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过年八种纠结见招拆招

来源:网络

过年回家本是团聚开心的时候,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很多人不想回家,或者回家有各种烦恼,那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不清楚的话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年夜饭吃不开心变成年夜烦,拿着乡亲的集资款遭遇股市大跌,打折机票到了过年就恢复正价……今日,我们将读者的“过年纠结事”和“见招拆招法”进行总结呈现。

过年心烦事

过年神马的,让我很纠结

读者一:每年,我都为机票头疼。父母和姐姐每年都在海南过年,我每年也带着老婆、孩子去团聚。为了能买到打折机票,我是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可去海南的机票平时还能拿到打折的,一到快春节时,都恢复正常价位了,到现在也没弄到去海南的打折机票。我实在不甘心买原价机票,可我还得去过年。

读者二:我是一个小职员,同事们最近私下聊天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过年令我们普遍比较纠结,原因就是需要送礼。为了机会,为了升迁,为了近水楼台,不得不给领导、领导的领导……挨个打点,要知道这可不是小数啊,现在茅台都涨到几千块一瓶了,自己舍不得喝,得花着血汗钱买了送领导,而且还得硬挤出笑脸赔笑,领导接受了还行,不接受怎么办。不仅如此,向某些领导进贡,还需要打“游击战”,得四处堵领导,要不然根本见不到人。

炒股赔了,自掏腰包给亲戚分红?

读者三:我觉得自己炒股经验还算丰富,去年过年时就想替老家的穷亲戚炒股。他们很信任我,一万、两万的给我凑,连靠走乡串户卖煤球的老舅也拿出1万元箱底钱给了我。可乡亲们给我凑的十几万炒股钱不但没赚到一分钱,还赔了几千元。我可不敢把这消息告诉他们,一是面子丢大了,二来也觉得对不住他们。但要说股票盈利了吧,按照去年“春节回家分红”的承诺,就该给他们分红了,可这红利咋分啊,难道我自掏腰包给他们分红?前几天,我老舅还给我打电话,准备等我回家给他分红,好开春再买俩猪娃呢。这下可把我愁坏了,你说咋弄?但今年春节还得必须回家看爹娘。

网友:在外面吃年夜饭痛苦多多

网友“走西口”跟帖称:我的纠结事是我们家亲戚多,聚一起在家做饭太麻烦。我们喜欢在外面吃年夜饭,不过在饭店预订年夜饭的时候却不能知道这个预订的价格到底能吃到些什么。虽然已经明确定下包桌价格,但好多酒店在预订时都不给明确菜单,去外面花高价吃个年夜饭居然像买彩票,吃什么、吃得好不好, 都得看运气。好几次在饭店吃年夜饭,都遇到菜量不足、味道不好的情况。有些饭店为了多卖钱,专门找噱头,把普通菜起上很好听的名字,比如“金玉满堂”、 “步步高升”啥的。有的地方还不让自带酒水,带的话还要交开瓶费和服务费,让人吃得不舒服。

八件纠结事,让人怕过节

其中投票最多的前5个选项分别为:“过年花销太大”,“春运一票难求”,“回娘家回婆家”,“回家亲朋逼婚”和“年夜饭易被宰”。

网友票选出的过年最纠结的8件事

1.过年花销 难以承受

2.春运拥堵 一票难求

3.没有对象 家人逼婚

4.混得不好 无颜归家

5.聚会攀比 造成矛盾

6.订年夜饭 容易被宰

7.娘家婆家 回谁家好

8.亲朋众多 疲于奔场

纠结神马的,其实能解决

见招拆招法

还有很多读者纷纷通过本报设置的互动渠道,为这些纠结事献策支招。

读者一:我们家收入还可以,但家人一直都在过年的开销上比较节约,绝不铺张浪费,我们都认为过年只要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啥喝啥都无所谓。此外,我的朋友圈子里大家都习惯“AA”制,出去聚会都是花销均摊,这样的方式能玩得更尽兴,消费量也比请客要低很多。

变通可能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者二:我和媳妇也遇到了“娘家婆家,回谁家好”的问题,我老家在信阳,她老家在安阳,两地距离几乎纵跨整个河南省。为了不让对方及对方家人不开心,我们俩最后决定提前把四位老人都接到郑州来,两大家子其乐融融一起过年,这样的变通可能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家建议

郑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咨询中心主任赵红梅:

这种纠结是一种焦虑症的体现。春节焦虑症本质上还是关系的焦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关系成本大幅度增加,常超过自己能够承受的极限。二是言语和行为上的强迫,这是春节焦虑症的重要原因,也是国人面子文化的重要体现。为了面子和以后,出现了“应该”和“必须”,这背后无形增加了对节日的焦虑。

最好积极地“悦纳”焦虑

赵红梅:建议大家最好积极地“悦纳”焦虑,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在春节假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打工者出现“候鸟式”的工作模式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

逃避春节还是拥抱春节,进入本世纪以来这个问题越来越突显。原因有大环境,也有小思维。大环境即改革开放后,很多打工者出现“候鸟式”的工作模式。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客观上要求这些“北漂族”、“南漂族”回家拥抱春节。小思维即个人小思维,即在婚姻、事业或收入等方面没有达到自己或父母的理想,觉 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导致试图逃避春节。

家庭和家乡是最可靠的港湾

宋向清:对于这些朋友我建议:要认识到家庭和家乡是最可靠的港湾,不论你成功与否,都会得到无差别的爱。

过年回家遭轮番“围剿”切记“处变不惊”

“每个回家过年的人,都必须要有一颗钢铁的心灵!”

又到一年春运时,回不了家的人各有各的乡愁,回家的人各有各的烦恼。不少人慨叹于中国式过年,因为那是“三姑六婆”的轮番“围剿”,必问话题如下:“有女(男)朋友了吗?”“年终奖发了多少?”“你俩结婚挺多年了,什么时候生个孩子哟?”……或许说者无心,但听者难免有意。

春节聚会,面对这些好打听的亲戚们的轮番“进攻”,各位回家的亲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昨日,记者采访了多位经常回家过年的城市人,听听他们对“中国式过年”的解决之道。

招数“绕”

适用人群:大龄未婚青年

妙处:不伤和气,也不丢面子

注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者慎用

在广州一家IT公司工作的陈平(化名)今年已经32岁了,但因为工作繁忙和其他原因,他目前仍是个单身汉。回家过年,“女朋友”是亲戚朋友们必问的话题。但自嘲“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陈平似乎早已熟练地掌握了对付这些提问的应对之策。

虽是个IT界人士,但陈平却十分痴迷于《孙子兵法》,因此对于“三姑六婆”们的“进攻”,他认为“‘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陈平的“计策”是这样的,“首先,在恋爱这个话题上,对生我养我的父母,我是不会隐瞒的。但每年回家之前,我都会和父母打电话,了解每家亲戚的最新情况,主要包括亲戚家子女的升学、婚姻或工作,从中找到每户亲戚的‘破绽’,毕竟‘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找到了“突破口”的陈平并不在聚会时“主动攻击”:“因为没有女朋友的确是个‘硬伤’,所以我从不主动问别人问题,只是进行艺术化的‘防守’,面对亲戚的提问,我必须设法‘格挡’,‘格挡’的方式是谈话时混淆概念:他跟你说女友,你敷衍他两句,就跟他聊工作;他跟你聊工作,你跟他说两句,就跟他聊就业……聊着聊着,话题就被你转到他们家的痛处上,此时,你再用十分关切的语气,佯作不知地问道:‘唉,你家孩子的大学这么好,工作找得肯定不错吧?’这下你就不用慌了,待到对方回答,你再应付几句安慰鼓励之语,既不伤和气,也不丢面子。”

陈平说:“这种方法应对的关键是要巧妙地把话题引开,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攻其不备’,其实适合于所有回家过年人群。但这种方法只适合于高情商人群,一旦应对时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亲戚间的反目,因此自认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或情商较低者慎用!”

招数“哭”

适用人群:未找到工作大学生

妙处:以情动人发动群众

注意:自尊者慎用

24岁的卢江平(化名)已经在佛山一家国企工作了半年多。对于卢江平来说,去年的春节可实在不好过,作为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去年春节前,他的同学一个个都找到了好工作,但卢江平却依然没揾到工。

去年春节时,不少亲戚询问他工作的情况,“去年过年吃团圆饭的时候,亲戚们就开始关心起我的工作了,当时真的感觉好难受。”

但小卢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法门——哭,“我就说找工作如何如何的辛苦,实习的公司如何如何之抠门,自己是如何如何的怀才不遇……话到伤心处,眼眶都红了,他们之后再也没来问我这件事情,一位热心的姑丈立刻找了关系,让我去一家不错的企业实习,随后我就通过那家企业的招聘成了正式员工。”

“我这也算学习刘备好榜样!”小卢自嘲道,“我这一哭,所有的亲戚都帮我找工作,这才是最要紧的。虽然这有点伤自尊,但确实是发动群众的最好办法了。”

小卢认为,在找工作上,大学生必须坦然面对,“我觉得总有一天,我会用工作上的好业绩和好收入,让亲友们刮目相看,我们在该放下的时候就该放下,因为只有在放下之后,我们才有机会重新拿起!”

招数“诚”

适用人群:拜见岳父母的准女婿

妙处:礼轻心意重感动丈母娘

注意:丈母娘太精明者慎用

去年春节,27岁的赵鑫(化名)第一次和女友来到上海未来丈母娘家过年,赵鑫在江苏苏州一家国企工作,收入尚可,但要把上海姑娘娶到手绝非易事。除了给老两口各封了1万元钱的红包,赵鑫还绞尽脑汁思考着,怎样给老两口送礼。

“怎样送礼才能既不失面子,又不至‘损失惨烈’,这实在是个大难题,毕竟我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啊!”赵鑫说,在回上海前一个月,他就不断地向女友打听未来岳父、丈母娘的喜好,在听到女友的答复之后,赵鑫又冷静地进行分析,最后,他选择了送老两口一套精装的紫砂茶具和一对景泰蓝花瓶,并在去上海之前,买下两株腊梅。

新春佳节,老两口看着精美的礼物,加上女儿的甜言蜜语,都对这位未来女婿赞不绝口。赵鑫说,其实这些礼物总共花了他不到2000元,“茶具是我亲自到宜兴买的,花瓶则是托朋友代购,送这两样东西的好处就是,茶壶和花瓶的价格是常人无法判断的,你说它值10万也可以,说它只值500元也有可能。”

“当然,我觉得打动丈母娘最关键的不是送礼,而是做人诚实不放肆,实话实说。在她面前表现出真心实意地对她女儿好,让她看到你的优点,这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做事的艺术。”

被拷问的焦虑恐惧

四进心理咨询室 只因被问得不想说话

“一回到家什么都不想说”

“每次都是这些问题,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昨天,在位于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的重庆尚文尚爱心理咨询诊所,重庆晚报记者见到了前来咨询的阿兵(化名),这已是他春节前第四次来咨询了,花费了近千元。

阿兵今年26岁,荣昌人,2008年大学毕业,现在重庆一家公司从事机械方面工作,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每年回家过年是最痛苦的事。‘工作怎么样了?好久带女朋友回来哦?现在收入怎么样哦?……’”这些都是每年过年回家家人必问的,一个人问后另一个人又会再问。

特别是工作生活不顺心时,过年对他更是一种煎熬。“焦虑、暴躁,一回到家什么话就不想说!”为避开家人关心,有时他会选择沉默,但越是沉默,心理压力越大,眼看又要过年了,他不知今年又该怎么办。

“家人过多关心成了负担”

重庆尚文尚爱心理咨询诊所咨询师夏娟说,阿兵最初来咨询时话很少,警惕性很高,情绪很沮丧。经过几次心理治疗后,他状态好了很多,已经能主动与人开玩笑。

“工作生活不如意,家人过多关心就变成了负担。”夏娟说,在同辈中阿兵年纪最大,又刚好处于婚恋年龄,自然会被人询问是否有女朋友。刚好他最近工作遇到问题,还因此和女朋友分手了。所以家人出于关心的询问,反而成了他最怕的问题,也使他变得不爱说话,恐惧与人接触。

“光是回避没用,如何机智回答才是王道。”阿兵在面对家人询问时,总是采取拒绝回答,或者干脆一走了之。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家人担心。

心理咨询师:

节前咨询人数逐年增多

昨天下午,尚文尚爱心理咨询诊所工作人员姚伶俐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临近春节了,预约人数比平时翻了一番,现在心理咨询师时间都排满了。

“基本上每个咨询所都爆满!”夏娟说,该咨询所心理咨询价格原本是每小时260-300元,最近价格调高到300-360元一小时,价格涨了,但前来咨询的人却不见少,“最近来咨询的人七成是因为春节到来,产生不良情绪导致心理疾病。”每年临近过年,就会有很多人前来心理咨询,人数也逐年上涨。“今年最多一天就有30多个预约的,当天预约的也得排到两天后才能咨询了。”

“基本上都表现为焦虑,不愿与人交流。”许多患者表示,平时自己性格还算开朗,可春节一回家就变得情绪低落,沉默寡言,焦虑不安,见人就想躲,更有甚者干脆不回家过年,宁愿一个人孤独在外。严重者出现逃避、抑郁、神经症症状、明显躯体症状,包括焦虑急性发作、惊恐障碍等。

年终奖泡汤美女网上找骂

小张在解放碑上班,29岁的她,是某公司一业务骨干。去年,小张因家人生病或过世等事,断断续续请了一个多月的事假。根据公司规定,事假超过20天,就要扣除一半奖金,业务量没完成,要扣除另一半奖金。小张眼看自己一分钱奖金都没有,同事们却领到上万奖金,十分恼火。

于是,小张在淘宝上找了一家挨骂的店,花5元钱可以打电话骂5分钟。“领导是孙子!工作一年没功劳也有苦劳,一分钱都不给我发!”昨日中午,趁午休时,小张给挨骂对象打去了电话。“对对对……”对方是名年轻男士,语言很少,主要是顺应小张的意思。“真特么不想干了!”小张继续骂……

“领导太不是人了。”对方回了一句。“老子大不了辞职不干了。”小张乱七八遭骂了一通。“时间要到了哟。”对方提醒。小张看看时间,随即挂掉了电话。

结语:过年回家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看了上面文章的介绍你是不是对回家的问题有了应对呢?过年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千万不能因为小问题而放弃与亲人不多的团聚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