,现代人比赚钱更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这种健康的心态,这样的你才能每天都生活在幸福国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