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良好心态勿讳疾忌医 企业家减压必学

来源:网络

企业家因病英年早逝以及一些企业家自杀的案例不断进入公众视线,引起人们对企业家这个群体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关注。难道企业家一定要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态,才能把企业做好么?

张西超认为,有些企业家的确是把追求成功放在第一位,把亲人、家庭、健康都忽略了,甚至生病也坚持工作。即使一些已经相当成功的企业家,依然保持着追逐更大成功的习惯。

“企业家应该认真思考,生命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更加追逐生命的品质,”他表示,企业家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平和自如地融入竞争的社会生活中。假如一些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和身体问题,也不要讳疾忌医。

史厚今说,相对而言,女性企业家心理状况会更好些,因为她们的主观感受更敏感、更感性。相比男性企业家,女性企业家更关注个人和家庭方面的问题,也相对容易从一些小事中感到满足,比如看电视、与朋友聊天等。她们有更多的渠道去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会细小的幸福,这些都有利于心理健康。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怎样给予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更多的人文关怀,营造更良好的生存环境十分重要。”张西超表示。当前社会更关心企业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慈善做得如何,其实企业家在经营中遇到的生存环境压力更值得关注。这就需要社会一方面继续引导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另一方面也要帮助他们释放压力。此外,社会公众要对企业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消除“仇富”心态,减少企业家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企业家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角色剥夺”和“动机内化”

是企业家产生压力的根源

当每个人处于35-50岁之间时,他身上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最为丰富。尤其对企业家来说,这一阶段是他们最难熬的时期。首先,“角色剥夺”给企业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人在小时候只有一个角色,那就是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色也逐渐增多。‘老婆、老公、父亲、母亲’这些都将是一个人所逐渐经历的角色。

除此之外,“社会人”的角色也变得尤为重要。而对于企业家来说,团队对他们有要求,父母对他们有要求,伴侣和孩子对他们有要求,所以,此时是企业家角色叠加最丰富的时候。无奈他们分身乏术,只能对一个角色付出更多,那就是“社会人”的角色。所以,他们满足不了其他角色的要求,这就造成了“社会人”角色对其他角色的剥夺。而在每一次的角色剥夺中,企业家们都要付出一定的“人际代价”,正是这些所谓的“人际代价”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企业家要让自己那么累?而雷明从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解答了这一问题。“正是因为企业家自身的动机被内化了,很多外在的东西强加给了他们,比如员工对他们的期待等。久而久之,这种外在的动机逐渐被企业家自己内化,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驱使着他们放不下很多东西,只能继续前进。”

长期压力酿成严重后果

三种网评教你认清自我

选择了做企业家,便意味着选择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当自我高压超过本人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时,他们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乃至信仰洪荒。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广泛性焦虑,这是最基本的心理疾病特征;随后,一旦变成广泛性焦虑,人就会偏执,即一天24小时只想着一件事,进而“人际支持系统”会逐渐恶化。再过一段时间,会发展为“偶发性歇斯底里”,即毫无缘由地突发脾气。又过了一段时间,“人际支持系统”恶化到一定程度后,他们便会觉得自我价值感稀缺,于是就认为所做的一切没有意义。所以,当他们一边偏执,一边抑郁时,同时又体会着人际支持系统的恶化,就会患上抑郁症,最后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就是雷明所阐述的整个心理压抑的形成过程。

有数据显示,只有10%的企业家可以直面自己现存的心理状况,而90%的企业家不愿意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这其中有一部分企业家没有意识到心理疾病的严重性,也有一部分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该不该看心理医生同时又羞于看心理医生。为此,雷明为企业家介绍了三种广泛用于心理测试的网络自测方法——“SAS焦虑水平测试”、“SDS抑郁水平测试”和“赫拉姆拉赫压力水平测试”。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免费测试,然后企业家可根据测评结果判断自己处于哪一阶段,同时进行有效的调整和休养。

企业家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企业家不像国外的企业家对心理疾病有足够的认识,更不像国外的企业家有自己的专职心理医生,抑或是中国的心理咨询发展还不成熟。但雷明认为,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并非没有足够的认识,而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其实EpA(企业员工辅助计划)被引进中国已经十多年了,但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中国企业家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时间。”所以,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解压,给自己留出时间是企业家们应做的第一步。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最好的解压方式莫过于被业界广泛认可的四种格式化方式,即:遗忘、转移、中和、宣泄。“遗忘”和“转移”都是暂时性的解压方式,比如每年拿出一定的时间去度假,或是通过别的方式转移压力。但对企业家来说,能做到这两点其实很难,所以,“中和”和“宣泄”这两种方式变得尤为重要。

“中和”和“宣泄”是两种长期的解压方式。中和,即用主动创造的积极性去中和压力。压力的本质是消极情绪,比如烦躁、易怒、恐惧等。用什么能中和消极的情绪呢?那自然就是积极的情绪。那么培养积极情绪就需要企业家养成在生活中创造乐趣的习惯。举例来说,如果你一天有多件事不高兴,但你能通过自己找出的一个乐趣让自己快乐起来,就算做到了“中和”。

所谓的宣泄过程是指:说出来、写出来、唱出来、跳出来。说,即直述。企业家可以向朋友倾述,发牢骚。写,即写日记、写博客,其实“说”和“写”很像,只不过他们的区别是有特定对象和无特定对象。唱,即去KTV或到户外大声宣泄。跳,可以去夜店跳舞,可以去你喜欢的地方运动。

其实,“跳出来”最积极向上的方式是养成一种习惯性的体育锻炼。在挑选体育项目时,企业家最好挑选“团体的对抗性”项目进行解压。正所谓:团体活动优于个人单独活动,对抗性活动也要强于非对抗性活动。所以,当自己感到孤独的情况时,一定要选择有团队合作的项目,这样会让你感受到来自朋友的温暖和鼓励。企业家应该广泛交友,习惯性与人交流沟通。

“养成习惯”是雷明重点强调的四个字:“只有把你认为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当成一种习惯,它才会在你心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