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偏方大全

妙方除痞满需辩证论治

来源:网络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不同的证型也应该选择不同的治法。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脾胃阴虚)方

处方:砂仁、桔梗各8克,莲子肉、白芍、香橼片、檀香、谷芽、白术各10克,山药、扁豆、茯苓、薏苡仁、沙参各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益气,行滞消满。用于反胀辨证属脾胃阴虚型。症见脘腹痞满,饥饿时反饱作胀,心下灼热,嘈杂,嗳气不舒,干呕呃逆,饥不欲食,口干鼻燥,精神不振,身体倦怠,言语轻微,睡眠欠佳,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苔乏津,脉象弦细数。

专家点评:心下灼热、嘈杂、饥不欲食、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脾胃气阴两虚;饥时反饱作胀、脘痞不舒、嗳气干呕为中虚气滞。治宜滋阴益气,行滞消满。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气虚血瘀)方

处方:党参15克,黄芪、鸡血藤各18克,丹参、赤芍、檀香、枳壳、白术、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气行滞,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反胀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症见胃脘久痛、刺痛,痛点固定,脘腹胀满,饥时尤甚,或夜间胃痛,反胀较为突出,嗳气矢气稍减,纳呆食少,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大便易溏,舌质晦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粗胀,苔薄白,脉细涩。

专家点评:此乃脾气虚弱,中虚气滞而致腹满反胀;气虚血瘀而致脘痛如刺、舌质晦暗。瘀血性质属阴,到了夜间,阳气推动无力,更易加重气虚和血瘀的程度,故每到夜晚,胃痛、反胀的症状加剧。多见于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窦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脾气虚弱)方

处方:党参15克,白术、茯苓、木香、枳壳、香橼片各9克,炙甘草6克,陈皮3克,半夏4.5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行滞消满。用于治疗反胀中医辨证属脾气虚弱型。症见胃脘痞满,间或隐痛,饥饿时胀满尤甚,喜揉按,嗳气方舒,进食稍缓,或夜晚反饱作胀,必须坐起或下床活动才能缓解,影响睡眠。平素纳呆食少,不能多食,稍有多食,则心下痞塞不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专家点评:反饱作胀俗称反胀,多发生在饥饿之时。此时食物早已消化。腹中空虚,但病人自觉脘腹胀满不适。有的在上午11~12时发作,有的在午后5—6时出现,伴嗳气、矢气,喜揉按等症,多于进食后反胀减轻。有的则在夜半或清晨脘腹胀闷不已,辗转不安,影响睡眠,必须反复揉按局部,甚者下床活动,嗳气、矢气之后,反胀方能缓解。该型患者纳呆食少,腹胀便溏,神疲乏力为脾气虚弱;反饱作胀,饥时或夜间尤甚,为脾虚失运,中虚气滞。治宜健脾益气,行滞消满。多见于中老年人消化不良症,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等病。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脾阳虚衰)方

处方:党参15克,干姜、炙甘草、白术、莱菔子、槟榔、枳实各9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中暖土,理气行滞。用于治疗反胀中医辨证属脾阳虚衰型。症见胃脘隐痛,绵绵不已,空腹较甚,伴发明显反饱作胀,嗳气频频,喜温喜按,进食缓解。喜热食,恶冷饮,或因气候突然变冷而诱发;或泛吐清水,不思饮食,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溏稀。平素四肢不温,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或弦细或迟缓。

专家点评: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为脾阳虚衰;反饱作胀,嗳气频频为中虚气滞。治宜温中暖土,理气行滞。该型多见于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淤滞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病。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