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偏方大全

中医馆养生 久坐族应对“屁股痛”秘方

来源:网络

每天上班一坐就是7、8个小时,很多白领都坐得“屁股痛”了!久坐让很多上班族都患上坐骨神经痛,那么中医养生有什么秘方应对坐骨神经痛呢?

中医馆养生 久坐族如何应对“屁股痛”

如今的办公室一族又称为“坐族”,从早上进办公室就开始坐着,一坐就是一天。如此的日积月累,他们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很多的办公室员工都患上了坐骨神经痛。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疾病,办公室族要如何应付呢?

中药处方(一)

【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组成】党参60克,当归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续断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条,蜂房2只。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中药处方(三)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

【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方名】痛痹汤。

【组成】乌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鸡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你有没有

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大的一支周围神经。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发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他如脊柱结核、蛛网膜炎,椎内转移癌等。另外,骶骼关节炎以及骨盆腔内肿瘤压迫神经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就是在坐骨神经经过的部位(即腰、臀、大腿后面、小腿外侧和足部)出现疼痛。坐骨神经被牵拉时疼痛加剧,因此病人的患侧下肢常呈屈曲状态,以减轻疼痛。有时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使疼痛加重。

坐骨神经痛可用B族维生素、舒筋活血的中药,以及针灸、理疗等方法治疗。但是根本的办法还是治疗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发病。

常跷二郎腿小心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在门诊十分常见,很多人会闻之色变,担心是骨刺或者椎间盘突出。其实,有一种梨状肌综合征就是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台湾《康健》杂志5月刊登了一篇文章,教你得了梨状肌综合征该怎么办。

梨状肌是在臀部深层的一条肌肉,收缩时可以让大腿做出向外转动的动作。坐骨神经从腰椎分出来以后,从梨状肌下面通过,再向下延伸到大腿的后面。当梨状肌变得很紧绷,甚至是痉挛的时候,就会压迫到下面的坐骨神经,造成坐骨神经痛,导致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是在臀部深处有闷痛感觉,痛从臀部经大腿后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病人往往会觉得脚没有力气,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这种症状在长时间蹲下、走路、上楼梯时会变得严重,躺下休息放松一下后,症状就会缓解。

台湾坜新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副主任林颂凯介绍,通常女性患该病几率比男性高。引发梨状肌综合征的原因很多,姿势不正确,长时间坐在太低或太硬的椅子上,长时间蹲着,或走路太多都有可能引发病症。此外,梨状肌本身的痉挛、肥大、纤维化,以及腰椎神经压迫也可能引发这种病症。

容易患上此病的人多是经常蹲坐着洗衣服、择菜、喂小孩的主妇;长期坐在硬椅子上的学生、上班族或司机;建筑工人、机械技师等。

患上梨状肌综合征,在医院,可以通过热疗、运动治疗、电疗等康复治疗来恢复。如果肌肉痉挛现象明显,并且神经被压迫的情形很严重时还可通过局部注射来放松肌肉。

除了配合医生治疗外,梨状肌综合征病人也需要自己注意日常生活。避免坐太矮或太硬的椅子,尽量不跷二郎腿;避免长时间蹲着;热敷臀部,如果能用热水泡澡会更理想;常作梨状肌和大腿肌肉的伸展运动;按摩帮助肌肉放松。

恢复时间与发生的原因和神经被压迫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两三天就有明显的改善,有些人则需要三个月以上。

预防坐骨神经痛 从姿势开始

坐骨神经痛,一种相当麻烦的骨科疾病。通常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跟一些不良姿势有关。矛盾的是,想要预防这种疾病,却也是从生活中开始做起。

预防坐骨神经痛就要从姿势开始。

1、站姿

正确的站立姿势是膝关节微屈,自然收腹,挺胸抬头,使身体的重心从耳后的乳突向下经髋关节的中心横轴、第二骶骨前面,到膝关节前部和踝关节前方,落在承重的足上。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再次突出。站立姿势不良,特别是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膨)出的隐伏根源。

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这样整个骨盆就会向前倾,使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再由两下肢传至足,以成为真正的“脚踏实地”。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次突出。

劳动时应采取的站立体位是:膝关节微屈,臀大肌轻轻收缩,自然收缩腹肌,这样可使骨盆轻微后倾,腰椎轻度变直,减少腰骶角的角度,增加脊柱支撑力,减轻椎间盘的负担。

长时间一个姿势站立是不可能的,可以改为“稍息”的姿势,即一侧脚向前跨半步,让体重放在一侧下肢上,而使另一侧下肢稍加休息,两侧交替。站立不应太久,应适当进行原地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一旦发现不良站立姿势应及时纠正,良好的站立姿势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髓核再次突出。

2、坐姿

正确的坐姿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并拢。如有可能,最好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凳,使膝关节略微高出髋部。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并倚靠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另外,不宜坐低于20cm的矮凳,应坐有靠背的椅子,这样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量,使腰背部相对处于松弛状态,减少腰背劳损的机会。

3、睡姿

人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侧卧和俯卧三种方式。仰卧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不大。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为了求得较舒适的体位,总要不断翻身,一夜约 20-45 次。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大,易产生不适感。

所以,正确的睡眠体位应该是仰卧和侧卧位。有条件的患者,仰卧位时应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同时也降低髂腰及坐骨神经的张力。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佳体位。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右侧还是左侧卧位,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宜。

结语:告别坐骨神经痛最简单、最长久的方法就是从调整平时的姿势的做起,如果你的站姿、坐姿等都不标准,那赶紧开发改正吧~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